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誤區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養生現在是非常受到人們的重視的,俗話說身體是一切的根本,所以人們對於自身身體的健康十分的關注。但是其實一些中醫養生的誤區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中醫養生誤區。

  中醫養生誤區

  誤區一:養生就要補

  很多人選擇各種各樣的所謂名貴中藥,比如鹿茸、蟲草、西洋參、高麗蔘等藥物,或泡水、或泡酒來進補,這些藥物的確很名貴,也的確是補藥,但是人們恰恰忽略了一點——身體是不是需要,大部分健康人是不需要補的,就如同裝滿氣的輪胎,你如果繼續給它打氣,我想結果是很清楚的。

  很多人會說,我的身體是亞健康,誠然,當前由於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壓力的增加,以及環境汙染、食物新增劑等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很多人的身體機能處於亞健康狀態,會出現諸如乏力、汗出、失眠多夢等各種各樣的症狀,選擇中醫藥是很正確的,但是,往往有很多人認為乏力就是氣虛、汗出就是陰虛或者氣虛、失眠多夢就是氣虛或者血虛等等,想當然的選擇中藥進補,從而越補越虛。

  中藥的應用有嚴格的標準,張仲景《傷寒論》用藥很重要一條原則就是“有是證用是藥”,而我們所謂的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陽虛證是中醫大夫經過對患者望、聞、問、切四診之後,綜合分析而得出的一個判斷,並不是簡單地套用,所以不能簡單地以補來養生。

  誤區二:中藥沒有副作用

  隨著人們對各種藥物、生物製劑副作用的深入認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藥,加之很多醫藥產品的宣傳,將中藥的副作用幾乎忽略,給人一種“中藥是純天然的,中藥是無害的”認識。

  我們應該知道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中藥是藥物,其治病的基本思想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以偏治偏”,就是運用藥物的偏性來調整人體功能的偏差,所以藥物本身它是有治療作用的,雖然按照現代藥理研究,大部分中藥是沒有肝腎毒性的,但是並不代表它是沒有副作用的。

  這就表示,中藥如果應用不當,雖然一般不會造成肝腎損害,但是會造成機體功能的損害和偏差。

  誤區三:非藥物療法無限制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非藥物療法的養生書籍,但是,非藥物療法作用的無限擴大,也是有副作用的,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療法是傳統醫學的瑰寶,它利用空氣負壓造成機體區域性充血、炎症,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方法。像我們的中藥一樣,其本身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是它的作用有其適應症,那就說明有不適宜症,甚至禁忌症。

  在調整機體狀態進行養生的過程中,如果方法選擇不當、操作不當會造成正氣的損害甚至病情的加重,臨床見到很多患者由於過度拔罐造成皮下硬結、面板嚴重淤青甚至壞死、留疤。

  經絡,中醫認為是氣血執行的通道,很多養生方法是通過敲打、刺激經絡,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雖然從中醫理論上講,針刺和艾灸等各種治療方法是作用於經絡,通過對經絡氣血的調節達到治病的目的的。

  但是,中醫對健康的基本認識是“氣血和”、“陰陽和”,這種狀態的達到並不是通過簡單地敲打經絡就能實現的;另一方面,中醫認為,氣血有其生、長、化、收、藏的時宜,不僅體現在四季中,在一天中也同樣體現,不合時宜的激發氣血的執行就如同該睡覺的時候運動,會打亂氣血的“作息時間”從而對機體造成傷害。

  誤區四:食療人人適宜

  食療,是幾千年華夏文明飲食文化的瑰寶,在我們的防病保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各種各樣食療養生館更是應運而生,觀其食譜,大部分是“甲魚、海蔘、鮑魚、枸杞、烏雞”之類各式各樣的滋補食材、藥材的綜合,當然也有如“馬齒莧、紫背天葵、香芋、山藥”等清熱解毒藥物及平補藥物,雖然樣式繁多,但是一般都是簡單拼湊,而不能根據食用者的體質進行搭配,造成重花樣而輕藥效的局面,使得食補而不能達到“補”之功效。

  提醒廣大養生愛好者,不要盲從商業宣傳,如果想通過中醫藥的方法養生,可以到正規中醫醫院諮詢相關中醫大夫辨明體質,合理選擇藥物和方法,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正確運用中醫藥的“以偏治偏”,使自己“陰陽和”、“氣血和”、健康長壽。

  不同體質的養生方法

  氣虛 氣喘愛脹氣

  多吃黃豆,運動柔和

  氣虛的人經常出虛汗,沒精神懶得動,懶得說話,話說多了就沒勁兒,容易呼吸短促,總感到疲乏無力。這類人通常體型偏胖或消瘦,稍微一活動就氣喘吁吁,吃的不多但是愛脹氣,大便軟,不成形。

  這種體質老年人的養生原則是補氣養氣,多吃益氣健脾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泥鰍、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少吃或不吃耗氣的食物,如檳榔、空心菜、生蘿蔔等。運動以柔緩為主,如散步、打太極拳等,不宜做大負荷消耗體力的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

  陰虛 怕熱口舌幹

  陰虛老人表現為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發紅,面板乾燥,口乾舌燥,容易失眠,經常大便乾結,體型通常偏瘦,性情容易急躁。

  這種體質老人的養生原則是滋陰潤燥,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蘑菇、木耳等菌類和蕨類,瘦豬肉、鴨肉、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等性溫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平時宜剋制情緒,遇事要冷靜。可以用寫書法、下棋、聽音樂、旅遊來怡情悅性。

  血瘀 健忘易長斑

  避開寒涼,做做推拿

  老年斑長得多,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這就是血瘀體質在作怪。這類人面板乾燥、粗糙、發暗,常身體疼,易煩躁,容易健忘。

  血瘀體質老人的養生原則是活血化瘀,忌食寒涼,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帶、紫菜、蘿蔔、胡蘿蔔、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等。這類老人很適合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療法。

  痰溼 偏胖容易困

  避開寒涼,做做推拿

  老年斑長得多,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眼睛常有紅絲,這就是血瘀體質在作怪。這類人面板乾燥、粗糙、發暗,常身體疼,易煩躁,容易健忘。 血瘀體質老人的養生原則是活血化瘀,忌食寒涼,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帶、紫菜、蘿蔔、胡蘿蔔、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等。這類老人很適合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療法。

  痰溼 偏胖容易困

  飲食清淡,晒晒太陽

  痰溼老人多面部黃暗、油膩,胸悶,痰多,容易睏倦,喜食肥甘甜黏,體型通常偏胖,腹部鬆軟,性情溫和穩重。這類老人的養生原則是健脾利溼,化瘀祛痰。飲食儘量清淡,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可多食蔥、蒜、海藻、海帶、冬瓜、蘿蔔、金橘、芥末等食物。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衣著應透氣散溼,經常晒太陽或進行日光浴。

看過的人會看:

中醫穴位養生知識有哪些
女性秋季養生知識有哪些
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誤區有哪些
日常生活的養生誤區有哪些
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春季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不同人群的中醫養生方法有哪些
中醫養生防病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按摩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補氣有哪些方法
男人冬季養生誤區有哪些
冬季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