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因教育孩子離婚會怎麼樣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放棄婚姻,讓孩子和你一起面對這段不幸,這對孩子公平嗎?為了孩子維繫婚姻,孩子真的會幸福嗎?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離婚後的親子教育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離婚後的親子教育

  Q問:面對已經沒有意義的婚姻,面對還未長大的孩子,你會做出什麼樣的取捨?當家庭已經瀕臨分裂,如何向孩子訴說這一事實?

  真道理:

  孩子需要父愛母愛,因此離婚時要把孩子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考慮,為了孩子要盡力挽救婚姻。當婚姻無法維持時,不幸的婚姻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面臨破碎的婚姻孩子非常敏感,父母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覺行事,要冷靜、理智地分手,不能怨恨、抱怨,離婚不要把仇恨和恐懼帶給孩子。那麼如何告訴孩子離婚的事實呢?

  首先看孩子的承受能力,考慮孩子的年齡是否能夠接受。其次,父母要清楚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已經離婚的事實。3歲以上的孩子要明確地告訴他,告訴孩子離婚的事實時父母雙方最好都在場,告訴他這是爸爸媽媽的事情,但是爸爸媽媽永遠愛你。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10歲以上,父母離婚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最後,父母離婚後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要把仇恨的種子轉移到孩子身上,不要以孩子為籌碼。

  Q問:面對破碎的家庭,最感到無助的是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心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單親家庭的父母怎樣給自己也為孩子找到幸福的答案?

  真道理:

  中國的離婚率約為19%,是1979年的5倍。每年有160萬對夫婦分道揚鑣,按照社會學家的預測,未來中國人口離婚的比例還會上升,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兒童會生活在離異的家庭當中……

  妥善處理離婚後的事情是重點,離婚處理不當會帶給孩子很多心理問題,如學習障礙等。一個好的分手比一個糟糕的婚姻對孩子來說更重要。離異父母首先要堅強,不要讓離婚的陰影影響孩子,在孩子的心裡播下仇恨的種子。父母應該告訴孩子離婚是爸爸媽媽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永遠都是愛你的。其次,因為離異孩子一般來說比較敏感,因此離異父母要積極創造物質條件和教育條件,至少和離婚前不要差距太大,讓孩子不要感覺到愛的缺失。最後,非監護方和孩子要經常見面,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此外,單親父母不要對孩子有虧欠感而過度彌補,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Q問:父母離婚不可避免地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情緒。該如何協助孩子走出不良情緒的困擾?如何在離婚後的日子裡讓孩子適應得更好?

  真道理:

  中國的離婚率在不斷攀升,父母在處理離婚時相當草率。結婚前要睜大眼睛,挑選合適的物件,結婚了要學會經營婚姻。如果婚姻已經沒有意義,父母準備離婚但還沒離之前,首先要理智地思考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問題。如果已經離了,父母千萬不要讓夫妻之間的事情影響到孩子,不要指責對方,不管跟誰不要把仇恨的種子播種在孩子身上,不要把戰火燃燒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做籌碼。缺乏愛的家庭對孩子成長不利,面對離婚,疏導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減低離婚帶給孩子不良影響的對策:從社會層面來看,正常家庭的父母看離異家庭的眼光要改變,觀念上寬容,制度和服務更要寬容;從家庭層面來看,家庭管理非常重要,婚姻是要經營的,包括情緒管理,家庭關係的管理,財務管理。離異後的家庭管理要維持,同時還要制定一個非常理智的規劃。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對親子關係的影響

  一是夫妻家庭教育觀念的矛盾和衝突會導致孩子具有雙面型人格。

  通過對一些兒童的觀察,發現很多孩子單獨和父親或者母親相處時,往往很聽話,情緒也不錯,可是一旦孩子和父母同時在一起時,問題便接踵而來,要麼任性,要麼不聽話,甚至有無理的要求等,這讓人很費解,為什麼會這樣呢?

  通過大量的對比發現,原來問題來源於父母的教育觀念不一致,甚至有矛盾和衝突。這並不難理解,在當今中國家庭中,母親教育還佔絕對的主流,很多母親的教育能力參差不齊,在母親教育中常見的教育以保姆式的教育為主,我們俗稱“老母雞”式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把孩子的生活和能力的培養混為一談,有的甚至是忽略了對孩子獨立的自我服務和思考能力的培養,不管內容是否科學,不管教育方法是否正確,不管孩子是否接受,不管教育效果是否有效,皆以主觀給予為主。而對於父親們來講,由於長期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對孩子的教育往往採取粗放式的,“大男子主義”式的家庭教育,這種思想往往忽略了對孩子教育和引導的細節關注。

  通過上述原因分析,再回頭看第一部分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個別孩子在父母家庭教育觀念的矛盾交織中已經出現雙面型人格,既有溫和陽光、聰明活潑的一面,同時又有情緒不穩定、粗暴任性、自私冷漠的一面。這種雙面型人格對以後的健康成長、人際交往、婚姻家庭、事業等會埋下隱患。

  二是夫妻家庭教育觀念的分歧,會讓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受到影響。

  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因為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而相互爭吵,雖然在大多的時候,有一方暫時放棄了爭論,默認了對方去實施自己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暫時保留的教育方法,仍會有實施的機會,比如單獨和孩子相處時。兩種介於正確與錯誤,理性與非理性的教育方式,其結果是讓孩子接受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當兩種教育方法出現很大的差異時,會讓孩子茫然不知所措,該聽誰的呢?爸爸正確,還是媽媽正確呢?

  事實上,在很多時候,這種分歧的教育結果是讓孩子鑽了家庭教育的空子,比如好習慣正在培養和鞏固的階段,因為爸爸和媽媽的分歧而時續時斷,為培養帶來了難度。比如禮節禮貌的培養,部分孩子會為圖省事或者以無所謂的態度而被忽略掉。比如父母一方批評教育時,孩子會到另一方尋找保護,讓受批評和教育的機會錯失等。

  三是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不利於孩子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在我所接觸過一些強勢媽媽,一些簡單粗暴爸爸的案例中,我曾經瞭解過這些家長的家庭教育史,他們成長的家庭教育環境,絕大部分都存在強勢或者粗暴的現象,這說明家庭教育的傳承性不可避免地根植於家庭傳統的土壤中。

  當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接受父母這種錯誤的家庭教育時,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強勢或者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往往會造成孩子不能平等相待家人,不能尊重他人,養成唯我獨尊的行為方式,在以後的人生之路上,會因為性格上的缺陷遭遇挫折。如果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得到改正,將會相伴孩子的一生,會繼續一代代傳承下去。

  四是夫妻家庭教育分歧,不利於父母權威的建立。

  在很多夫妻家庭教育分歧的案例中,經常會看到夫妻一方指責另一方的現象,如果這些指責是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父母的權威作用便會大打折扣。因為指責會讓孩子看到爸爸或者媽媽不足的另一面,而這些不足本來影響並不大,但是由於夫妻情緒管理不善,這時會將對方的不足或者缺點無限被放大,當孩子面對爸爸和媽媽這些被放大的缺點時,會混淆孩子判斷是非的標準,使他們無所適從,阻滯孩子們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深入進行,嚴重的還會使他們堅持錯誤、有恃無恐。其結果是,孩子會重新審視父母,部分孩子會消極認識他們,有的甚至會瞧不想父母。試想,當孩子對父母的印象不再是尊重,不再是那麼高大時,父母的權威性便會一點點喪失,這對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孩子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五是夫妻家庭教育分歧,會因相互推諉而錯失教育孩子的機會。

  因為意見分歧,往往會讓處於情緒化中的夫妻往往不能理性審視對方,也不能理性面對孩子。有些夫妻出現嚴重的分歧時,會相互間推諉教育孩子的責任,當真的出現責任推諉現象時,會讓孩子處於無人管、無人問、無人教的狀態,這種真空狀態,會讓無辜的孩子成為真正的受害者。

  當夫妻家庭教育有分歧時的解決方法

  當夫妻家庭教育有分歧時,孩子再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做,更談不上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行為。許多家庭教育成功的事例都說明,夫妻在教育觀點、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是教育好孩子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見,夫妻教育子女時意見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認為積極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還要掌握有效的技巧。夫妻雙方保持心平氣和的溝通心態,保持好奇心,探索對方的家庭文化及成長經歷中,有什麼造成了各自的價值觀,同時欣賞對方優秀的部分;然後雙方共同學習新的親子教育理念,最後根據孩子的特點,共同制定親子教育方案,達成共識,並始終對待孩子的態度保持一致。

  首先,父母要與孩子共同討論和制定學習計劃和獎勵方案,獎勵方案事先達成共識,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權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界限;其次,要主動了解孩子需求背後的動機,給她充分的愛、尊重與自由,同時讓孩子瞭解父母未必會滿足她所有的需求;而當孩子未達到獎勵目標時,也鼓勵孩子在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肯定孩子已經取得的成績。

  另外,有些家長從自己切身實際出發提出做到以下五點也能有效的改變這一問題,能讓孩子成長儘量少受影響。

  1、誰最固執誰先教,對方教不好你再教。避免在同一時間用不同的方法教孩子。面對孩子同一問題你這樣教,他那樣教,這種教育沒有任何作用,反而讓孩子更蒙。

  2、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態度要儘量保持一致。即便觀點不一致,也無需“動粗”。夫妻雙方要經常交流孩子的成長情況,如在校表現,學習、紀律、品行,等等,全面客觀地分析孩子目前的受教育情況,無論什麼問題都要取得一致意見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

  3、是孩子在場時要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儘管對方教育孩子方法失當,你也不要輕易指責對方,指責從來不能使人心悅誠服。特別是孩子在場時,夫妻雙方都有一種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威的心理需要,簡單的指責除了會引發彼此間的“戰爭”,不會有別的收穫。因此,當孩子在場時,彼此一定要剋制。少一分正面衝突,就會少一分對孩子教育的負面影響。

  4、不要賭氣。不要對方不教,你生氣時你也不教——破缸子破摔。教育孩子的責任對父母雙方來說不是各自50%的責任,而是雙方都是100%的責任,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這是非常要命的。當對方賭氣不教孩子時,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對方不理事,也放任孩子不教,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教育行為。不管對方教不教,教得好不好,都要積極主動的承擔起自己百分之百的教育責任,這是作為父母教育者的根本責任。

  5、教育孩子時,不要“多嘴”,減少插話。夫妻雙方可以一方與孩子交流為主,另一方以傾聽為好,這樣可避免矛盾的產生。這一點最好成為雙方教育子女共同遵守的約定。

  6、當夫妻間因兩人或家庭之事吵架或打架時,如孩子在現場,應顧及到孩子的心理反應和感受。而不要只顧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應停止夫妻間的爭吵,同時應及時給孩子談話,告訴孩子剛才與愛人之間爭吵的原因或具體事情,告訴孩子吵架對事不對人,讓孩子能客觀的看待問題。要控制情緒,學習妥協和忍讓,避免強力對抗,然後在恰當的時機進行彌補。

  7、學習傾聽對方的理由,瞭解對方真實的想法,然後說服對方。

  8、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以建議的方式表達你的意見。

  避免正面衝突,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積極地尋找適當的時機和方法。夫妻之間,彼此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的機會永遠是有的。對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應該在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用心平氣和的探討問題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建議或意見。比如,妻子強迫孩子寫字、做算術、你雖不贊成,也不必當場指出。你可以在妻子心情愉快的時候,用商量、探討的口氣,提出諸如此類的問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現階段教育的重點究竟是什麼?”“強迫孩子寫字、做算術的積極意義有哪些?消極影響又有哪些?”通過你的用心引導和彼此間的反覆磨合,兩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然會逐步趨向一致的。

  9、靜下心來共同聽孩子陳述事情的原委,不要急於發問或指責。面對孩子發生的突發事情或棘手問題,若未來得及達成一致意見時,雙方首先要冷靜,控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先恐後地你一句、我一言,使孩子不知所措,說不明道不清。問題了解清楚後,夫妻一定要避開孩子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幫助孩子。

  10、是用生動的事實來啟發對方,提高認識。

  夫妻間對待孩子的根本分歧是認識上的分歧。如果你認為對方在教育孩子方面認識有誤,你光講道理是不夠的,實際的情形往往是你有你的道理,他/她也有他/她的道理。要增加說服力,生動的事例可是不少的,它往往比抽象的道理更有效。因此,平時該多看看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書刊,多收集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案例,並且在你熟悉的範圍裡多留意他人在這方面的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當你心裡裝滿了許許多多教育孩子的生動例項時,你不僅自己受益匪淺,也會卓有成效地影響你的妻子丈夫。

  11、夫妻間的日常有效溝通非常重要。在很多孩子眼裡,他們根本看不出爸爸媽媽到底相愛在哪裡。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常常覺得父母彼此各忙各的,很少有時間聚在一起聊天。而夫妻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就會直接導致一溝通就爭吵的局面。所以無論夫妻雙方有多忙,每天臨睡前都要抽出點時間閒話一下家常,這對相互間感情的增進是非常有效的,無形中為雙方之間的溝通,創造出一種和諧的環境,教育上的分歧也能在此環境中友善地加以解決。

  12、以積極的態度和成功的教育實踐,爭取對方的認可。

  成功的教育即需要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也需要隨時隨地將這種理念體現在具體的言行之中。如果你確信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那麼,你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告訴你的妻子丈夫你將如何去做,要實現什麼目標,取得什麼效果。只要你的態度是認真的,目標是明確的,考慮是細緻具體的,並且是滿懷信心的,對方就不會給你潑冷水,至少不會堅決阻攔你。而一旦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方在事實面前就會幡然醒悟,彼此間的思想認識就會一致起來。

  13、面對孩子的問題,你和丈夫之間可以把彼此的責任進行區分。不要為了讓孩子幾點上床睡覺、吃飯、洗澡等小問題,困擾你們夫妻間的和諧氣氛,大家在教育孩子方面職責明確,分工合作,這樣才不至於自亂陣腳,在孩子面前出了醜。

  俗話說,教兒教女先教己。要把兒女教好,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學好,這樣才能夠當好言傳身教的工作。

夫妻應該如何配合教育子女
夫妻因教育孩子吵架該怎麼辦
相關知識
夫妻因教育孩子離婚會怎麼樣
夫妻因教育孩子吵架該怎麼辦
夫妻因教育孩子問題吵架怎麼辦
夫妻因教育孩子產生矛盾怎麼辦
夫妻在教育孩子時需配合什麼
夫妻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分工
夫妻教育孩子有分歧怎麼辦
家庭中教育孩子有分歧怎麼辦
愛的教育孩子讀後感怎麼寫
父母之間教育孩子矛盾該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