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興趣成功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的某方面興趣與他的志向結合起來時,那麼,離成功就已經不遠了。你有什麼興趣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3年前,已在裝飾設計公司工作1年有餘的河南女孩霍瑩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職。

  霍瑩學習的是裝飾設計專業,這家公司專業對口、待遇優厚,此前老闆還曾明確表示要給她升職。然而,性格倔強的霍瑩還是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辭呈,而這一切源於她與發小的一次對話。

  “我們兒時曾一起參加國畫、書法興趣班。”時隔多年,兩個女孩再次相遇,她們發現彼此已走在不同的人生軌道上——霍瑩選擇了家裝,發小選擇了幼教。霍瑩意識到,其實自己並不喜歡當時的工作,心中對繪畫、書法的那團火,從未熄滅。

  辭職後,霍瑩來到一家大型民營教育機構擔任講師,很快便被提升至校區副校長。“果敢、堅定、洞察力”,一度成為眾人對她的評價。在大家眼中,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職場轉型。然而,霍瑩卻再一次選擇了改變:不做副校長,只做繪畫教師!

  她的選擇看似輕率,實則深思熟慮。霍瑩說,當時已經失去了自由發揮的空間,課程設定、教案、甚至動作、表情、措辭,都要嚴格按流程,“連上課、下課的站位都已經設計好了”。她覺得自己變成了一臺授課機器。

  再次辭職後,她入職了現在的私人畫室。新單位給了她一個充滿誘惑的條件:彈性工作制。“大到課程設計,小到教室佈置,自己都有話語權”,霍瑩說,現在每天上午不用上班,可以自由創作,感覺“真爽”。

  “一切源於熱愛”,霍瑩選擇繼續踐行自己的信念:即刻付諸行動,絕不後悔。

  作為國畫、書法老師,霍瑩喜歡在教學中將傳統紋樣、傳統服飾、皮影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她希望學生以國畫、書法為敲門磚,瞭解更多中華傳統文化,“治癒現代都市人心中的浮躁”。

  “我希望有機會能舉辦自己的個展,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敦煌臨摹壁畫。”霍瑩希望能寄情山水,繼續自己的藝術夢想。

  篇2

  她從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進了諮詢顧問公司觀察者集團工作。兩年後,她工作起來已經得心應手,很受老闆賞識,也深受客戶歡迎,但她卻並不能從這份高薪工作中獲得快樂。

  緊張工作之餘,她常常回憶起少年時去朋友家玩的情景。那時,她十二三歲的樣子,去一位同學家,那位同學家的電視機里正播放著一檔教授做甜點的節目。麵點師表情誇張,語言風趣,一塊麵團在他的手中三揉兩搓,便如魔術師一般變出一個造型別致的糕點。她們看得興致盎然,不時地對著電視畫面驚呼。於是,她們從超市買來原料,依葫蘆畫瓢地操作起來。很顯然她們沒有面點師的嫻熟,但是她們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樂。從此她對做麵點樂此不疲,一放學,便迅速溜回家,常常趕在父母下班之前,做上一塊麵點,有時也會別出心裁,搞些花樣,她從父母讚賞的眼神裡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支援。這件事一直到她去哈佛讀書才結束。

  在她工作的波士頓有一家著名的糕點烘焙店,每次去那個店,她都會點上一份糕點久久逗留。看到端上來的那一份份別緻的麵點,她都會情不自禁地“哦”一聲。她的行為引起了店裡做麵點的大廚的注意。他們有了第一次交談,她告訴他,她雖然在一家諮詢公司上班,但對做麵點特別感興趣,那曾是她最美妙的時間。那位年輕的麵點師饒有興趣地看著她談起麵點時眉飛色舞的神態,於是邀請她走進了操作間。

  進了操作間,她像魚兒到了水裡,鳥兒飛到了樹林,她熟悉做麵點的每一個程式每一個細節,在案板面前,她眼睛發亮,兩腮因為激動而變得更加紅潤。那位大廚成了她的下手,幫她遞這送那。不一會兒工夫,她的麵點做出來了。大廚驚呼著:“這不是麵點,這是藝術!這簡直就是藝術!”以後,她和這位大廚成了最好的朋友,一有空閒,她便來這裡體驗和大廚一起創作糕餅的快樂。

  她也萌生了開一家糕餅店的想法。於是她說服父母,獲得父母的理解後,她辭去了那份高薪工作,準備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嘗試專業烹飪這條路。她在波士頓南端的華盛頓街上找了一個合適的店面。

  工作非常辛苦,她得從凌晨四點一直工作到午夜,一週六天,但她卻幹得非常起勁。她做出的糕餅、甜點大受歡迎,店裡每天都人滿為患,尤其是她製作的“黏麵包”,幾乎一時成了店裡的招牌,許多客人趕早排隊來品嚐,如果遲到了就會深感遺憾。有一位客人從佛羅里達州飛到波士頓,一下飛機便直奔這家麵包店,吃了她做的黏麵包後,便力邀她去佛羅里達州開一家分店。

  她就是在美國有著“巧克力餅乾女孩”暱稱的華人張柔安。現在,她不但連開三家“麵粉烘培店”,還出版了《麵粉:波士頓麵粉烘焙店的壯觀食譜》一書,張柔安在她的書裡寫道:中國有句古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人的熱情、興趣才是開啟狀元之門的金鑰匙。

  篇3

  有個知名的翻譯大師,日文聽說讀寫樣樣都在行,曾翻譯許多知名的日本小說,而且更難得的是,他沒有念過大學,高職唸的居然是汽車修理,而且從來沒有到日本讀書的經歷。

  某次記者訪問他,問他究竟是怎麼學好日文的,這位翻譯大師,給了一個令人詫異的答案:“我的日文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我年輕時沉迷電玩。”

  原來,他學生時代非常喜歡電動,家人知曉後百般阻撓,罵他“一天到晚玩電動,能有什麼出息。”

  但他仍揹著家人,一有機會就抓著電動不放。

  由於當時的電玩大多是日文,想要解謎、破關,不能不看懂關鍵說明。於是,他買了生平第一本日文字典。

  但是一本字典,無法讓他看懂所有相關說明,於是他偷偷去報名日文班,在家看電視都鎖定日本頻道。

  家人以為他突然“哈日”起來,其實他看電視的時候,不僅在放鬆,更在豎著耳朵聽日文,日積月累下來,他漸漸能全部瞭解電玩中的日文,並意外發現自己具備了看日文小說的能力,因緣際會下,他開始了翻譯工作,由於文筆流暢優美,從此一炮而紅。

  多數人因為沉溺於興趣而荒廢了工作,聰明的人卻在興趣中學習,甚至因此繪製出嶄新的人生版圖。

  心的體驗:無論你的夢想是什麼,只要看準方向,並且一路上不停的努力,成功就會出現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沒有人可以強迫你失去夢想,除了你自己。

 

的人還:

1.憑藉興趣成功的事例

2.名人因興趣而成功事例6個

3.因興趣走向成功的故事6篇

4.因為興趣而成功的故事5個

5.因興趣而成功的故事6篇

6.憑藉夢想成功的事例

憑藉勇氣而成功的例子
憑藉夢想成功的故事
相關知識
憑藉興趣成功的故事
憑藉興趣成功的人物故事
憑藉興趣成功的事例
憑藉興趣成功的名人事例
憑藉興趣成功的事例3個
憑藉夢想成功的故事
憑著毅力成功的故事
憑藉勇氣而成功的故事
興趣使你成功的故事
憑藉勇氣成功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