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冬季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冬季因為天氣乾燥寒冷,所以也是額外需要呵護的一個季節。那冬季中醫都有哪些養生的小妙招呢?下面小編來給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醫冬季養生保健四招

  起居調養

  中醫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正如“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洩陽氣。”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也會耗陽氣。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於溫暖,失去她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適當新增衣物。

  飲食調養

  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牛羊肉、烏雞、鯽魚等,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還可多飲豆漿、牛奶。另外,糯米性溫,有暖胃等功效,故在南北方都有講究冬天多吃糯米飯的習俗。

  冬季進行食補可得因人而異的,這是因為我們吃的東西有谷肉果菜之分,而人也有男女老幼之別,個人的體質也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中醫養生的原則,強調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因此,冬天進步,一定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運動養生

  立冬過後,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不少人也深重腦倦,只想待在家中,根本不想走到戶外,更不用提參加體育鍛煉了。事實上,這樣對健康有害無利,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因此在冬天仍堅持鍛鍊的人很少患病,正如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鍊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立冬鍛鍊的不錯選擇。

  情志養生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時期,因此,冬季養生要注重於“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換言之,精神上要豁達樂觀、合理用腦、保持良好心態。以保護陽氣,而不過度消耗陰精。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於抑鬱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洩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晒太陽。因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在起居調養上要有規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背部保暖***有利於陽氣潛藏***。同時還要適度運動,如做操、散步等。

  中醫養生保健的小常識

  相對西醫來說,中醫離我們的生活最近,也最為密切!

  人人都知道,如果風寒感冒,熬點“生薑紅糖湯”喝一喝,蓋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覺後就神清氣爽,感冒不治而愈。——其實,生薑、紅糖、大蒜、蔥白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中藥。我們在吃生薑的時候,感覺味道溫辣,屬於“溫熱”型的中藥。

  而“薄荷”***比如我們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則感覺有些涼絲絲,其實,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藥,屬於““寒涼”型的中藥。

  中醫為什麼能治病呢?如果你發熱屬於熱症,就用“寒涼”型中藥***比如薄荷***,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如果你發冷屬於寒症,就用”溫熱“型中藥***比如生薑***,讓人體恢復正常值,從而恢復健康。

  以上,只是最簡單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把疾病和中藥只分為了兩類:熱型、寒型。

  事實上,中醫的分類更加細密些,一般分成五類:風、熱、溼、燥、寒。--這種分法實際上是”五行“的體現。

  春天***木月***容易起“風”;夏天***火月***就會炎“熱”;長夏淫雨霏霏產生“溼”氣;秋天***金月***容易幹“燥”;冬天就會“寒”。

  下面,我們就說說日常生活中常見或者時常聽說的中藥:

  祛風藥:能讓“風”型的疾病發散。

  生薑***偏熱***;薄荷***偏寒***;菊花--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你可能沒想到吧,吃個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夠達到“發散”病邪的作用。

  祛熱藥***寒涼藥***:能夠驅除“熱性疾病”。

  大家都會記得,在非典期間,為了防止發燒症狀的非典,一時間,板蘭根成為藥店裡最強手的藥物,那隻很長時間脫銷,那時候,要送禮,一大袋板蘭根是最為貴重而有情誼的禮品。--非典的症狀是發燒,而板蘭根的特點是“寒型藥”,能有驅散熱疾之效。

  黃連,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藥,“良藥苦口利於病”,說的就是黃連。

  祛溼藥:能夠瀉利祛溼、化瘀活血、理氣化滯***注意:“溼”的概念很廣,包括痰、瘀、滯等***。

  冬瓜皮,也是中藥,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湯就能很快通暢水道。而巴豆,是大家在電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歡讓對方誤食巴豆,這樣就會讓人大瀉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藥;桃仁,也是中藥。你可以想象:武俠小說中,桃花島上的黃藥師,能用月季花、桃仁製造化瘀活血的妙藥,避免武打爭鬥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藥:能夠驅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夠潤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夠起到潤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屬金、肺***。

  蜂蜜也是中藥,如果老年人大便乾燥不暢,蜂蜜具有潤華、宣洩的功效,喝點蜂蜜,很開能夠通瀉腸道,暢通大便。

  祛寒藥***溫熱藥***:能夠驅散“寒型疾病”。

  花椒、胡椒,都能讓人吃得滿頭大汗***陳佩斯在春節晚會小品中就演過一個喜歡猛撒胡椒粉、吃麵條大汗淋漓的人***。花椒、胡椒就是典型的熱型中藥。

  這樣,我們對中藥有了簡單而直觀的認識。

  其實,以上我們對中藥只是說了一半,現在開始說剩下的另一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藥包括兩大類,一大類是用於“祛邪”,即對病邪***具體指上節所說的“風、熱、溼、燥、寒”六邪***進行驅逐。——中醫上對這類疾病稱為“邪實”。

  其實,“邪實”只是外因,是因為有病邪侵入而造成;還有一類情況是:並非因病邪侵入造成,而是由於自身的虛弱而造成,中醫上對這類疾病稱為“正虛”。

  “邪實”分為風、熱、瘀、寒、水五小類,“正虛”也分為五小類:陰、陽、氣、血、津液。

  對於“正虛”,中醫採取的辦法是進行“補虛/扶正”。

  “補陰”:鱉甲算是最常見的補陰中藥,吃個王八補一補。龜鱉在深水裡,屬於“陰”所以用來補陰,而不是補陽。

  “補陽”:鹿茸是用來補陽的。讀過小說的人一定記得喝鹿血能夠激發男人慾望的故事,所以,鹿茸補陽就變得特別好理解了。

  “補氣”:我們常聽說過,人蔘是大補。電影上,碰到快斷氣的病人,中醫大夫會用人蔘湯進行補氣。--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們吃的紅棗,也具有和人蔘一樣的補氣的作用。

  “補血”:鮮紅的枸杞子,似乎在人們的印象裡,是滋陰壯陽的補品,其實,在中醫裡,是用來補血的良藥。同樣,送禮的阿膠,也是用來補血的中藥。

  “補津液”:我國著名播音員宋世雄的嗓音之所以那麼好,據說是因為他聽從老中醫的遵囑,每日飲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潤嗓,讓宋世雄的播音更加洪亮淳厚。

  這樣,可以讓你多神奇的中藥有著清晰地把握。儘管中藥有幾百種之多,但是,都離不開上述的清晰分類。


冬季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中醫冬季養生講座
相關知識
中醫冬季養生知識
中醫冬季養生知識百科
中醫冬季養生知識百科
中醫秋季養生知識
中醫冬季養生常識
中醫春季養生知識
中醫夏季養生知識講座
中醫夏季養生知識
中醫四季養生知識講座
中醫秋季養生知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