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滋補中藥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想要調養身體,食補是很好的方法,而中藥則是食補最常用到的食物,那麼,進補吃什麼中藥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常見的滋補中藥,希望能幫到你。

  常見的滋補中藥

  1、當歸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甘肅岷縣、陝西秦嶺。它分為當歸頭、尾、全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

  “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虛引起頭疼宜用當歸頭;身體虛弱可用當歸身;筋骨疼痛、手腳麻木可用當歸尾。

  2、 枸杞

  治療作用:產於寧夏的銀川、中寧、中衛的枸杞子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氣可充、血可補、陽可升、陰可漲、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腎可養、火可降、風溼可祛。

  它的主要功能是補肝腎、明目、安神。對於老年人,枸杞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用法:泡水、煲湯或每天吃十幾粒。

  3、鹿茸

  治療作用:鹿茸分為梅花鹿茸和馬鹿鹿茸,產地為吉林省雙陽縣,它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

  可以治療陽虛所引起的四肢發涼、頭目眩暈、腰膝痠軟無力等症狀。對腎陽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或直接服用。

  4、黨蔘

  治療作用:黨蔘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脾胃虛弱者,服用黨蔘有較好的效果。

  古人對黨蔘有很好的概括: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血。

  用法:把黨蔘切成小段,做湯。燉羊肉放黨參也很好。整枝黨蔘可以放在瓶子裡泡酒。

  5、花旗參

  治療作用:花旗參又叫西洋參,它主要產於美國的綠州天脈、加拿大、法國。

  西洋參與其他參不同,它既有補氣的作用,又有滋陰的作用,服用後不會上火。特別針對中年人,每天吃兩三片,對身體很有益處。

  用法:泡水、燉肉、直接含服。

  6、菊花

  治療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種,如雛菊、杭菊、黃菊、白菊、祁菊等。此為貢菊,顧名思義指過去獻給皇上的。

  它產於安徽歙縣,貢菊有明目、清熱、散風的作用。如果受風寒而引起的頭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頭風。

  用法:泡茶。

  7、三七

  治療作用:這種藥材為三至七年採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獅子頭,主要產地在雲、貴、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補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時把它搗碎,與雞、肉一起燉,可以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痠軟無力等症。

  8、黃芪

  治療作用:黃者,色黃;芪者,長也。它是一種古老的中藥。產地在內蒙古、山西。黃芪的主要治療作用為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託毒排膿、利水消腫四大功能。

  以治療中氣不足,如胃有下墜感,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較好。它還能健脾和胃,所以有開胃進食的作用。

  用法:泡水喝,泡酒飲用。

  9、杜仲

  治療作用:杜仲主要產於四川。功能為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別是腰膝痠軟無力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10、天麻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雲、貴、川。它的功能為鎮靜、散風、止痛。

  如果受了風,出現頭痛、手足麻木,吃了天麻即能止住,所以又叫定風草。

  它的治療效果快,可以直接達到病灶。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中藥滋補雞湯

  淮山田七燉老母雞

  原料:老母雞200克,淮山50克,田七8克,姜2片,黃酒3克,清雞湯、雞粉、精鹽等各適量。

  製法:老母雞切塊、汆水、洗淨血水,放入盅內。藥材洗淨與薑片、黃酒、雞粉、清雞湯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蓋住盅,橡皮筋封住,入蒸籠蒸2.5小時後,加入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點評:本品除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外,更含皁苷、膽鹼、澱粉,可參與多種重要生理活動。更有滋補強身、補中益氣、補精填髓,以及益肺、斂腸、固精等功能,還具有止血、散瘀、消腫、定痛的作用。

  適宜人群:適於少氣乏力、病後虛弱,或有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及跌撲瘀血腫痛者。

  尤適於精神倦怠、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慢性洩瀉及時有便血、衄血者。虛勞咳嗽、咯血、尿血、遺精盜汗、婦女帶下、夜間尿頻及糖尿病患者時時服食,多能獲益。

  黃芪黨蔘燉老母雞

  原料:老母雞200克,黃芪15克,黨蔘12克,姜2片,黃酒6克,雞粉、清雞湯、精鹽等各適量。

  製法:老母雞切塊、汆水、洗淨血水,放入盅內。藥材洗淨與薑片、黃酒、雞粉、清雞湯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蓋住盅,橡皮筋封住,入蒸箱蒸3小時後,加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點評:黃芪是補氣藥之最,故本品有更強補中益氣之力,且更有固表利水、生津養血、託毒生肌之功。

  適宜人群:宜於氣虛甚著少氣乏力者。尤適於慢性炎症久治不愈或貧血等症而神疲、氣短者。肺虛咳喘、血虛、面色委黃、眩暈、心悸之人亦多可得益。

  茯苓白朮燉老母雞

  原料:老母雞200克,白朮6克,茯苓6克,姜2片,黃酒3克、清雞湯、精鹽等各適量。

  製法:老母雞切塊、汆水、洗淨血水,放入盅內,藥物洗淨後與姜、黃酒、清雞湯注入盅內,用食用玻璃紙包住,橡皮筋封口,入蒸箱燉3小時後,加適量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點評:本品在富含多種營養素的母雞中加入少量白朮、茯苓,使其補中益氣之力更為增強,而又有健脾燥溼之功。現代研究表明,白朮有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還有一定的保肝抗炎作用。若脾虛溼重者,可增加白朮、茯苓之量,可用15~30克。

  適宜人群:適於虛勞羸瘦、少氣乏力者,更適於脾虛而有便溏、自汗、食少者或有心悸、失眠、眩暈、水腫者。
 

有效催奶的中藥有哪些
中藥補腎偏方有哪些
相關知識
常見的滋補中藥介紹
高中英語書信中常見的致謝用語介紹
十種常用的滋陰中藥
五臟陰虛對應的滋補中藥材
中醫常見的減肥中藥效果最好
常見的美容中藥有哪些
癲癇常見的發病原因介紹
常見的急救措施介紹
居家必備的甘甜中藥介紹
常見活血止痛的中藥介紹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