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大眾文化與文學作品的整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論文關鍵詞:大眾文化 文學作品 影視劇本 改編現狀 深層原因 雅俗共賞
  論文摘 要:目前,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本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以影視為代表的大眾文化與古老的傳統文學之間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絡。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瞭解這種文化現象的現狀,分析此文化現象的成因,從而預測文學的發展趨勢。  
   
  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民眾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著市場經濟社會帶來的各種新鮮事物,其中正面臨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困擾,即倫理道德、價值規範和文化觀念的急劇變化的問題。 
  我們應當關注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在社會市場經濟和功利心態的引導下,人們放棄了以傳統精英文化為代表的深度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現代大眾傳播媒介為依託,以此時此刻為關切中心的消費文化,即大眾文化。以下就此文化轉型中的一種文化現象作具體分析,透過這種現象來探求這場文化轉型的深層原因。 
   
  一、影視文化中文學作品改編的現狀 
   
  “從小說到影視”是一個常說常新、屢談不厭的重要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影視藝術創作中對文學作品的借鑑和改編,帶來了影視劇豐富多彩的形態,特別是當代生活內容、生活觀念及生活狀態的豐富多彩,使影視劇的改編和創作呈現出多元化的風格,從內容到主題涉及到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影視藝術一道重要的風景線。 
  文學作品中的深刻思想,暢銷小說中的動人情節,成為不同導演所鍾情的改編物件。[1]經過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不僅在當代影視界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世界大獎的評選中不同凡響。德國施隆多夫的《錫鼓》,美國的《克萊默夫婦》,我國的《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等都是世界影壇上不可多得的精品。由此可見,即使在影視技術與藝術走向成熟的今天,改編仍然方興未艾,正繼續創造著一個個動人的“銀幕神話”。他們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向我們招手,吸引我們深入其中,探究一二。 
  目前影視改編創作呈現以下幾種狀態: 
  (一)對古典名著的改編 
  中國古典小說創作最繁盛的明清時代,已聚集了眾多改編者的目光。四大名著被首先請上銀屏,一飽國人眼福。此外,《聊齋志異》、《封神演義》、《三言二拍》等一系列古典名著也不甘落後地在銀屏上創造著各自的世俗神話。不難看出,觀眾對其喜愛程度和觀賞熱情遠遠超過了根據外國名著和現當代名著改編的影視劇。從這一方面恰恰可以看出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二)對歷史題材的改編 
  在《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幾部古典名著被逐一品嚐後,改編者開始逐個朝代尋找可供改編的歷史素材。於是接踵而來的《末代皇帝》、《秦始皇》、《唐明皇》、《康熙大帝》等歷史劇爭相出臺,它們多以長篇電視連續劇的面孔出現,極盡述說之能事,由點及面,極力鋪陳。從當今上映和正在拍攝的歷史題材的電視劇來看,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令人咋舌,而且每一部都在數十集以上。在中華民族浩浩蕩蕩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改編者可謂“溯洄從之”,沒有一個朝代不曾被涉獵。 
  (三)對當代暢銷小說的改編 
  暢銷小說一直是影視劇改編所鍾情的物件。“暢銷”意味著通俗,流行,意味著被當時的社會大眾所接受和歡迎,意味著有較高的商品價值。這一切都是影視劇作為大眾傳媒本身所需要的。因此,影視劇和暢銷小說似乎有著天然的親緣關係。對暢銷小說的改編往往使影視劇更為暢銷,而且經常會產生國際影壇的扛鼎之作。如《辛德勒的名單》(根據托馬斯·肯尼利同名紀實體小說改編),《侏羅紀公園》(根據邁克爾·克賴頓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阿甘正傳》(根據溫斯頓·格盧姆同名小說改編)。

試論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
電力畢業設計論文
相關知識
試論大眾文化與文學作品的整合
幼兒園文化牆孩子作品的展示
試論薪酬管理與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大眾文化與文化民族主義
中西文化與哲學結課論文
中西方文化與哲學的論文
中西文化與哲學論文
企業文化與行政管理的關係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閱讀答案
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的語文練習題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