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北九水旅遊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北九水遊覽區位於嶗山的中部偏北,面積20.7平方公里。景區以自然溪谷、山林景觀配以古老的道教文化為主要特色。這裡有九水十八潭、三水水庫、玉笙澗、駱駝頭、飛鳳崖、錦帆嶂、連雲崖、魚鱗峽、潮音瀑、蔚竹庵等景點。這裡奇峰怪石、懸崖幽谷、深潭激流、飛泉瀑布融為一體,形成了一處大自然的山水畫廊。明代登州武舉周魯、清朝山東巡撫崔應階、近代詩人郁達夫都曾遊歷此地,並留下了珍貴的墨跡。嶗山十二勝景中的 “巖瀑潮音”、“蔚竹鳴泉”諸勝景均彙集於此。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九水門票·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北九水遊覽區進山門票: 65元/人;半價32元/人,淡季11月1日-來年3月31日,北九水遊覽區進山門票: 40元/人;半價20元/人,北九水遊覽區旅遊觀光車票價30元/人,1.2-1.4米兒童半價票15元/人旺季***4.1-10.31***6:00-19:00;淡季***11.1-3.31***7:00-17:00

  嶗山北九水交通概況:

  從輪渡、火車站乘311路公交車***每天6:45頭班車發往北九水,16:40末班車返回市區,45-60分鐘一班,中巴,車程100~120分鐘***;或從李村乘107路公交車***8:00~16:00***可達北九水景區,車程1個多小時。

  北九水簡介:

  在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一水至九水是從水的下游上數的。白沙河的上游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外之分,自大嶗至太和觀***即北九水村***為外九水,自太和觀至靛缸灣***魚鱗口、潮音瀑***為內九水。北九水是內外九水的分點,也是一個極為清幽的風景點。現在太和觀已改建為北九水小學。由此逆流至內九水的終點--靛缸灣瀑布,為清一色的花崗石石板路,大約3公里。北九水村滾水橋左側的大水潭為內九水的一水沿流而上至雙石屋村,村中房屋全是石砌,村外有一深潭,這裡就是二水。再往前行就到了三水,這俗稱“鷹窩河”。 越過四水,就到了著名的“飛鳳崖”,即五水。再行不遠,是一片赫黃色的摩天巨崖。巨崖的石紋一律橫向,這就是六水有名的“錦帆屏”也叫做“錦帆嶂”。和錦帆屏相連的還有高聳入雲的“連雲崖”,這裡就是七水。再往前就是八水的“牙門”,由此向上攀登,就到了九水的“金華谷”。峰迴路轉,即聽到瀑布的如雷巨聲。內九水的盡點靛缸灣亦稱“潮音瀑”三個大字。泉水隨山勢三折而落,最後傾入靛缸灣。灣內水深石壁上,刻有葉公綽寫的“潮音瀑”三個大字。灣內水深石碧,呈靛蘭色,水味甘冽。在夏秋之交雨水充足時,瀑布寬數米,以排山倒海之勢傾入灣中,水沫飛濺,有如細雨,蔚為奇觀。

  北九水風景區位於嶗山中部巨峰以北, 包括內九水、外九水、涼清河谷及兩側山峰。

  嶗山最高的泉—天乙泉順河谷流淌,山谷曲折, 流水時急時緩,水面時寬時窄,配以河谷兩岸的自然山體,形成“兩山相夾,下有深潭,沿途山峽奇秀,清流迂迴,水作龍吟,石同虎踞,峭壁危巖,觸目皆是,音樂圖畫,兼而有之”的優美自然景觀。

  北九水風景區的主要景點和景觀有:內九水、外九水、靛缸灣、蔚竹庵等19處,在嶗山著名十二景中佔有“九水明漪”、“蔚竹鳴泉”“巖瀑潮音”三景

  北九水在青島嶗山白沙河上游。白沙河源出山頂北麓,河水經山腳而折流,有九折;人行河畔小路,轉折處須涉水而過,亦九涉;每涉一次為一水,故稱九水。九水又分內九水、外九水***即北九水***和南九水三路,其中以北九水的景觀最為著名。北九水是嶗山風景區的一條旅遊主線。一水至九水是從水的下游上數的。白沙河的上游為北九水,北九水又有內外之分,自大嶗至太和觀為外九水,自北九水療養院到魚鱗瀑為內九水,長約3公里,魚鱗瀑因河水遇斷崖跌落,浪花狀如魚鱗而得名,又因其聲如潮,亦名潮音瀑。瀑布三折而下,注入二潭,上潭較小,深約4-7米,口緣若缸,水靛藍色,稱靛缸灣;下潭較大,旁有石柱亭,崖上刻葉恭綽題“潮音瀑”三大字。瀑布西巖頂有觀瀑亭。靛缸灣下里許有石門峽,亦名魚鱗口,俗稱“衙門”,兩巖對峙,中斷成門,巖高數十丈,門寬僅3米,水自門中出,人從澗底過,仰視巨巖懸空,搖搖欲墜,驚險萬狀。

  嶗山北九水景點介紹

  三水垂簾

  北九水分外九水和內九水,三水水庫位於外三水。水量充足的時候,庫水從大壩向外溢瀉,凌空跌落,就像掛了一幅珍珠壁簾,非常壯觀,這道景觀稱“三水垂簾”,雨後觀賞效果更好。水庫東邊的那座山峰,好象一位老和尚在打坐入定,被人們取名為“定僧峰”。

  駱駝頭

  外六水澗畔這座形似駱駝的山峰,叫“駱駝頭”,是北九水一處有名的象形石景觀。尤其是在流雲飛渡的時候,那駱駝似乎“活”了起來,昂起高高的頭,遙望前方,嘶鳴雲空。從正面看,又像一尊大佛。

  太和觀

  太和觀是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建造的,規模不大,原來供奉玉皇大帝;現在只有正房還是原來的建築,兩邊柱子上還留著這樣一副對聯:“龍扇初開,四大天兵分左右;珠簾才卷,二十八宿列東西。”

  將軍崮

  進入內二水,在深澗的南面可見一位頭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這就是“將軍崮”。將軍座下的山峰當地人俗稱“太師椅子”。從東南方向西遙望,確實像一把擺在山巔的大椅子。但是遊人多是從西頭進入內九水峽谷,看到的是古銅色的山峰。1957年,朱德元帥和當時的公安部長羅瑞卿遊嶗山,一進入“二水”,就被這一奇景吸引住了,當陪同人員告訴他叫“太師椅子”時,他搖搖頭,爽朗地笑起來:“哪裡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將軍嘛!”說來 也怪,經朱老總點破,這座山峰好象活起來,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將軍。從此,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將軍崮”。

  錦帆嶂

  水淺能見底,行舟也揚帆。這個巨大的峭壁,像船上高高掛起的一面風帆,所以叫“錦帆嶂”,也稱“錦帆溢彩”。再向前走不遠,這塊突出的大岩石又有點與眾不同了,兩邊的石頭全是豎紋,它卻是橫紋,一層層迭在一起,所以稱“千層巖”。遠古時代,這裡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地殼發生了劇烈變動,才形成了這樣一座雄偉秀麗的仙山,這是地殼運動的典型產物。

  冷翠峽

  內七水這兩邊突出的岩石斷崖形成了一座“門”,叫“大龍門”。往前走幾步,一拐彎兒,叫“二龍門”。南邊這條峽谷叫“冷翠峽”,也叫“冷翠谷”。峽谷向南延伸得很遠。多水季節,水從峽谷裡流出來。因這裡又是風口,山水奔騰,被風吹成水霧,所以也稱“清風灑翠”。

  九水十八潭

  北九水是由來自千米山峰的嶗山山泉匯流而成,人稱“九水畫廊”。在古樸自然的內九水依景就水沿線構建了十八個寓意深邃的水潭,即“九水十八潭”,這些水潭大小不一,深淺不等,風格各異、意境妙合,是“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與山水靈秀的完美結合,展示了獨特的文化內涵,構成了一道更加亮麗的遊覽風景線。此圖是其中的“俱化潭”。

  魚鱗峽

  這組景觀叫魚鱗峽。有人說石壁層層像魚鱗,也有人說河谷裡的卵石依次排列像魚鱗,連前面的潮音瀑也稱“魚鱗瀑”。直到後來,只有這裡稱“魚鱗峽”了。

  蔚竹庵

  蔚竹庵建於明萬曆十七年***1589***。當時全真華山派道士宋衝儒來到這裡,見山巒迭翠,澗水鳴琴,清靜幽雅,實為道家清修之勝境,便不畏艱辛,建道庵於此。整個道庵佔地2.6畝,建築面積為150餘平方米,分前後兩進殿院,有正殿3間、道舍10餘間。

  鳳凰崮

  鳳凰崮周邊是一組象形石景觀。左邊這座石峰叫“斬雲峰”,這個景點叫“仙刀斬雲”。石峰像一把尖刀直插天空,千萬年來不知斬斷了多少從這兒飛過的雲彩。1980年夏天,在一次大雷雨中,這把“仙刀”遭到了雷擊,上半截崩塌下來,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斬雲峰旁邊這個山谷稱“鳳凰峽”,遠處的山峰叫“鳳凰崮”。在這兒看並不太像,從蔚竹庵那邊看就栩栩如生了。再回頭看看那個“金龜望月”吧!一下子又變

  成了一隻大公雞;名字也變了,叫“金雞報曉”。步移景異,大自然的神奇傑作為我們增添了豐富的想象樂趣。

  獅身人面石

  獅身人面石位於北九水蔚竹庵東北1.5公里,石居峰頂之上,高40米,坐東面西,眼鼻口具備,比例適度,頗似埃及獅身人面石之側影,“獅身”呈躍起狀。

傳頌已久的關於牛的歇後語集錦
青島嶗山北九水旅遊攻略
相關知識
青島嶗山北九水旅遊攻略
青島嶗山北九水旅遊攻略
嶗山北九水旅遊攻略
青島嶗山北九水導遊詞
青島北九水旅遊攻略
嶗山風景區旅遊攻略
青島嶗山北線旅遊攻略
八月青島嶗山風光三日遊
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攻略
九如山瀑布群旅遊攻略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