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胎安胎的中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有先兆流產的孕婦一定要注意養胎安胎,中藥安胎是比較安全的,那麼,?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1、清熱安胎用黃芩

  中醫婦科認為:“胎前宜清。”黃芩味苦性寒,為清熱安胎的主要藥物。黃芩湯用黃芩配芍藥、甘草、大棗而成,能治各種裡熱腹痛證。婦科借用作清熱安胎的基礎方,可與下列諸安胎藥配合同用。

  2、健脾安胎用白朮

  孕婦的脾胃健強,胎兒的營養充足,胎氣自固。反之,若孕婦脾胃虛弱,易於損傷胎氣。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朮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藥物。《備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朮配黃芩、白芍藥安胎之專用方。後世有安胎白朮散、健脾資生丸等方,都以白朮健脾安胎為主的。

  3、和胃糯米與砂仁

  妊娠早期常見有胃氣不和之嘔吐噁心、不思飲食等惡阻之證。和胃安胎是首選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於安胎止嘔,故以臨床所常用。輕者單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與其他藥伍用。中成藥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惡阻。糯米多膠黏之性,既可養胃又能安胎,民間有用苧麻10g,糯米30g~50g,煮粥食之,可常用食療保胎法。

  4、養血地、膠、芍、歸身

  母體的血液是維持胎兒生長的重要物質。如果孕婦血虛,最為影響胎兒,或見漏紅之象,多為流產先兆。養血安胎法為臨床最常用。主要藥物有地黃、芍藥、當歸身、阿膠等。成方膠艾四物湯即以四藥為主,既可養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故為臨床所常用。十全大補湯能溫補氣血,孕婦氣血兩虛者,每多選用之。

  5、補氣黃芪與黨***人***參

  母體元氣充沛,胎氣自然牢固。如果孕婦元氣不足,會出氣中氣不足,小腹有下墜感,或見小便不通等症狀。補氣安胎是常用大法,黃芪、黨***人***能是常用的補氣首物。香砂六丸中就由人蔘、白朮、砂仁等藥配合而成,既可健脾、和胃,又能補氣安胎,故為治妊娠惡阻的中成藥。補中益氣重用黃芪、黨***人***參、白朮等藥配升麻、柴胡而成,使中氣上升;對妊娠轉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墜感者甚為合適。

  6、南瓜蒂和苧麻根,配合六法胎安寧

  上述民間驗方苧麻根糯米粥中,有的再加南瓜蒂同煮吃,收效更佳。臨床醫家常服用南瓜蒂和苧麻根與以上六法配合應用。成方泰山磐石飲為治療屢屢滑胎即習慣性流產的安胎名方。綜觀全方用法,以上各法齊備,用的及時,其胎自堅如磐石,穩如泰山,名符其實矣。

  7、補腎仲、斷、菟、寄生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妊娠亟須腎氣充足,胎兒易生長成熟。又謂“腰為腎之府”,孕婦腎虛,會出現腰痠,每當孕婦流產之際,必然腰痠、腹痛、出血三症並見。因此,補腎安胎一法是不可缺少的。常用藥有菟絲子、杜仲、續斷、桑寄生、山茱萸等。張錫純的壽胎丸就是用菟絲子、桑寄生、阿膠等藥組成的,既可補腎安胎,又能強腰、止血,確為一首良方。

  孕婦吃中藥的注意事項

  準媽媽使用藥物,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中藥都可以使用於準媽媽,如瀉下藥大黃、峻下藥甘遂、大戟、芫花,屬於破血的水蛭、三稜、地鱉蟲,本身就有毒性的全蠍、蜈蚣等都是孕期禁用的藥物,而屬於活血的藥如紅花、桃仁等也須慎用。不過這些藥僅屬於少部分,並且臨床不經常使用。大部份的中藥對準媽媽而言是十分安全的,假如你選擇了合格的中醫師一般不會出現誤用的情況。

  除此之外,中醫還認為,孕期服用中藥必須對症,即使服用一般補養的藥物,也應當平和適中,與準媽媽的體質相符。準媽媽在懷孕後不應濫用中藥補品,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熱的補藥,不僅對胎寶寶和準媽媽無益,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血壓增高等症狀。

  正確使用中藥安胎的方法

  孕期服用中藥必須對症,即使服用一般補養的藥物,也應當平和適中,與準媽媽的體質相符。準媽媽在懷孕後不應濫用中藥補品,尤其是那些大辛大熱的補藥,不僅對胎寶寶和準媽媽無益,反而會加重妊娠嘔吐、血壓增高等症狀。

  中醫認為,孕後陰血下聚以養胎,這會使準媽媽的身體處於一種“陰血偏虛,陽氣偏亢”的生理狀態,所以進補時要注意產前宜涼補,比如黃芩就是一味具有清熱效果的中藥。如果陰虛內熱的症狀較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滋養陰血的補品,如性味溫和的銀耳湯等

哺乳期用藥注意事項
補氣補血吃什麼中藥方
相關知識
保胎安胎的中藥有哪些
祛肝火的中藥有哪些祛肝火的中藥介紹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中藥有哪些
清熱解毒的中藥有哪些:這些重要你認識嗎
治療上火的中藥有哪些
補氣血不足的中藥有哪些
秋冬季節養生的中藥有哪些
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有哪些
治慢性腸胃炎的中藥有哪些
治療卵巢囊腫的中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