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個企業家要想成功,不是那麼容易的,資金、人脈都是需要考慮的方面。不過,只要大家勵志,勇敢的面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磨難,相信大家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企業家的成功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篇1:高天增

  高天增辦公室陳列的各種榮譽證書讓人目不暇接——中國優秀企業家、十大職業經理人、中國職業經理人卓越貢獻獎、鄭州大學商學院MBA榮譽教授……問及這些榮譽的獲得時,高天增總是一帶而過。問及他的成長曆程時,他好像換了一個人,對“下海”落聘業務員時的尷尬、二次應聘業務員的忐忑、取得佳績後的興奮、做區域經理時的心得、創業時的艱辛等十多年從事營銷工作以來的各種經歷,事無鉅細、如數家珍。讓我們一起傾聽這個從落聘業務員到博士董事長的成長故事。

  碩士落聘“業務代表”的背後

  20世紀90年代初,高天增對廣州、上海等地進行了幾次工作考察,在南方洶湧澎湃的市場經濟大潮的激盪下,他重新確立了人生目標——做一名企業家。當他把自己的“停薪留職申請”交到領導那裡時,卻遭到了拒絕,同事更是充滿了懷疑:“你一個書生,別說創辦企業,離開單位,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聽到這些話後,高天增內心暗暗發誓:“如果我連自己都養活不住,還算什麼人才?不出10年我就要用自己的企業證明自己!”決心一下,高天增便斷了自己的後路——他把“停薪留職申請”換成了“辭職報告”,正式下海。

  積澱之中是理性,沉默之後是爆發。高天增果斷地辭職了,但他清楚自己只懂技術,不懂營銷,不懂管理。要創業還有很多東西要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結合自己的技術專長,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考察,高天增打算日後進軍飼料行業。有了這個方向後,他便決定到當時國內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外資企業北京康地公司,從業務員做起,補上自己創業所必需的“營銷、管理”這兩課。

  17年的工作經驗,碩士文憑,豐厚的專業知識——憑藉這些優勢條件,別說是基層的業務代表,就是公司的中層管理他覺得自己也能勝任。懷著這樣的心理,高天增從自己的學歷、技術背景、理想、抱負到飼料行業在中國的廣闊前景等,和負責招聘的香港老總滿懷豪情地談了兩個小時。當得知和自己同時面試的一位剛畢業的中專生都應聘上了這個職位後,高天增更是勝券在握。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NO”。

  落聘了,這一訊息對剛剛辭職下海的高天增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但是高天增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對自己喪失信心,而是積極尋找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兩個月後再一次到康地應聘原來的職位。

  這一次,他不再談自己的學歷、工作經驗,只談自己對業務代表的理解、工作職責,如果應聘上了之後自己開發客戶、維護客戶的想法、做法等,結果他順利地應聘上了北京康地飼料公司的業務代表。

  通過這次教訓,高天增發現每個人在不同的單位都有不同的崗位分工,只有角色定位對了,才會想該想的問題、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自己既然是來學習的,要做好業務代表,那麼就應該用業務代表的職責要求自己,以小學生的姿態,多看、多聽、少說,從康地的每一位員工那裡學習自己不瞭解、不會的東西。有了這個認識後,高天增便把一句話深深地刻在了心裡——“二”人行必有我師。

  “二”人行必有我師

  20世紀人和人比的是能力,21世紀人和人比的是學習能力。只有不斷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不斷進步,不被社會拋棄。

  傳說上帝在造人時,為了讓人們多看、多聽、少說、多學習,便給人造了兩隻眼睛、兩個耳朵、一張嘴巴。遵從上帝的旨意時,上帝便會用知識、成功鼓勵他;當違背上帝的旨意時,上帝便會用挫折、失敗懲罰他。雖然這個傳說不足為信,但是其中的寓意發人深省。

  《論語》中講到“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第一次應聘業務代表落敗給剛畢業的中專生後,高天增便把“‘二’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深深地刻在了心裡。“‘二’人行必有我師”不僅是高天增的座右銘,更是他做人的心態、處事的姿態。說到“‘二’人行必有我師”的好處,高天增侃侃而談:

  通過康地公司對銷售人員系統的培訓、嚴格的要求,我知道了“業務員”和“業務代表”不同名稱後面的含義;通過同事為了攻克一個大客戶,歷時3個月拜訪50次的事例以及這個客戶後來給公司帶來的銷量,我知道了銷售人員做業務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通過向不同分銷商學習,我知道了什麼叫“商格”,認識到了分銷商的價值,不同型別分銷商看重的東西以及開發、維護不同型別分銷商的技巧、方法;通過向領導學習,我知道了什麼是管理……

  20世紀人和人之間比的是能力,21世紀比的是學習能力。只有不斷向別人學習,能力才能迅速提高,才能不斷進步,不被社會拋棄。這個道理誰都懂,但是像高天增這樣堅持不懈、身體力行的人寥寥無幾。

  如果真有前面的寓言故事,那麼上帝無疑對高天增後來“多聽、多看、多學習”的表現非常滿意。經過半年的學習努力,高天增不僅從一位落聘業務員成長為一位優秀的業務代表,而且被提升為康地公司河南區的業務主任。又過了半年,高天增因為突出的業績和超群的綜合素質,被康地公司提升為華中區的銷售經理,全面負責江西、河南、湖北、安徽四省的銷售工作。說到過去的業績,高天增總是一帶而過;說到從工作中學到的東西,他總是滔滔不絕,這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管理”。

  管理就是讓別人幹自己想幹的事

  管理就是決策;管理就是協調;管理就是計劃、組織、控制等活動的過程……在不同的管理學家、管理者心裡,管理有不同的含義。通過一系列的管理實踐,高天增認為管理就是讓別人幹自己想幹的事,讓別人幹好自己想幹的事,讓別人樂意幹自己想幹的事。

  高天增驕人的銷量不僅贏得了同事、領導的肯定,而且職位也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做了大區經理後,考核他的不再是個人銷量,而是整個華中區的銷售業績。考驗他的也不再是銷售,而是管理。

  剛上任大區經理的那段時間,高天增整日馬不停蹄地來回穿梭在四個省份的大客戶那裡,恨不得一天能當兩天使。一個月下來,他開發了不少客戶,取得了不俗的個人業績。然而在公司的月總結會上,等待他的不是表揚,而是批評。因為華中區的整體銷量直線下降。

  會議結束後,高天增突然想到第一次落聘業務代表的原因——崗位角色定位錯誤。這次遭到批評不是由於同樣的原因嗎?四個省的市場,就是自己跑斷腿,一個人也不可能完成整個區域的銷售目標。既然公司給了自己華中區經理的職位,給了自己權力,自己為什麼不行使大區經理的職權,整天做那些業務代表的工作呢?

  有了這個想法後,高天增便根據四個省區的不同情況,把銷售目標分解給銷售人員,讓他們來幹自己想幹而沒有那麼多精力和時間乾的事情。

  目標分解後,高天增不僅增加了下面銷售人員的動力,而且減輕了自己的工作壓力,整個華中區的銷售面貌有了初步改善。然而由於個人能力參差不齊,並不是每個員工都能完成分解給他們的目標任務,結果銷量還是和總的目標任務有一定差距。高天增發現作為管理者,讓別人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固然重要,讓別人幹好自己想幹的事情更為重要。

  讓別人幹好自己想幹的事

  讓員工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只是分解銷售目標的初衷,讓員工幹好自己想幹的事情、完成銷售目標才是分解銷售目標的目的,只有每個人幹好他們的事情,團隊的銷售目標才能完成。

  在完成動態的市場規劃、目標分解後,高天增便用大量的精力幫助那些完不成目標任務的銷售人員尋找原因,並指導、幫助他們幹好自己想幹的事情。

  對這些人員跟蹤調查後,高天增發現不能完成目標的銷售人員存在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的確定了錯誤的重點市場,有的客戶開發力度不夠,有的客戶流失率特高,有的缺乏和大客戶談判的策略和技巧……

  高天增發現這些問題後,對銷售人員存在的共性問題集中培訓共同解決;對銷售人員存在的個性問題單獨溝通分別解決;這樣還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就現身說法,通過傳幫帶的形式現場解決。除此之外,他還主動幫助銷售人員攻克難點市場、“釘子”客戶。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高天增每月輕而易舉地就能完成總公司下達給華中區的銷售任務。但是在高天增的心裡,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銷售管理者,除了完成公司下達的銷售任務,更要充分調動下屬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願意幹、樂意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從而實現更高的銷售目標。

  讓別人樂意幹自己想幹的事

  管理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在和銷售人員的接觸中,高天增日益感受到了管理的這一特性。把目標分解給每個省區的銷售人員、給他們傳授銷售方法等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很容易做到,挖掘銷售人員的潛力、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樂意積極主動地幹自己想幹的事情並不那麼容易。

  首先,高天增幫助銷售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和當前工作相關的遠大理想。這樣,銷售人員就會以正確的價值導向評判工作中的得失,就會覺得他們的工作有價值,就會為了他們的遠大理想更加積極努力地工作。

  其次,真心相待每一位員工,感情驅動銷售人員更加積極努力地工作。高天增認為,自己不僅是下屬工作中的領導,更是生活上的兄弟、感情上的朋友、利益上的代言人。自己不僅要在工作中指導他們,更要在生活中像兄長一樣關懷他們,像朋友一樣和他們交心,像利益代言人一樣為他們爭取更高的福利待遇,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晉升機會。只有這樣,員工才會和自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道創造輝煌的業績。

  再次,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高天增按照區域把華中區分成了四個小組,在組與組之間、人與人之間建立長期有效的競爭機制。通過競爭機制,整個團隊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積極努力地工作,完成更大的銷量成了員工追逐的一種樂趣。

  通過高天增的努力,華中區的所有員工不僅願意幹、樂意幹他當初想幹但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乾的銷售工作,而且幹得卓有成效——華中區1995年的銷量不僅位列全國首位,而且當年的銷售記錄直到2002年才被打破。

  正當康地公司對高天增的能力、業績一片叫好,準備給他更高的職位時,他卻做出了讓大家又一次匪夷所思的事情——辭職。辭職意味著他將放棄兩年來在康地所付出的努力,放棄康地優厚的待遇,放棄在康地美好的前程。高天增沒有表現出任何猶豫,因為他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企業家,不是“打工皇帝”。他清楚在人生中要取得最大的成功,不僅僅要善於爭取,更要善於放棄。

  學會放棄

  成功和爭取、放棄密切相關。放棄比爭取更難,因為它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是智慧和魄力。

  爭取更高的分數,爭取上更知名的大學,爭取工資更高的工作,爭取更高的職位……是大多數人成長曆程中聽到的頻率最高的話,也是大多數人的奮鬥目標。但是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每次爭取的結果總和為了這個結果所做的放棄有關。

  每個人精力、時間有限,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有限,所以往往會出現“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這時就要求我們果斷地做出抉擇,放棄不利於最終目標實現的東西,珍惜現有條件,爭取使現有資源實現產出最大化。

  為了實現理想,學習創業所必須具備的營銷知識和管理技能,高天增放棄了在農科院的大好仕途;為了創辦自己的企業,高天增放棄了優厚的待遇,放棄了“打工皇帝”的前程;為了集中優勢資源開發優勢產品,開拓優勢市場,他在創業初期只選擇了豬和雞的預縮料進行研發生產,放棄了自己眾多的科研成果,放棄了鄭州以外的市場份額;為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他放棄了自己對廣安集團的絕對控股權,讓中高層管理者、技術骨幹、業務骨幹積極參股……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兩件事情要做:爭取,放棄。和爭取相比,放棄更不易做到,因為放棄不僅需要的是當事人的勇氣,更需要智慧和魄力。

  受資本、人力資源的制約,高天增起初放棄了雞、豬預縮料以外的產品;放棄了鄭州以外的市場空間。但是在選擇預縮料的那一刻,他就下定決心,努力把廣安預縮料做成質量一流的高科技產品,讓廣安成為鄭州預縮料的第一品牌。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前提就是真心相待每一個客戶,珍惜珍重每一位客戶。因為高天增堅信只有真心對待客戶,客戶才會真誠對待自己;因為在高天增心裡,客戶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客戶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

  客戶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沒有客戶企業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沒有客戶的增長、沒有客戶需求的增長,企業就沒有發展的空間。

  資產、品牌、人力資源是傳統意義上衡量企業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高天增眼裡,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不是這些,而是客戶。從創業初期到現在,客戶始終是廣安集團所有工作的中心——一流的產品提供給客戶,一流的人才服務客戶,創造一流的品牌讓客戶認知,以便服務更多的客戶。

  創業初期,為了儘可能地提高廣安預縮料的市場佔有率,高天增先後20多次到一家養殖戶那裡給他們傳遞各種養殖資訊,幫助養殖戶給豬診斷疑難雜症,當客戶知道高天增就是企業的老闆後,被高天增的所作所為感動得說不出話來,現在這家養殖戶已成為廣安9年來最忠誠的客戶之一;當得知一家養殖戶想使用豬預縮料後,高天增和同事抬著一袋預縮料,步行10多公里,穿越麵包車無法通過的村間小路,把產品送到了養殖戶的家裡……

  就是在雜務纏身的今天,高天增每月也要抽出一定時間拜訪客戶:親臨養殖戶的養殖廠,幫助養殖戶解決飼養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獲取各種產品在養殖戶那裡的反饋資訊;到終端經銷商那裡瞭解市場行情,分析競爭對手,以便為公司制訂合適的銷售政策提供依據。

  一切為了客戶,為了客戶一切,為了一切客戶。也許正是廣安強烈的客戶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促成了廣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當問及高天增創業以來最大的成就感是什麼時,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和廣安一起成長起來的合作伙伴都成了贏家。

  企業家的胸懷有多大,企業的發展潛力就有多大

  高天增從第一次落聘業務代表,到成為擁有30餘家子公司的博士董事長僅僅用了9年時間。我們無法考究在這個過程中高天增為之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單單他的胸懷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佩和學習。

  “二進宮、三進宮”是廣安人力資源組成的一道獨特風景。最典型就是一位區域經理今年年初第4次來公司上班。問及高天增對這一現象的看法時,他含笑而答:鼓勵員工出去創業、鍛鍊、學習是廣安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成功了,他們可能成為廣安的合作伙伴;失敗了,廣安隨時歡迎他們回來。

  每當高天增到老客戶那裡時,他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原來一窮二白的老鄉通過科學養殖,通過使用廣安的飼料,現在成了十里八村的致富狀元;原來靠幾千元資本,租一間門面房和廣安合作的經銷商現在有了自己的小洋樓、小汽車;原來到公司應聘時說話還臉紅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好多都成了公司獨當一面的中高層管理者,不僅有車有房,而且擁有廣安的股份。

  企業家的胸懷有多大,企業的發展潛力就有多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廣安集團將會更強、更大。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篇2:喬布斯

  蘋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喬布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剛剛出生,就被心狠無情的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餐館打工的父親與瀟灑派的酒吧管理員的母親無情地遺棄了。幸運的是,一對好心的夫妻收留了這位可憐的私生子。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卻對他很好,如同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不過,他的學習成績倒是十分出眾。

  當時,喬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 工程師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 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在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一見如故,8年後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那年,剛念大學一年級的喬布斯,突發奇想,輟學成為雅達利電視遊戲機公司的一名職員。沒過多久,年輕而不安分的他又對佛學產生了興趣,連 工作也不要了,飄洋過海去印度追隨大法師修行練功。這次結果可想而知,不但沒有學成佛,路上還吃盡苦頭。他只好重新返回雅達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安定下來之後,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一道,在自家的小車庫裡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可是當時市面上 賣的都是商用的,且體積龐大,極其昂貴,於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製造個人電腦必需就是微處理器,可是當時的8080晶片零售價要270美元,並且還不出 售給未註冊公司的人。兩個人不灰心,仍繼續尋找,終於在1976年度舊金山威斯康星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晶片,功能與英特 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但價格卻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晶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喬布斯的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介面及其他一些部件 安裝在上面,通過介面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訊顯示器連線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動了,但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 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會給以後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但是精明的喬布斯立即估量出這種自制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 自己的大眾牌小汽車,同時勸說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就這樣,他們有了奠基偉業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節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做了一件影響後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 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後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隻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而他們的自制電腦則被順理成章地追認為“蘋果 I號”電腦了。

  黯然離開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 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臺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

  50臺整機在特雷爾手裡很快銷售一空,有了良好的開始,“蘋果”公司名聲大振。開始了小批量生產。喬布斯和沃茲開始意識到,他們的小資本根本不 足以應付這急速的發展。喬布斯後來回憶道:“大約是在1976年秋,我發現市場的增長比我們想象的還快,我們需要更多的錢。”為此,他們分頭去找資金支 持,包括沃茲就職的公司惠普,但遺憾的是,這些公司都沒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商機和市場。

  機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沃茲和他們的車庫工場。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 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由於在股票生意上發了財,他很早就選擇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決心重操舊業,幫助他們把公司 大張旗鼓地辦起來。他主動幫助他們制定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將自己的命運與兩個年輕人聯絡在一起。有了馬爾庫拉這樣行家裡手的指導,有了 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80年,《華爾街日報》的全頁廣告寫著“蘋果電腦就是21世紀人類的自行車”,並登有喬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 股票公開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這個收盤價計算,蘋果公司高層產生了4名億萬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 萬富翁。喬布斯作為公司創辦人當然是排名第一。

  因為巨大的成功,喬布斯在1985年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勳章。然而,成功來得太快,過多的榮譽背後是強烈的危機,由於喬布斯經營 理念與當時大多數管理人員不同,加上藍色巨人IBM公司也開始醒悟過來,也推出了個人電腦,搶佔大片市場,使得喬布斯新開發出的電腦節節慘敗,總經理和董 事們便把這一失敗歸罪於董事長喬布斯,於1985年4月經由董事會決議撤銷了他的經營大權。喬布斯幾次想奪回權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憤而 辭去蘋果公司董事長。

  接著,他開始推出了新的電腦。1998年,iMac揹負著蘋果公司的希望,凝結著員工的汗水,寄託著喬布斯振興蘋果的夢想,呈現在世人面前。它 是一個全新的電腦,代表著一種未來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裝,一掃電腦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單調,似太空時代的產物,加上發光的滑鼠,以及1299美元的價格標 籤,令人賞心悅目……不愧是蘋果設計,標新立異,非同凡響。為了宣傳,喬布斯把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變成了iMac的廣告文案 I think, 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廣告業的經典案例。

  新產品重新點燃了蘋果機擁戴者們的希望。三年來他們一直在等待的東西出現了,iMac成了當年最熱門的話題。1998年12月,iMac榮獲《時代》雜誌“1998最佳電腦”稱號,併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業設計”第三名。

  接著,1999年喬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著紅、黃、藍、綠、紫五種水果顏色的款式供選擇,一面市就受到使用者的熱烈歡迎。1999年7 月推出的外形藍黃相間,像漂亮玩具一樣的膝上型電腦iBook在市場上迅即受到使用者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獨特的時尚風格、最新無線網路功能與蘋 果電腦在便攜電腦領域的全部優勢,是專為家庭和學校使用者設計的“可移動iMac”。1999年10月iBook奪得“美國消費類便攜電腦”市場第一名,還 在《時代》雜誌舉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評選中,榮獲“年度最佳設計獎”。

  終成奇蹟

  1997年,喬布斯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來越多的業界同仁認同了此觀點。甚至連當初將喬布斯擠出蘋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讚歎:“蘋果的逆轉不是騙局,喬布斯幹得絕對出色。蘋果又開始回到原來的軌道。”

  喬布斯成為一個奇蹟,但這個奇蹟還將繼續進行下去。他總是給人以不斷地驚喜,無論是開始還是後來,他天才的電腦天賦;平易近人的處世風格;絕妙 的創意腦筋;偉大的目標;處變不驚的領導風範築就了蘋果企業 文化的核心內容,蘋果公司的僱員對他的崇敬簡直就是一種宗教般的狂熱。僱員甚至對外面的人說: 我為喬布斯工作!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篇3:褚時健的逆襲

  10月底,“褚橙”首次進京的訊息經媒體報道後,遠在美國的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頓將軍悅過,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

  這條微博被轉發了近4000條、評論超過1000條。隨後,徐小平、樑冬、楊錦麟、龔文祥、白雲峰、龔曙光、何力、老狼等各界精英人士紛紛寫下微博,表達對褚時健的“敬佩與支援”。

  圍繞“褚橙”背後的“勵志故事”,胡海卿認為,境遇不同的企業家們會有不同的感悟,“正在困境中的,可能是一種感受;那些放棄實業、掙快錢的,是另一種感覺。”他更希望這些企業家顧客能從褚時健那裡明白:人生的波折是一種常態,而企業家精神則是可以堅持的。

  實實在在種橙子

  今年10月,胡海卿和同事拜訪褚時健。

  昔日的“煙王”已是地道農民模樣:頭髮花白,微駝著背,白色的圓領衫鬆鬆垮垮,上面還沾有泥土。不過,講到橙子,褚時健立即來了精神,“思路變得很清晰,一點不像一位八十五歲的人。”

  褚時健領著胡海卿來到佔地2400畝的果園,眼前是一條不必迂迴往復就可走遍整個橙園的小路。

  用褚時健的話悅,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不走回頭路”。

  2002年保外就醫後,眾多菸草企業高薪請褚時健出山當顧問,他一一拒絕。

  這個時候,褚時健一手創出的“紅塔山”品牌價值達到460億元,連續7年排位中國菸草業第一品牌。此後10年,菸草行業更像是一部“利潤機器”。2010年,中國菸草總公司簡稱“中煙”實現淨利潤1177億元,超高檔的天價煙,支撐了中國菸草的千億利潤。

  鉅額利潤之下,中煙除了和神華合作,一隻腳伸進煤炭行業外,還踏進了房地產業。2012年,在興業銀行的增發新股認購書上,又出現了中煙的名字。

  哪是熱門行業,中煙的錢就往哪投。這樣的“財富路徑”,和褚時健二次創業選擇果品種植業,風格截然不一樣。

  2002年,褚時健投身冰糖橙這個行業時,雲南的冰糖橙市場已經飽和。但當他吃到來自澳洲的進口橙子時,就想創自己的牌子。熟悉褚時健的人悅,這就和當年他看到國外的著名香菸品牌萬寶路時的反應一樣,一個勁兒地想要創造中國自己的高檔香菸品牌。

  “褚時健二次創業,進入冰糖橙這樣一個市場幾近飽和的行業,就是想要證明在體制外也能成功。”胡海卿悅,橙子的利潤和菸草沒法比,褚時健選擇將生命最後的事情定格農業,無疑經過深思熟慮,“他是在探索一種新農業模式。”

  褚時健和妻子在橙園搭了工棚,吃住都在這裡。他要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種出極品橙子,把國外橙子比下去。

  白手起家困難重重。橙子剛掛果時,褚時健年年都會遇到不同問題,果樹不是掉果子,就是果子口感不好。這個沒什麼愛好的老人,買來書店所有關於果樹種植的書,一本一本地看。

  後來橙子不掉了,但口感淡而無味,既不甜也不酸,褚時健睡不著,半夜12點爬起來看書,經常弄到凌晨三四點,最後得出結論,一定是肥料結構不對。

  這種果子褚時健不敢賣到市場上,怕砸了牌子。第二年,褚時健和技術人員改變肥料配比方法,果然,口味一下就上來了。據悅,這種用煙梗、雞糞等調製的有機肥,成本雖只有200多元,效果卻趕得上1000元的化肥。

  “好的冰糖橙,不是越甜越好,而是甜度和酸度維持在18:1左右,這樣的口感最適合中國人的習慣。”褚時健悅。

  “他是一個標準的技術型企業家。”胡海卿評價悅,褚時健學習能力強,對技術要求嚴苛,實實在在提高產品品質,紮紮實實做東西,這都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實業精神,“做企業就是要很實在,這和那些追求金融泡沫的虛擬幻覺的企業家,走的根本是兩條路子。”

  實際上,這位企業家的形象非常“土”。經常戴著草帽,穿著拖鞋。然而,當褚時健講起為了尋找水源,一天爬幾個山頭時,正在創業路上摸爬滾打的胡海卿,被這位80多歲老人的吃苦勁兒打動,覺得“不可思議”。

  2002年,王石途經雲南,專程拜訪褚時健,也曾有類似感覺。

  那時,王石領導的萬科,已連續三年當選“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也就在這一年,他成功登頂非洲乞利馬紮羅山和北美洲的麥金利山。

  而彼時,褚時健的第一撥橙子樹剛種下。橙子掛果要6年,而褚時健當時已經75歲了。

  褚時健的滿頭白髮與創業的豪情,在那一刻觸動了王石,“你想象一下,一個75歲的老人,戴一個大墨鏡,穿著破圓領衫,興致勃勃地跟我談論橙子掛果是什麼情景。雖然他境況不佳,但他作為企業家的胸懷呼之欲出。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樣的挫折、到了他那個年紀,我會想什麼?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像他那樣勇敢。”

  中國企業丟了經營之根

  去年,國內一家很有實力的投資公司託人問褚時健對上市有無興趣,這家公司看好“褚橙”的口碑和潛力,有意運作“褚橙”上市。

  他聽了連連擺手。“沒這個心情跟他們玩。再悅,投資公司都要在上市後拿走股民一筆錢。我85歲了,管不了幾年,上了市,我倒是拿了錢,但虧了股民,怕別人背後指指戳戳。”

  胡海卿對此並不意外。他的印象裡,褚時健是個很實在的人,“就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褚時健言談間,流露出對上市的反感。

  胡海卿推測,褚時健習慣了種好橙子,帶領老百姓致富的路徑,“他認為錢搞錢不是一個很正的道兒,不想弄個褚橙的概念,然後去圈錢。”

  “畢竟到了他這個年齡,錢對他已經沒什麼概念。”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馮立果博士長期關注企業界動向。他注意到,與褚時健同時代的,或緊隨其後的企業家,正在走著相反的道路,他們要麼過早隕落,要麼逐漸放棄實業,轉型投身房地產、金融業,追求高利潤,掙快錢。

  馮立果參與撰寫的《2012中國500強企業報告》揭示了這一趨勢。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170多家民企中,已有40多家進入金融領域。

  以服裝起家的雅戈爾,如今已是實業企業進軍金融投資領域的佼佼者。2009年,雅戈爾的品牌服裝業務實現淨利潤7.05億元,而公司的金融投資業務淨利潤已達到12.45億元。

  馮立果悅,從經濟規律講,產融結合沒有錯,但它會消融企業家的實業精神。這種擔憂,在他去溫州調研後加劇。

  一個當地企業家跟馮立果講起自己的故事,他和夫人分別拿1000萬元投資,企業家辛辛苦苦做企業,一年養活幾百工人,年底盤點利潤只有幾十萬,而他的夫人出去炒樓、做風投,到年底收入翻倍。這位企業家非常感慨:“這種大反差,怎麼能實心實意做企業。”

  在馮立果看來,幹實業的一個必需要求就是要實心實意打造一個品牌需要很長時間,產品開發也要好多年,“不能今天想幹這個、明天想幹那個,不能看什麼賺錢就幹什麼”。

  這位經濟學博士調查發現,溫州很多企業家乾脆放棄實業,轉向炒房產、炒農產品、做PE。很多溫州的富二代怕吃苦,有的去搞字畫、古董這類投資,有的還去考公務員。

  “中國經濟正處於激烈變化前夜,拜金主義盛行,很多經營者不擇手段拼命賺錢,認為人格理念修煉不著邊際,但事實絕非如此。”與松下幸之助齊名的日本經營管理大師稻盛和夫這樣警示他的中國同行。

  近幾年,稻盛和夫在中國非常流行,他經常被請來中國演講,許多網友甚至企業家都為他建立了微博群,多個地方政府甚至邀請他擔任經濟發展顧問。

  “2008年金融危機後,日本是率先起來反思的國家。”日本產業經濟研究專家白益民悅,稻盛和夫等日本企業家在中國宣講的東西,一點都不神祕,大部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內容,他們的經營成功,恰恰悅明,過去多年,“中國企業丟了自己的經營之根”,必須重新找回來,這比請幾個日本企業家幫助拓展日本市場更有價值。

  地基如果紮紮實實,一百年房子仍然會是好的。

  這個“經營之根”,在馮立果看來,就是踏踏實實做實業的精神。

  “做實業是掙慢錢,但卻是企業家精神的完整體現;炒樓、炒股是掙快錢,屬於短期投機行為,無關企業家精神。”馮立果悅,在這點上,褚時健能夠花10年去做“褚橙”這個牌子,正是體現瞭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稀缺的“掙慢錢”的精神。“他們那一輩的老企業家不怕吃苦,是實實在在做企業。”

  讓人擔憂的是,目前流行於中國的金融、風投等“時尚行業”,只是少數人從事並且獲利的行業。而實業領域不僅是國家力量強大之本,更是龐大的人口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事實證明,即便把資本運作玩到極致的美國,最終,也面臨“99%反對1%”的民意洶湧。在參加“佔領華爾街”運動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就直斥華爾街的金融大鱷,“這是一個扭曲的經濟。”

  如今,85歲的褚時健從“煙王”變身“橙王”。他的果園年產橙子80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固定資產8000萬元,跟他種橙的110戶農民,每年可以掙3萬到8萬元。

  在跟褚時健去果園的路上,胡海卿注意到一個細節:每當路上出現一輛嶄新的摩托車,老人都會很欣喜地花上幾分鐘向胡海卿講,這是跟他種橙子的誰家新買的摩托車。

  “現在,我們可以憑藉經濟增長實力積累一些錢,但國家要不斷增強實力,需要實實在在地積累。就像蓋一棟房子,地基如果紮紮實實,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房子仍然會是好的;但不這樣的話,二十年、三十年折舊,積累慢慢就消失掉了。”

  今年,雲南麗江等地紛紛邀請褚時健合作,劃出2000多畝地,讓他帶領當地農戶種橙子。

  這時,老人臉上流露出一種得意的神情。“他帶動了別人致富,而且要儘可能實實在在地看到別人掙了錢,日子過得好。”胡海卿悅。

  這樣的笑容,也正詮釋了做實業的社會價值,和一位企業家的滿足感。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經典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經典
相關知識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精選
企業家的成功故事經典
李四光的成功故事精選
企業家的成功語錄
科學家的成功故事經典
著名企業家的成功語錄
著名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關於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企業家的成功之道
餐飲創業者的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