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的教育的短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孩子的教育,是他一生學習的開始,因此對於一個孩子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更加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成功家教的五種說話語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信任的語氣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二***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當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幹,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玩一會兒,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比較樂於接受了。

  ***三***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

  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四***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

  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是最可貴的。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五***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你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他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保護孩子自尊心

  第一,孩子越小,心靈越不設防,越容易受傷害。父母需要給予小心呵護。例如:多關心孩子內心的冷暖;多給他一些微笑和關懷的眼神;多給他一些理解和支援;常擁抱他,並說:“孩子,媽媽愛你。”

  第二,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說成敗體驗。要時刻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給予鼓勵,甚至允許孩子犯錯誤。家長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績的時候笑逐顏開,“好孩子、乖孩子”這樣叫著,而在他成績退步的時候,臉一下拉好長,讓孩子感覺你愛的不是他,而是他的成績。

  第三,多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著別人訓斥、指責孩子;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使他感到難堪。

  兒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們在教育兒童時忽視他們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對他們批語指責、甚至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動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打罵出來的。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天下午,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學生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裡玩耍。天黑了,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裡,藉著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父親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著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馬上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麼知道我在這片樹林裡呢?”“我是獨自散步,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據說這個孩子長大後進入軍官學校深造,畢業後成了一名作戰勇敢的將領。

  人們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長和老師去保護去尊重。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麼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麼情況下傷害或者詆譭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愚蠢行為。

  現實生活中,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不尊重孩子隱私的事已司空見慣。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就說你怎麼這麼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就說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佳,就說你怎麼這麼沒用;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就指責你怎麼這麼不給人爭氣。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指責、埋怨,有的甚至打罵體罰。這樣下去,久而久之,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最終難以成才。

  簡單粗暴,不講方式方法,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個合格的家長、教師應該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耐心和恆心,堅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埋怨,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孩子成才發展的自覺性、積極性,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逐漸完善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的人才。

  篇2: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篇3:叛逆的孩子是不是令你很頭疼?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都會經過一個叛逆期,網癮早戀、逃課厭學、離家出走、夜不歸宿、親情淡漠、自卑不自這都是孩子叛逆期表現。最近筆者參閱了一些文章覺得以下一些方法不妨可以一試。

  1、 親子溝通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我們需要多參加孩子的活動。

  2、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3、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4、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5、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

  再去同孩子交流。

  6、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7、 孩子減負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導致他們討厭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最後,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讓你的孩子愛你,願意接近你;而不是怕你,刻意疏遠你!
 

關於孩子叛逆的短文章
關於孩子的短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孩子不愛學的解決措施
關於幼兒園教育的隨筆
關於孩子與父母的短文
關於中國夢教育的論文
學校致家長關於孩子防溺水的一封信
關於孩子要讀書的諺語
老師關於信念的教育感悟文章
家長會關於孩子玩手機的發言稿3篇
家長會關於孩子玩手機的發言稿3篇
關於禮儀及教育的名言大全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