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玉璜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玉璜,在中國古代與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早期玉璜

  早期的玉璜出土材料目前發現不多,其形構仍沿襲傳統玉璜,體作彎弧形,兩端有穿的特徵,但紋飾組圖較商周玉璜有了變化,這一時期西周中晚期常見的人形紋、鳥形紋、魚形紋玉璜已不再出現,龍紋、龍鳳紋璜繼續流行,其中一類雙首連體龍形璜為最常見的形構。典型例證見於河南光山寶相寺黃季佗父墓地、山東濟寧薛國故城遺址、山西聞喜上郭墓地出土器。寶相寺黃季佗父墓出土的雙首龍紋璜,體呈半環形片狀,整器作雙首連體龍形。龍張口,小橢圓眼,上吻寬平前伸,下吻略上卷,龍首端上下邊緣雕琢有突脊,兩端各有一圓穿。

  璜體表面不見完整龍紋,而是雕琢多組張嘴吐舌的變形龍首紋及勾雲紋、羽狀紋,龍紋的軀體、尾部不存,此類龍紋圖案雖有沿襲西周中晚期雙龍紋玉璜雕琢的風格特徵,但已與西周晚期“疊置型”、“纏繞型”、“並列型”的完整形態雙龍紋玉璜明顯不同,是早期龍紋軀體解構後,以其區域性形構特徵為“單元”繁密重組的圖式。山西聞喜上郭墓地M55出土的一件春秋早期雙首龍紋玉璜,體作扁平弧形,雙面雕紋飾,兩端龍首均以不同的幾何形突脊表現嘴、吻、角,眼、耳則以陰線刻出,璜體表面雕琢幾組變形龍首紋。龍首圓眼,張嘴吐出碩大的下垂弧形舌,上吻誇張性前突上卷,下吻短小而上卷。本例玉璜講究象生造型,構圖疏朗流暢,兩端及內外弧緣多依璜體造型雕琢突脊來表現物象區域性形構,雕琢技法亦帶有西周晚期同類器的典型風格特徵,與前述楚地出土的同類器明顯有異。上述春秋早期的雙龍首連體璜紋飾組圖與西周中晚期同類器比較,龍紋的整體結構已漸不如後者清晰完整,而呈現出日趨分解散碎,以其區域性形構***龍首為主***繁縟組圖的變化趨向。

  中期玉璜

  中期的玉璜出土器亦不多見,此期雙首龍連體璜仍繼續流行,但有些出土器標本的形制、紋飾已較早期發生了明顯變化。河南光山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雙首龍形璜,器表正面飾繁冗的抽象龍首紋,背面雕琢斜平行雙線紋,還保留了早期同類器的形構紋飾特徵。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另一件璜形器,體扁平片狀,一端為龍首形,一端為鳳首狀,器表雕琢簡化龍首紋,形構、紋飾與黃季佗父墓地出土器風格一致,璜體兩端各有一穿,上弧背緣部也鑽有一圓穿,由此看應為組佩中的玉珩。河南淅川和尚嶺楚墓M2出土一件玉璜,體扁平片狀,兩端有方形脊齒,通體飾簡化龍首紋、捲雲紋,兩端及弧背部各有圓穿。淅川下寺楚墓M2出土玉璜,整器正面飾連體雙首龍紋,素背,龍首一埠部有圓穿,一端未穿孔,中部雕琢一縱向凹槽用於穿繫結繩佩掛,製作簡約粗糙,為目前所知最早的“兩段式”玉璜。此期玉璜與早期同類器比較,“裂解”後的龍首紋更加抽象變形而“符號化”、“圖案化”,以致有些玉璜圖式中很難辨析出龍首紋的完整形態,表明此期玉璜的形構組圖已經完全從商周同類器的傳統特徵中“革新”而出。

  晚期玉璜

  春秋中期以後玉璜開始大量出現,且形構紋飾花樣翻新、活潑多變,並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形差別。多數製作工藝精整細膩,圓熟簡練,淺浮雕技法的日趨嫻熟與廣為使用,更增加了玉璜形構組圖的動態立體效果。

  楚式玉璜

  在目前發現的春秋晚期玉璜實物標本中,以楚國製作的玉璜***楚式璜***數量最多,流播地最廣,製作工藝成就最高。楚式璜中最常見、最具特色的是一類“兩段式”玉璜。陝西寶雞益門村M2出土的春秋晚期玉璜,體短而扁寬,正面兩端雕琢成龍首形,龍首張嘴,小圓眼,上吻寬大厚實,下吻短小而末端尖細上卷。器表飾相互盤繞糾結的淺浮雕蟠虺紋與陰線刻勾雲紋,弧背上緣部及蟠虺紋間隙處填襯“L”形索紋,器中部至上而下垂直雕琢一寬扁凹槽,將璜體分為左右對稱的兩部分***兩截***,兩端龍嘴部各雕琢一圓穿,素背。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墓出土器、天津市文物公司收藏的傳世器亦屬典型的“兩段式”春秋晚期璜***珩***,只是中間雕琢的凹槽更為細淺,兩端龍首更為抽象變形,蟠虺紋的雕琢佈局更為呆板無神而“符號化”。楚器中還有一類兩端及其他器表部沒有穿系孔,中間雕琢較為寬深垂直凹槽的“兩段式”璜,見於陝西鳳翔南指揮村出土器、寶雞益門M2出土器,研究者一般認為此類璜的佩戴形式應是用繩繫結固定的,與上述兩端有圓穿璜的佩系方式不同。

  秦式玉璜

  秦式玉璜的形構與楚式璜略同,但紋飾組圖、雕琢技法有明顯區別。陝西鳳翔南指揮村秦公墓地出土器,體扁寬作扇面形,兩端有圓穿,兩面均以細直陰刻線雕琢出相互勾連的龍首紋,龍紋抽象變形而呈方折狀幾何圖形化,空白處填襯方折勾連雲紋,圖案外側有陰線刻邊闌。此類由方折陰刻線雕琢的變體龍形紋飾玉璜在春秋晚期秦地十分流行,如鳳翔八旗屯秦墓出土的玉珩,以多組排列有序的方折陰線“S”紋、回形紋組合成圖,已經看不出龍體的軀幹、五官具體形態,研究者多是依據其構圖風格特徵泛稱為“秦式龍紋”。河南陝縣上嶺村楚墓出土的一件春秋晚期玉璜,體弧形片狀,兩端各有一圓穿,正面以陰刻線雕琢成連為一體的雙龍紋,龍首方折形,張嘴吐露獠牙,方形眼,背面光素無紋。春秋晚期秦、楚及中原諸國間雖長期征伐,彼此之間的交往似乎從未間斷過,作為身份或財富象徵的貴重珍稀玉器在諸侯國貴族間輾轉流動收藏、使用的例證多見,如前文所述陝西鳳翔秦地墓葬中就出土有多件楚式璜。

荊軻刺秦王失敗的原因
春秋時期政治家魏舒
相關知識
春秋玉璜是怎樣的
春秋文學是怎樣的
春秋時期的玉器是怎樣的
立春時節吃春餅由來是怎樣的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由來是怎樣的
元代玉器是怎樣的
元代玉器是怎樣的
春秋時期的車裂是怎樣的
春秋戰國時期教育是怎樣的
春秋戰國的冶鐵是怎樣的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