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論文免費範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金融業是一種特殊性服務產業,通過其金融產品及服務參與到各產業的投入、產出及優化配置社會資源。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在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

  【摘要】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不斷髮展與完善,金融創新作為一種全新的金融發展模式,逐漸成為推動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又一大推動力。作為世界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金融創新也逐步在我國推廣開來,在促進我國金融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使其面臨著全新的風險,但是這種風險與傳統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有著較大的區別,很難根據以往的經驗與手段來應對新的挑戰。本文旨在結合我國金融創新的實際,在相關科學理論的指導之下,進行金融風險管理的科學探討,以期降低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促進其健康平穩發展。

  【關鍵詞】金融創新 風險管理 方法途徑

  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階段,金融市場的秩序以及發展模式依舊不明朗,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金融風險極大的影響我國金融產業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進行,所以有必要討論如何在金融創新的條件下,利用現有的優勢,進行科學高效的金融風險管控。

  一、金融創新條件下金融風險的具體表現

  我國金融市場雖然在金融創新的刺激下,有所發展,新的金融發展領域、新的新的金融工具不斷被開發出來,但是金融創新為我國金融市場所帶來的風險依舊不能忽視,其風險集中表現在兩大金融組織上—貨幣市場中的商業銀行以及資本市場中的證券公司,二者在發展過程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金融風險

  1.居高不下的不良資產比例。

  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放寬銀行抵押借貸的條件,讓更多的資產進入各個經濟領域,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資本流通的效率,但是也帶來了不良資產比例較高的問題,近些年來,商業銀行開始有目的地進行不良資產比例的控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每年下降3%到5%,但是我們不得不看到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共計1133.7億元,比例高達8%。由於我國商業銀行特殊的性質,使得不良資產的高比例的風險不會太過於突出,但是在金融創新的背景下,資金流動的速度大大加快,這種不良資產的高比例將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的整體執行質量與發展態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處於低水平的營利狀態。

  商業銀行產生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取等多的利益,以維持自身的日常執行與發展。因此營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自身的存在與發展,也關係到商業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競爭力強弱。與世界其他著名的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的營利水平相對較低,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2010年,世界前100強銀行的收益回報率為百分之,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則只有百分之零點三,我國商業銀行在貨幣市場中處於壟斷地位,與其他國際銀行相比,有著明顯的優勢,本應有個更高的資產回報率,但是實際情況卻恰恰與之相反。金融創新的目的就在於創造更多的金融收益,但是如果按照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營利水平,其難以彌補金融創新所帶來的金融風險,無法很好地維持創新條件下金融市場的正常運作。

  二證券公司所面臨的風險

  證券公司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構成,其在維持資本市場的執行秩序,管控資本風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種種現實原因,我國證券公司的作用並沒有得到很好地發揮,其在金融創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著新的金融風險。

  資金儲備不足。作為公司實力的重要反映,資金儲備在證券公司的日常運營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憑藉著雄厚的資金儲備,證券公司能夠高效的管控資本市場存在的風險,促進其健康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為了保證自身的資金儲備,證券公司實行保證金交易制度,並將保證金比例設定為百分之百,但是金融資本市場的不斷髮展,融資融券方式的逐漸普及,使得保證金交易制度受到極大的破壞,資金儲備急速下降,以我國最大的證券交易公司為例,截止到2014年其註冊資金為90.57億元,世界排名第一的美林擁有68億美元的資金儲備,這種在資金儲備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我國金融市場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大大地受到削弱,很難應對來自金融創新條件下金融風險的衝擊。

  二、金融創新條件下金融風險管理的途徑與方法

  為了有效地應對金融創新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充分發揮金融創新的積極作用,需要在金融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發展策略,趨利避害,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與發展。

  一金融工程的科學高效利用

  金融工程是指在現有條件下,將金融學、資訊科技以及工程模型結合起來,實現金融產業的科學化與資訊化,金融工程在極大的促進金融創新活動進行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金風險的高效管控。金融工程通過投資組合論,對金融投資風險進行抑制,降低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給金融市場帶來的不利影響,通著這種定量分析的方式,金融工程能夠最大限度的對收益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避免高風險的金融投資,由於資訊科技的加入,使得金融工程更為方便靈活,能夠根據市場動態及時的調整風險管控政策,降低金融創新條件下,金融風險對我國金融市場的衝擊,促進其健康平穩發展。

  二構建一個理性金融市場執行機制,加強對市場的約束

  市場作為金融資本執行的重要平臺,也是進行金融活動監管的重要場所。隨著本世紀初,諸如《新巴塞爾協議》以及《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制定與實施,金融市場在金融風險防控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逐漸將政府監管與市場約束有機的聯絡起來,加強金融市場的資訊透明度,對金融信用進行重新的評定,通過這些措施,將市場理念進一步強化,將市場的監督作用徹底的激發出來,通過金融市場的約束,實現對金融風險的高效管理,根本上實現金融風險的科學防範。

  三進行金融風險監管的優化與升級

  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傳統的金融風險監管已經很難滿足實際的發展需求,在實際的金融監管的過程之中,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優化與升級。對於風險的監管理念,實現監管目標的多重性,在保證金融平穩發展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對各類金融機構效益的監管,在管理金融風險的同時,提升金融機構的資產收益,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在具體的風險監管措施上,要注重效率性與實用性,對金融風險監管的成本進行合理的控制,既滿足風險監管的需要,又不會造成額外的成本支出,降低金融機構的收益。只有這樣才能在金融創新的條件下,進行金融風險的科學管理,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篇2

  試談改善我國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執行

  【摘要】本文先介紹了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分析了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受阻的原因,最後給出了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 利率傳導機制 中央銀行

  一、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簡介

  貨幣與經濟的關係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熱點的問題,古典經濟學時期,貨幣被認為只是披在實體經濟上的一匹面紗,貨幣被認為呈中性,不能促進就業、產出等實體變數。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出現了大蕭條,凱恩斯對傳統貨幣理論進行了反思,他對傳統經濟學利率由儲蓄與投資決定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並提出了利率由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決定的新理論,該理論認為,貨幣供給的變動可以引起利率的變動,利率的變動又可以引起企業投資成本的變動,而貨幣的供給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因此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從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成本最終達到影響社會總產出的效果。

  凱恩斯的理論為政府通過貨幣政策干預經濟提供了理論支援,形成了貨幣調節經濟的利率傳導機制。此後,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並列作為調節經濟的主要手段。近兩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減緩趨勢,為了穩增長,中央銀行多次實施擴張貨幣政策以便減少非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促進投資,拉動經濟,按照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下,實體經濟的融資應該相對容易,成本也應更低,不會出現融資貴的現象,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些企業仍然在銀行貸不了錢,民間的融資成本依然很高,這說明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發生阻礙,市場資源配置不通順。因此,當前只有找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障礙,正確地移除這些障礙,才能發揮出貨幣政策的作用。

  二、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現狀及問題

  一利率市場化體系障礙

  利率是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的關鍵所在。利率傳導機制的理論基礎就是貨幣存量的變化能夠影響利率,再通過利率的變化影響企業投資成本和居民消費信貸成本,從而引起投資與消費變化,進而影響總需求。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當前利率的形成機制存在不合理,影響了利率傳導機制的正常發揮。主要表現為:

  一是貨幣市場利率形成不成熟,在西方發達國家,最能夠反應貨幣市場利率的是同業拆借利率,儘管我國2007年1月正式公佈了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但當前我國同業拆借市場還是不具備充當基準利率的能力,主要表現為同業拆借市場的交易數量少,品種單一,市場影響力不強,不能滿足央行進行貨幣操作的需要。

  二是存貸款利率受中央銀行管制。儘管貨幣市場利率形成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貨幣市場利率是以反應資金供求為基礎的市場調節下形成的,而當前我國的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仍然受中央銀行的絕對管制,嚴重阻礙了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的形成。利率傳導機制的就是要通過利率的市場化調節改變投資和消費成本來變動總需求,如果存貸款利率受到管制,貨幣存量的變動就不會引起利率的變動,投資和消費成本也就不會變動,總需求也就不會變動,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也將會失效,而且,管制的存貸款利率也會阻礙貨幣市場利率的形成,這樣一來,貨幣市場的真實利率也得不到正常反應。

  二銀行體系的不完善

  一是對於中央銀行來說,缺乏獨立性,靈活性。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央銀行只有保持部門的獨立性,不受來自外來權力的干預,才能根據經濟形勢,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效果。從當前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制定程式來看,中國人民銀行的執行算不上獨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7條就明文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在國務院領導下”這幾個字意味著中國央行缺乏獨立決策權,只是最高決策機構的眾多聲音之一。事實上,當前中國人民銀行主要聽命於國務院,跟隨政府財政政策實施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獨立性較差,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界限相當模糊。

  二是從商業銀行看,國家貨幣當局制定貨幣政策時,通過商業銀行與居民、企業相聯絡,它是貨幣政策傳導的紐帶。在貨幣利率渠道傳導機制中,貨幣當局通過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來改變貨幣供應量的多少時,這時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就會發生相應的改變,利率也會做出變化,我們企業投資就會增加或減少,最終引起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但是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率較高,這使得商業銀行增強了風險防範意識,為了增強貸款的安全性,銀行體系主要把資金貸給信用較高,風險較小的大企業,而對風險較大,正在起步或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貸款則相當慎重。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中央銀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增加貸款,推動經濟復甦,而商業銀行出於資金安全考慮,對發放貸款相當謹慎,熱衷於投資國債這類安全邊際更強的產品,這顯然阻礙了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

  三資本市場存在著制度缺陷

  資本市場的不成熟與操作不規範也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形成了阻礙,特別是股票市場,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股票市場走勢經常大起大落,且與經濟發展的形勢並不完全一致,成為很多投機者參與抄作的市場,歷史的經驗表明,當中國經濟減速,央行採用擴張貨幣政策試圖增加實體經濟貨幣存量時,大量資金卻流入股市,股市上漲顯現的賺錢效應又吸引更多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入股市,呈現出兩方面的後果,一方面助長了虛擬經濟泡沫,另一方面真正支撐經濟發展的實體經濟出現資金嚴重不足,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受到阻礙,貨幣政策失效。

  三、改善利率調控機制的對策

  一健全我國的利率調控體系

  央行應該放寬利率管制,讓利率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完善不同期限的市場利率體系。一方面,我們應該加快貨幣市場的發展,加大貨幣市場規模,進一步規範同業拆借市場,完善同業拆借市場的規則和機制,提高我們基準利率的正確性。另一方面,為了不使貨幣市場利率向存貸利率傳導時發生阻礙,貨幣當局應該進一步放寬對存貸利率的管制,通過金融市場供求關係形成利率的傳導機制,使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完全開放,由直接控制轉變為間接控制信貸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是一項艱鉅而漫長的道路,在這過程中我們應該先實現貨幣市場的市場利率,然後再開放債券市場的利率,然後,穩步實現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

金融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試論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
相關知識
金融的論文免費範例
金融的論文免費範文
金融的論文參考範例
財務管理類的論文免費範例
通訊工程的論文免費範文
工業設計的論文免費範文
金融系論文免費
金融系論文免費參考
檔案管理工作的論文免費範文
會計電算化的論文免費範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