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養生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養生,即保養生命,又稱攝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過自我調養的方法來保養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壽。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傳統養生

  人類是宇宙演化過程中產生的不可勝數的事物之一,它的誕生經歷了從混沌一氣到萬物資生;從無機物到有機物;從簡單、低階生物到複雜、高階生物的進化過程。

  真氣執行養生實踐方法是李少波教授經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總結出的行之有效的優秀傳統養生方法之一。

  

      精神養生法

  精神養生法,是指通過淨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慾,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糾正錯誤的認知過程,調節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樂觀、開朗、豁達,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精神養生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心理衛生保健法。

  傳統養生學強調“形神統一”的理論。所謂的“形”即形體,指人的機體而言,而“神”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徵象。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形神統一,是指形體與精神相統一。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生命表現,只有形神統一,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中醫學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能夠統帥人體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並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論,認為人體生理功能與精神活動是密切相關的,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一個人如果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人生充滿樂觀情緒,就會陰陽平和,氣血通暢,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自然會處於健康狀態。反之,不良的精神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到人體的臟腑功能,使得臟腑的功能失調,氣血執行阻滯,抗病能力下降,正氣虛弱,而易於導致各種疾病。

  現代醫學的研究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的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豁達,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則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的水平,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其疾病的發病率明顯偏高。如性格急躁的A型行為的人群比性格平靜的B型人群的患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情緒抑鬱還能夠引起人體免疫功能明顯下降,從而易患感染性疾病及腫瘤等。所以,精神養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神志養生法

  傳統醫學中所稱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識及思維活動。神志養生法,是指通過內心世界的自我調節,排除貪念,保持心態平和,使之健康長壽的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少私寡慾,是指對自己的“私心”和“貪慾”要進行自我剋制並清除。

  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身健康,要學會將私慾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中進行自我調節、自我限制,自我清除的。只有私慾少和沒有“貪慾”的人才能淡泊名利,處世豁達,性格開朗,這樣就會有助於心神的清靜內守,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平時恬淡虛無,與世無爭,自然會精神內守,陰陽平和,氣血旺盛,邪無所容,百病不生。

  ***2***知足常樂,是指對自己所處的生活與工作環境要有充分的滿足感。

  “滿足現狀,積極進取”,也是神志養生保健方法所需遵循的信條之一,即是在滿足自己目前生活與工作現狀的同時,還要積極地進取,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情志養生法

  傳統醫學所稱的“情志”,指人對外界客觀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緒方面的反應,中醫將其概括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養生法,主要是指通過自己對外界客觀環境或事物情緒反映的自我調節和轉變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將心情調節到最佳狀態,使之健康長壽的方法。要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1.戒驕戒躁,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驕傲與急躁情緒,保持心態平和。

  驕傲者常常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自我感覺良好,聽不得別人的意見,好大喜功,做自己力所不能及之事。急躁者常常不顧及客觀現實而急於求成,易於草率從事。由於驕躁者的理想世界與現實生活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的情況,從而造成內心的痛苦。現代醫學也認為具有A型行為的人具有過分的抱負,固執,好爭辯,急躁,緊張,大聲說話,匆匆忙忙,好衝動,富含敵意,具有攻擊性等特點,所以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顯高於性格平和的B型行為的人。如果能夠悟透自己,瞭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做一個能夠正確地認識和評估自己的能力的現實主義者,克服驕躁情緒,順應自然環境,保持心態平和,是有利於健康長壽的。

  2.善調情緒,是指要善於化解不良情緒,使自己的心情達到最佳水平。

  人們對外界的客觀事物引起的內心的相應情緒反應是情緒健康的標誌之一。換言之,就是遇到令人高興的事就應該高興,遇到沮喪的事就應該憂傷,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是代表此人情緒表現健康的標誌之一。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修身養性,舒暢情志,以保持穩定的情緒。人們的思維方式對情緒反應有著重要的影響,可能通過改變自己不良的思維方式,糾正自己錯誤的認知過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客觀事物,用積極態度解決現實問題,就會消除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而保持輕鬆愉快的好心情。

  起居養生法

  起居養生法,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傳統的養生原則而合理地安排起居,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起居養生法包括居住環境、居室結構、居室環境和氣候、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其他等。

  中國的傳統起居養生法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早在二千年前,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一段有關起居養生的論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起居條件不斷改善,人們逐漸養成了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定期沐浴更衣、灑掃庭院、除蟲滅鼠等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並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健康長壽做出了貢獻。

春分時節養生
傳統保健體育與養生
相關知識
中國傳統的養生方法
傳統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傳統的養生方法
夏季的養生方法
簡單的養生方法
痰溼體質的養生方法
女人最簡單的養生方法
夏季簡單的養生方法
下雨時的養生方法
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