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自我反省原是人類天生的本能。一個人有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自然就會比較優劣而產生棄惡從善的心志......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自我反省

  我沒想過我能寫多麼好的文章,我只想把我的心理話說一說,在空間裡不能說,因為會有認識的人,我只能找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把憋在我心理的話說出來。

  我之前的戀愛史很悲慘的,說他們太殘酷,不如說是我玩世不恭。說實在的,我並不是那種放蕩不羈的女人,我只是更多了一份天真,與其說天真不如說我是太傻,太笨。總是改不了愛玩的個性,什麼都沒放在心上。直到最後,還是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滿是傷痕。他們不理解我,覺得我不在乎,可是我、、、、他們都不懂,更因為是我太過頭了。

  現在,我終於放下了最後一段傷人的感情,新得問題又出現了。他不巧的出現了,我和他講我的過去和他們的不理解,和他說掏心窩子的話,可是我卻忘了他是個結了婚的男人、、、、他幫助我放下了過去的心碎,可是我這顆憔悴的心卻開始依戀他了。我使勁的控制自己,時刻的提醒自己,他不能愛,他是結了婚的,他不屬於自己。我剋制自己和他不再見面,說服他對我有感覺。可是、、、、當他說要回老家,然後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愛上了他,愛上了這個結婚的男人。

  他告訴我,他很累。他並不幸福。他愛我,和我在一起讓他很快樂。可是,我明明知道,他不能愛,他不屬於我。他已經屬於別人了,我心理好難過,可是我捨不得。人真的很矛盾,但是我知道不管我多麼的難過,社會的輿論是指向我的,是我做了不要臉的小三。我也知道自己不對,可是我真的很不理解自己、、、、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服自己。

  說實在的,我不算什麼理智的人。可是我是個分的清是非黑白得人。我也並不那麼開放,我是很傳統的女人,可是現在,我卻成了嘴裡講國法家規道理,心理卻在衝破羈絆,想著能有的不光彩的幸福的人。他現在越來越吸引我,我該怎麼辦才好,他老婆現在還不知道,我更不想傷害他們,於公於私我都是個罪人,可是我很痛苦。我很害怕,我真的是個壞人嗎?大家幫幫我吧、、、、

  :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原是人類天生的本能。一個人有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自然就會比較優劣而產生棄惡從善的心志。

  假日的臺北街頭,常可以看到一些虔誠的基督徒,身上披著一塊黑布,上面寫著四個大字;“我是罪人”。有些過往的路人,帶著嘲笑的語氣說;“你是罪人,我才不是呢!”這種現象的發生,是因為雙方對於“罪人”的認識不同。前者相信人是生而有罪,必待基督的救援才能重生;後者把罪人看著是犯人,好像殺人放火之流。一個宗教信念的認定,一個是社會常情的判斷。要想分辨誰是誰非,幾乎是徒勞無功的事情。誰是誰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做人的準則;自我反省。一般忽略自我反省,是因為他把個人認同於群眾;大家都這樣做,所以我也這樣做。做對了,是我學得乖巧;做錯了,那是“大家”的責任。就連什麼是自我都不感興趣,還管什麼自我反省。基督徒是一群相信自己已經得到救恩的人;他們的自我反省往往出於歡躍的心情,慶幸自己找到了真理。相形之下,教堂外邊的路人就像迷失的羊群了。自我反省的目的,原是為了認清自己的功過得失,使自己日新又新,因此它應該具有批評的性質,像曾子所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三點都是要人想想自己在為人處事上的缺失,以便對症下藥。假使在自我反省時,總是想到別人的過失與自己的幸運,久而久之,難免形成錯誤的自我意識。宗教之所以具有排他性,宗教衝突之所以殘酷無情,往往與教義本身無關,而是出於人性的弱點;人是會犯錯的。筆者在臺灣大學講“哲學概論”時,曾對各大宗教的性質與教義略加評述,學生的反應卻發人深省;信仰佛教的同學希望我能深入瞭解他們的教義,送了我一本《中論研究》。信仰基督教的同學立即請來精英分子,與我展開激烈的辨論。我對他們的護教熱情非常佩服,但是更希望他們不要忽略自我反省對於人性的普遍意義。宗教能夠指出人生的方向與目標,但是成聖成賢必須落實在日進其德的修行功夫上面。自我反省原是人類天生的本能。一個人有了自我意識,知道自己與別人不同,自然就會比較優劣而產生棄惡從善的心態。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也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資。”人間處處都是鏡子敏感的人隨時可以自我反省。在進德修業的過程中,常常感受自己的匱乏與卑微,然後努力以赴。這是各種信仰的人都可以共勉的一點。

  :一個80後的自我反省

  80後現在已不再是一個新鮮詞語,我也不會再因為自己的80後標誌而歡呼雀躍,無限憧憬了,當我開始直面生活壓力和競爭的時候,我開始在失落中成熟。

  我曾胸懷著誓與父輩們生活方式相決裂的願望,卻因刻意地脫離陳腐而走上了一條不知所措的迷途。外表與行為上追求不拘一格的個性,心裡卻被從小所受的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封鎖,我同父輩們一樣,在心裡暗藏著沉重的責任與義務。

  我總想尋找到真正的愛情,為愛付出許多,卻又有著自己的不容觸碰的自私與狹隘,開始很美麗,結束沒道理。我一邊信守非愛不可,一邊在現實面前潰不成軍,生活於物質大潮中的我,早已被物質衝昏頭腦,在房子與麵包當道之時,愛情能當飯吃嗎?後來,我承認,愛情不能只有愛情。

  80後讀的書越多,結婚越晚,考慮得越多,越是有所畏懼。在我為婚姻掃除一切負擔的同時,婚姻本身已成為一種巨大的不能承受之重。

  我缺少真正的朋友,我的朋友似乎只是在玩樂的時候才相聚,我們似乎只是淡淡地交往。我寄希望於從前一起經歷過患難般讀書考試的同學朋友,可是,能走在一起的,幾乎稀有。通過幾封***或者勉強的QQ語言,總是意猶未盡,欲言又止,對於對方的所處現狀的無法感同身受,也就沒有了坦然相訴的土壤。而我的父輩們,他們和他們的發小從小在一起生長,在相似的年齡裡結婚,互相慶賀,互相幫忙。和我在同樣的年代出生的兒時夥伴,十年前我們已經杳無音信,腦子裡依稀記得兒時的單純模樣,我對他們的所有資訊來自於我們的父輩之間的聯絡,他們結婚了,我只是說聲:“知道了。”繼續追問下去,能得到的也許只是一個電話號碼、一則簡訊,或者一個QQ號,讓人覺得恍若隔世。

  我們80後不知從何時開始熱衷於在一串號碼的掩藏之下,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我們的QQ幾乎每天都線上,卻總是如不線上一般隱身成灰色,我們潛伏著,只為等待著自己希望出現的那個人出現,而對方或許也是這樣想。我們想說,卻不是對每個人都想說,QQ彌補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尷尬。

  我們以品牌論個性,以成敗論英雄,以倔強充堅強,以任性當勇氣,蝸居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知天高地厚。所謂“宅”就是“窄”,年齡上早已成人,心理卻幼稚得可怕。太多的自由與選擇使我們的青春充滿浮躁與膚淺。當青春的歲月在我的指尖悄悄流逝的時候,在我開始奔向30歲的時候,我突然有點恐慌,擔心若干年後,當我回憶起我的青春年華時,能記起的只是一片暗淡。
 

  

自私的文章
自我反省文章
相關知識
自我反省的文章
自我反省的文章精選
自我反省的文章精選
自我批評反省的文章
自我反省的議論文作文
學生自我檢討書範文_關於學生自我反省的檢討書
關於自我反省的名言大全
適合自我勵志的文章
自我勵志的文章
高階護士面試自我介紹的文章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