秋分養肺吃什麼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隨著秋分的到來,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明顯,秋燥對肺的傷害越來越嚴重,所以秋分養生的重點是養肺!下面給大家分享秋分養生潤肺的食物,希望大家喜歡。

  秋分養生潤肺的食物

  1、百合

  從中醫理論的角度來說,秋季屬金,對應白色,多吃白色的食物能夠補肺金,達到養陰潤肺、潤燥去燥的效果,而百合正是秋季養陰的好食材之一。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對秋燥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百合含有亮氨酸、天冬氨酸等17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營養價值很高,有增強食慾、輔助消化等功效,富含無機鹽和鉀,對機體新陳代謝起重要作用。所含多種微量元素具有增強體質、改善臟器功能的作用。百合對秋季氣候乾燥而引起的多種季節性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鮮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

  百合幹宜挑選乾燥、無雜質、肉厚的。食用百合味不苦、葉片闊而薄者為佳。百合可煮粥、煮糖水、蒸和炒,百合銀耳粥具有滋陰潤肺、健脾生津的作用。

  2、大棗

  俗話說:“一日三棗,健康到老”,大紅棗能夠健脾益胃、補氣養血、養血安神,而且價格較其他補品也便宜,應當是秋天裡很好的滋補營養品。大棗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慾、除腥祛味,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壓、骨質疏鬆和貧血,是老年人秋季的補養佳品。

  專家認為,鮮棗生吃最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幹棗則適合煮粥或煲湯,能使其中的營養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幹棗具有補血、養顏的效果,一般認為比較適合女性食用;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選擇幹棗補血效果更佳。

  從事腦力勞動者及神經衰弱者用紅棗煮湯代茶飲,能安心守神,增進食慾;失眠者飽受輾轉不眠之苦,若每晚以紅棗煎湯服,有助安眠;剛入秋天氣乍寒乍暖,在紅棗中加幾片桑葉煎湯代茶飲,可預防傷風感冒;紅棗湯加生薑紅糖,可祛寒暖胃,預防秋雨帶來的寒涼。

  3、蘿蔔

  初秋容易腸胃不適,由於季節的轉換,食物的轉變容易削弱腸胃的功能,讓細菌有機可趁,引起腸胃疾病。而吃蘿蔔,可以藉助蘿蔔中的芥子油促進腸胃的蠕動,對食物進行完整地消化,同時還能刺激人們的食慾,避免秋季食慾不振的問題。

  蘿蔔中含有的辣味成分可抑制細胞的異常分裂,進而預防癌症發作,蘿蔔還有殺菌、增進食慾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蘿蔔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和豐富的澱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夠有效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除此之外,蘿蔔還含有大量維生素C,尤其是蘿蔔皮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蘿蔔心的兩倍。

  蘿蔔葉中含有比蘿蔔中更多的維生素C及大量維生素A,另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鈣、鈉、磷和鐵等成分。蘿蔔生鮮狀態下食用具有良好的食療養生效果,即使晒乾了也是萬能藥物。蘿蔔乾中依然含有大量維生素B1、鈣和鐵,可為人體補充食物纖維和礦物質。

  4、紅薯

  中醫學認為,紅薯味甘性平,補脾益氣。《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當代《中華本草》說其“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胃、通便祕。主治脾虛水腫、瘡瘍腫毒、腸燥便祕”。

  由於紅薯是甜的,人們大都以為吃紅薯會使人發胖,其實,恰恰相反,吃紅薯不僅不會發胖,相反能夠減肥、健美、防止亞健康、通便排毒,是絕佳的減肥良品。說到紅薯的不足之處,就是缺少蛋白質和脂質,但是,它所缺少的營養物質完全可以通過其它膳食加以補充。比如,把牛奶和紅薯同時食用,因為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成分。因為紅薯是秋天成熟的蔬菜,所以秋季的紅薯甘甜、口感好、最富有營養。

  紅薯缺少蛋白質和脂質,因此要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才不會營養失衡。紅薯最好在午餐這個黃金時段吃。這是因為我們吃完紅薯後,其中所含的鈣質需要在人體內經過4~5小時進行吸收,而下午的日光照射正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在午餐時吃紅薯,鈣質可以在晚餐前全部被吸收,不會影響晚餐時其他食物中鈣的吸收。

  5、蜂蜜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為了適應秋天這種乾燥的特點,那麼,我們人體就必須經常給自己“補液”,以緩解乾燥氣候對於我們人體的傷害。我國古代醫學家就替我們提供了一條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蜂蜜是大自然贈給我們人類的貴重禮物,它所含的營養成分特別豐富。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壽。《本草綱目》記載:“蜂蜜有五功: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止痛。”現代醫學也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從而使人健康長壽。

  建議朋友常食用蜂蜜,並且要“對症選蜜”。清火的蜂蜜有黃連蜜、紫雲英蜜、槐花蜜、枇杷蜜等。美容養顏蜂蜜有雪脂蓮蜜、野玫瑰蜜、益母草蜜等。助眠的蜂蜜有龍眼蜜、五味子蜜、棗花蜜等。潤肺的蜂蜜有枸杞蜜、枇杷蜜、柑橘蜜等。養胃的蜂蜜有桂花蜜、五味子蜜、棗花蜜、柑橘蜜、芝麻蜜等。

  秋分養生小常識

  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所以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主要。

  1、防秋“燥”,護陰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併為來年陽氣的生髮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

  2、調養起居

  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乾燥,但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一日當中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秋季的適當早起,可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是有一定意義的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

  3、調氣養生

  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鬱、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

  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4、靜情緒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淒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鬱的心緒。此時情緒調養應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洩,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秋分過後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遊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5、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睏乏,每到週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所謂天人相應也就是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規律了。

秋分吃什麼可以預防秋燥
秋分養胃吃什麼好
相關知識
秋分養肺吃什麼好
秋季養肺吃什麼好秋季養肺必備食物
秋分養胃吃什麼好
秋分養生吃什麼好
糖尿病人秋季養肺吃什麼好
秋季養肺吃什麼好最佳食物
秋季養肺吃什麼好最佳食物
秋天養肺吃什麼好
秋天養肺吃什麼較好
秋分養生吃什麼食物好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