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調研報告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僅供參考。

  1:

  08級通訊工程1班 王曉蒙 學號 000000000000

  國家富強靠發展,發展之力在人才,人才培養在高校。胡錦濤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首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高等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總體上要實現教學教研、管理工作、對外交流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有機統一。高等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內容豐富,涉及到學校辦學的各個領域,為了更好地瞭解學校教學質量和未來發展狀況,於2010年8月完成關於魏縣第一中學辦學質量的研究。以訪談的方式瞭解到縣一中在新的領導班子和新的辦學方針下發生的重大改變。

  一、社會調研過程

  近年來,魏縣第一中學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教育局正確領導下,深化改革,銳意進取不斷探索先進的的辦學理念把德育、素質教育放在第一位,要求廣大學生“先學做人,後學知識”。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校風校紀,教學教風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該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1.先進的辦學理念

  好理念成就好學校。8月1號我就這個問題走進了張瑞榮校長的辦公室。縣一中在近幾年的辦學實踐中,結合校情和發展實際,探索出了先進的辦學理念。針對國家的要求和當前中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提出了“培養優秀品質,養成良好習慣,夯實個人發展基礎”的理念。在學生管理中,魏縣一中堅持“嚴愛相濟,疏堵結合,知行合一。”張校長說,04級前,由於新校剛落成,管理不佳,校園風氣很糟。我們在次年底就規定了校園“五不準”,即不準抽菸、喝酒,不準打架,不準上網,不準談戀愛,不準偷盜及破壞公物。針對帶手機進校園影響學生學習,弊大於利的情況,一中一方面組織相關科室嚴查,另一方面為方便學生與家裡的聯絡,除校園話吧外,學校教務處、政教處等開通8部電話,免費讓學生使用。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也是一中辦學理念,張校長補充道,我們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學生座談會徵求學生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我們設立了校長信箱,收集學生來信。學生的很多建議,如調整作息時間、三個年級的學生錯時就餐、提高飯菜質量等都被學校採納,提高了學校管理水平。

  2.科學的教學管理

  作為縣級高階學府,為改變多年教育成績較落後的狀況,魏縣一中在教學管理中,實行領導包班制,每週同任課教師座談,給學生開班會,進班聽課,共同提高教學效率。8月2號課間時間,高三年級主任張曉耕老師接受訪談時說:“引入競爭機制,獎勤罰懶,獎優罰劣,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師生的教學積極性。學校每學期組織期中、期末兩次考試,按考試成績教師排位,成績優秀的上光榮榜,名次落後的要進行談話。”在教學管理中,一中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和模範作用,著力打造好“兩個核心團隊”。

  一是班主任團隊,二是備課組長團隊。教學活動中,堅持逢課必說,先說後講,不說不講。據副校長韓金說,09年高考,縣一中在市教育局高考成績排位中,理工類理綜第三名,英語第六名,語文第八名,文史類語文、數學、文綜、英語均為第五名。堅持開放式辦學是一中教育教學管理的一大特色,學校高度重視同名校的溝通和交流,見賢思齊。2006年成為邯鄲一中的聯辦學校,兩校之間不斷交流,互相召開座談會,教研會,互聽互評、共同提高。韓校長還說,近年來,學校每年都組織老師外出學習,先後到省內、山東、河南等知名學校觀摩學習。每次學習歸來,就組織專題研究會和報告會,將學到的東西結合學校實際迅速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跨越式提高。

  3.敬業奉獻的教師隊伍

  魏縣一中發展的背後,是一大批敬業奉獻的老師,他們不僅做學生良師,還做學生的益友。一中的老師們深刻理解“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道理,堅持舍小家顧大家,著力為學校的發展做貢獻。8月3號至6號我先後走訪了幾位任職教師,早晨6點到校,晚上10點回家,已成為魏縣一中老師的常態。物理高階教師顧長喜老師我原來班主任,化學高階教師翟銀海老師,他們都已辦理退休手續,但退而不休,都擔任三個班的課程。還有離崗不休息的姜鳳芹老師、任海繡老師,他們都在教學管理的一線默默工作。歷史教師馬志紅老師,家有喪事,也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原高三6班班主任華豔峰老師結婚,就結婚當天請了一天假,第二天就返校給學生上課。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今年高考,他所帶班的成績在同類班級中排第一名。

  4.突出的教育教學成績

  高考成績是體現辦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從2007年開始魏縣一中在生源基礎較差的情況下,高考成績一年一大步,連年上臺階,每年都有新跨越。2006年高考,一中本科上線633人,上線率32.5%。今年高考本科上線1673人,上線率82%,上線人數淨增1040人,在全市縣級中學排名第一。2006年高考魏縣一中本二的上線120人,上線率僅為6.2%,今年高考本二上線638人,上線率31%。上線人數是06年的5.3倍。06年本一上線21人,今年本一上線235人,上線人數是06年的11.2倍。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先進的辦學可以外塑形象、內聚人心,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動力。可是,卓越成績的背後,問題也出現了。

  1.學生仍觸“高壓線”

  據保衛科科長郭連潑老師說,雖然學校對學生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但仍有很多學生不顧警告,去觸碰學校的“高壓線”,影響學習。為此學校不得不對他們進行處分,對有極其惡劣行為的學生甚至作開除學籍處分。

  2.部分教師素質不高,教學質量低

  由於學校成績和辦學規模的擴大,近年來引進的新教師總體素質較好,但有的教師缺乏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備課不認真。

  3.當前學校經濟還很困難

  由於新校區的建設,學校目前仍負債,還有些工程專案沒有落實。教職工辦公裝置還不是太完善。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規範辦事管理程式

  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化、規範化。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諮詢輔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2.著力提高幹部與教師隊伍的素質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支撐學校發展的基石。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治學嚴謹、精幹高效的教師隊伍,一是加強學習,持之以恆地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把思想統一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上來。二是大力開展師德教育,規範教師行為,切實做到為人師表,在學生中樹立榜樣。

  3.加快學校軟硬體設施建設

  從現在起將這項工作提到議事日程,要落實專入,開展檢查,制定計劃。要針對學校目前工作中存在的軟肋、短腿問題,加快學校的軟硬體建設,進一步美化綠化校園,豐富圖書館藏,充實實驗裝置。要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快學校的建設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正確的辦學方向,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輝煌的高考成績,使一中迅速崛起。在成績面前,魏縣一中的領導和老師沒有因成績而陶醉,他們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總結和發揚成功的經驗。他們堅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有校委會的正確領導,有全體師生的戮力同心,魏縣一中一定會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創造出令社會矚目的輝煌,魏縣一中的明天會更好。

  完稿時間:2010年8月15日

  2:

  日前,**區在全區範圍內開展了城鄉困難群眾“救急難”工作試點,以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存權利和人格尊嚴。全區堅持“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通過做好各項制度和救助資源的銜接配合,補短板、託底線,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要求得到滿足,逐步建立健全“救急難”工作長效機制。

  一、“救急難”試點工作初步成效

  1、建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區“救急難”工作實行區、鎮街道辦兩級負責制。依託區、鎮街道辦便民服務中心,由民政部門牽頭,在原民政視窗上,設立統一的社會救助視窗,搭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平臺。明確部門職責及分辦、轉辦流程和辦理時限,建立化解急難問題的“綠色通道”。民政、教體、人社、住建、衛生、計生等部門除辦理社會救助視窗轉介救助外,根據各自工作職責直接受理群眾的急難救助申請。建立社會救助網路資訊平臺,實行市、區、鎮街道、三級聯網,做到救助資訊三級共享,並藉助資訊化手段,科學確定救助物件,避免重複救助、多頭救助和救助遺漏,形成橫向互聯、縱向互通的社會救助網路平臺。

  2015年對遭遇突發性、意外災害、傷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難群體進行了臨時救助,1-10月共為630人次,救助105.59萬元。

  2、設立“**市**區‘救急難’備用金”。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50萬元,並吸收社會捐助資金,設立 “**市**區‘救急難’備用金”,實行專賬管理、專項核算、專款專用。用於救助我區在遭遇突發性、意外災害、傷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其它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仍有困難的家庭。今年以來我區共救助丁佳馨等11名患白血病、腎病的重病患者,各救助1萬元,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

  3、建立急難物件發現報告機制。村居民委員會是主動發現急難救助物件的責任主體。發揮轄區城鄉村社群黨組織、村居民委員會,駐村社群幹部、城鄉社群服務志願者、社會工作者等作用,及時瞭解、掌握、核實轄區居民遭遇突發、意外事故、家庭成員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主動幫助提出救助申請。在每一個部門、鎮街道辦、村社群確立1名專職資訊員,對陷入生活困境的困難群眾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救助。確保困難家庭第一時間得到救助,實現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

  4、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建立“救急難”專項基金。通過社會捐贈、贊助方式,在民政部門設立“救急難”專項基金,拓寬急難救助資金籌集渠道,保證急難救助工作有效開展。發揮慈善協會等組織作用。引導、支援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等針對急難個案開展救助。我區愛心人士、幹部職工等為患白血病、腎病等重病的兒童捐助50餘萬元,極大地緩解了患者家庭的經濟壓力。

  二、“救急難”試點工作的困難和不足

  1、臨時救助標準較低,發揮救急難效能有限。一些困難群眾因遭遇突發事件、重大疾病導致生活陷入困境,臨時救助標準較低,救助效果有限。比如,我區現行臨時救助制度規定救助標準最高為3000元,但由於災難發生的突然性和救助需求的高費用特點,使現行的臨時性救助制度,難以解決實質性問題,要徹底解決這類特殊人群的急難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臨時救助標準。

  2、社會救助協調機制不健全。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力量參與、基層落實的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不夠健全,我區雖然建立了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但是聯席會議運轉還處於試行階段,因此,僅憑一個部門唱獨角戲,部門協調落實救急難實效低,救助資源整合欠缺,救急難最大化發揮其效應方面還比較欠缺。

  3、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薄弱。全區轄11個鎮、街道辦26萬人。每個鎮、街道辦只有1-2名民政工作人員,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任務繁重,大多難以承擔日益增多的社會救助工作,社會救助工作力量不足和任務量負荷過重的矛盾在**區較為突出,就民政局而言,低保入戶調查人員也難以落實。因此,對急難物件的實際家庭收入情況的跟蹤調查、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

  三、對策及建議

  1、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一是要深刻理解救急難精神實質,準確把握社會救助機制創制。首先要明確救急難是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受人員救助、住房、就業等8種社會救助制度框架內開展工作,“救急難”是機制創制,而不是政策創制;其次要明確“救急難”是社會救助範疇的“救急難”,立足於“託底線”,是對因遭遇各種急難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居民給予的困難救助和幫扶。二是健全和完善臨時救助制度。依據國家和省臨時救助制度,抓緊修訂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提高臨時救助標準,突出“救急難”作用,進一步用制度規範救助物件、救助範圍、救助程式、救助資金等事項,避免救助工作的隨意性,確保臨時救助資金真正用到急難問題上,避免“網底”編織不牢。

  2、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形成合力。按照“黨委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基層落實”的原則,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調、整體聯動的聯席會議機制。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分析急難救助問題。明確社會救助管理部門職責,形成統一領導下的各司其責、分工協作、運轉協調、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社會調查研究報告範文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網
相關知識
社會調研報告範文
中學生暑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銀行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網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格式
暑假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暑假三農問題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高中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小學生社會調查報告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