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中國林業沿處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森林資源增長緩慢與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現階段林業的主要矛盾,生態需求成為社會對林業的主要需求,生態建設是林業建設的首要任務。本文就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直接影響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世紀之交的1998年,一場持續百天的全國性特大洪水,沖毀了無數良田、家園,洪峰頻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範圍之廣,百年罕見。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2.3億人,死亡人數3000人,各地估報的直接經濟損失2484億元。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我國北方地區連續發生10餘次揚沙、浮塵和沙塵暴天氣,造成部分地區機場關閉、交通中斷,其頻率之高、來勢之猛、影響範圍之大,不斷重新整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沙塵暴和沙塵災害紀錄。2008年初我國南方大面積的冰雪災害,叫人不得不聯想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危害。
  大洪水的背後是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沙塵暴的背後是沙漠化、荒漠化;氣候變化背後是氣候變暖,極端天氣增加和自然災害的頻發。事實上,中國的生態危機遠不止此,當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乾旱缺水、洪澇災害、物種滅絕、溫室效應加劇等六大生態危機,每七一樣都與森林的植被破壞息息相關。新中國成立後的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由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以木材生產為主一直是中國林業的首要任務。中國林業的狀況產出多於投入,中國生態的狀況破壞大於治理,總體形勢十分嚴峻。
  20世紀末,隨著國家六大林業生態工程的相繼啟動,我國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區域性乃至區域性的生態環境開始好轉。但是,由於經濟社會的調整發展生態建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森林生態基礎還十分脆弱,生態建設的速度與高速發展的經濟不相協調,部分地區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趨勢,洪澇、乾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極端性天氣增多等主要原因:
  1、我國森林資源底子薄,表現在問題不足,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林分蓄積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佈不均,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工區和東北地區,西部森林資源極度匱乏;經營水平低,人工林經營水平不高,樹種單一,林木過量採伐現象依然存在。
  2、人口、經濟調整增長帶來對森林資源的高需求,森林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 仍相當尖銳,帶來森林資源的巨大消耗。
  3、林業投入長期不足。近年啟動的國家林業六大生態工程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國債資金,國家財政資金所佔比重不高,生態建設投入保障體系尚未建立。
  4、林業行業各項改革滯後於其他行業,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影響社會資源向林業行業集中,制約了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
  5、我國主要林區90%為山區,森林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問題還沒有完全協調好。中國林業尚處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森林資源增長緩慢與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現階段林業的主要矛盾,生態需求成為社會對林業的主要需求,生態建設成為林業建設的首要任務。
  二、發展林業產業必須正確處理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係
  和諧社會一方面要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在木資源的承載力之內;另一方面,要求在資源可持續的基礎上,達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換言之,既要做到林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又要參與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裡面既包含要不斷髮展林業產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林產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滯社會對生態的需求。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作為林業整體中的兩個方面,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密切的因果關係。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如何認識和協調兩者關係的問題。而且,隨著人們對森林功能多樣性認識的深化和對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對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之間關係的認識也在不斷完善。生態和產業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1、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矛盾與制約。
  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之間存在著矛盾與制約的關係,這種矛盾與制約關係主要是由人們在林業生產過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與勞動者自身利益關係不同造成的。在林業生產和再生產過程 中,投入和耗費一定的勞動,同時會產生一定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可能是負效益),但這兩種效益被勞動者感覺到的時間先後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發展林業產業主要產出體現的是經濟效益,勞動者的獲得是直接可見,與勞動者之間是眼前的區域性的直接利益關係;而生態建設主要產出的是生態效益,生態效益的體現是一個累積的過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覺到的。
  2、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依存與促進。
  在林業生產過程中,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之間不僅存在著矛盾與制約的關係,更主要的是依存與促進的關係,這種依存和的關係同樣與人們對森林、林業產業及林業生態的認識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關係。主要體現在:
  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兩者統一以森林為基礎。林業生態建設的任務就是要恢復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數量,提高森林的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離開森林也就無所謂林業生態建設;而林業產業的發展是以森林資源為前提的,沒有森林資源,就沒有林業產業,更談不上發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關係。
  林業生態建設是林業產業為發展的基礎。這種基礎關係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決定的。森林是陸地上生態系統中生物量最大、結構最複雜、功能最完善的生態系統。森林的主體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種環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產品等 工業原料的基地,是動物的棲息場所,是一個巨大的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是一個巨大的“綠色水庫”,在淨化空氣、防治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有“環境衛士”之稱,是天然的“過濾器”,森林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林業產業發展,說到底是在認識森林生態系統及其內在的運動規律,藉助一定的技術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資源,把森林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結構實行最佳組合。
  林業產業與生態建設的辯證統一。按照生態經濟學的原理,林業產業和生態建設的實質是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關係,兩者結合的結果就是生態經濟學講的生態經濟效益。在林業社會化生產中,如果把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結合救民於水火,提高經濟效益與提高生態效益相結合,即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業產業的發展,又可在產業調整發展中保護和建設林業生態,達到提高生態經濟效益的目的。

林業改革與林業增長
淺析林業養護與林業複合經濟的發展
相關知識
試論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能源建設的關係
試論林業產業的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係
試析江蘇金融業發展與城鎮化率變化的實證
煤炭行業供應鏈融資的發展與風險防範論文
中國電源產業的發展與分析
以林業生態建設為契機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
著眼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搞好林業結構調整
企業發展與企業的社會責任
漁業生態標籤制度的發展與問題
遊戲原畫的發展和就業前景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