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怎麼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秋天來了,秋天天氣乾燥,要注意保健養生,身體健健康康才是最好的,那麼如何養生呢,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秋天養生的常識,歡迎大家的閱讀!

  秋天養生的常識

  1、養陰注意多喝水

  乾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面板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一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新增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一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洩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一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餘的鈉。

  4、飲食注意預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秋天養生的食物

  紅薯

  紅薯又稱甘薯、地瓜、山芋、白薯,在我國分佈廣泛,既可以作為主食,也可以用來做菜。紅薯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食品,在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公佈的20種抗癌蔬菜“排行榜”中名列榜首。

  紅薯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氣、寬腸通便、生津止渴***生用***的功效,主治脾虛氣弱、大便祕結、肺胃有熱、口渴咽乾等症。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紅薯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A、C、E,維生素B族以及鉀、鐵、銅、硒、鈣等十多種礦物質。紅薯中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與米麵混吃,免費學習網際網路無限極微信AY3582可以使人體得到更為全面的蛋白質補充。紅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腸蠕動,通便排毒,對老年性便祕有較好的療效。紅薯熱量低,且幾乎不含脂肪和膽固醇,有一定的減肥作用。此外,紅薯還有較好的抗癌、降血糖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秋天適量吃些紅薯可以預防秋燥。

  食用紅薯不宜過量,溼阻脾胃、氣滯食積者應慎食,胃酸多者也不宜多吃。素體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

  1.紅薯粥

  原料:紅薯250克,粳米100克,白糖30克。

  做法:新鮮紅薯洗淨,連皮切成小塊。粳米淘洗乾淨,用冷水泡半小時,與紅薯塊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粥稠,調入白糖,再煮沸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補中益氣。適用於便祕、大便帶血、夜盲症、溼熱黃疸等症。

  2.核桃紅薯粥

  原料:核桃仁30克,鮮紅薯200克,粳米100克,黑芝麻15克,蜂蜜適量。

  做法:黑芝麻洗淨、瀝乾,紅薯洗淨去皮,核桃仁搗碎,粳米淘洗乾淨。以上各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健脾通便,益氣止咳。適用於老年便祕、咳嗽等症。

  3.山楂紅薯粥

  原料:山楂、蜂蜜各30克,紅薯150克,大米100克。

  做法:山楂洗淨、去核、切片,紅薯洗淨、切成小塊。鍋內加水適量,放入淘洗乾淨的大米煮粥,六成熟時加入山楂片、紅薯塊,再煮至粥熟,調入蜂蜜即可。

  功效:補中和血,益氣生津,寬腸潤燥,滋陰強腎。適用於便祕、黃疸性肝炎、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

  番茄

  番茄又稱為西紅柿,是百姓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和水果,可以生食、做菜,也可以加工成番茄醬或果汁。番茄在我國分佈廣泛,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番茄味酸、甘,性微寒,具有養陰生津、清熱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的功效,可治療熱性病口渴、食慾不振、中暑、胃熱口苦、虛火上炎等症。

  番茄營養豐富,現代研究發現,番茄富含維生素A、C、B1、B2和胡蘿蔔素及鈣、磷、鐵、鋅、鉀、鎂、銅和碘等多種礦物質,還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纖維素等。番茄有較好的防癌作用,可用於癌症的輔助治療;番茄中所含的有機酸能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番茄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有祛斑美容、護膚及抗衰老的作用,將成熟的番茄搗爛,加少量白糖,每天塗面,能使面板細膩光滑。番茄還有降血壓、降血脂、抗血小板凝聚、利尿消腫等作用。

  糖拌番茄

  原料:番茄4個,綿白糖100克。

  做法:番茄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去蒂和皮,切成月牙塊,裝入盤中,加入白糖,拌勻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平肝。適用於發熱、口乾口渴、高血壓等症。

  2.百合拌番茄

  原料:鮮百合500克,小番茄100克,白糖2小匙,白醋1小匙。

  做法:鮮百合掰開、洗淨,小番茄洗淨,切成小瓣,與百合一同放入盤中,加白糖、白醋,拌勻即可。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3.牛奶番茄

  原料:鮮牛奶200毫升,番茄250克,鮮雞蛋3枚、精鹽、白糖、花生油、澱粉、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番茄洗淨、切塊,澱粉用鮮牛奶調成汁,雞蛋煎成荷包蛋。鮮牛奶汁倒入鍋中,煮沸,加入番茄、荷包蛋煮片刻,加入精鹽、白糖、花生油、胡椒粉調勻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適用於年老體弱、脾胃虛弱者食用。

  香 蕉

  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原產於亞洲東南部,我國海南、臺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均有栽培。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吃了香蕉而獲得智慧,所以香蕉又被稱為“智慧之果”.在歐洲,香蕉被稱為“快樂水果”,因為香蕉可緩解憂鬱和情緒不安。香蕉果實除直接食用外,還可加工成香蕉幹、罐頭、果汁、果脯等。

  香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潤肺、止煩渴、填精髓、解酒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口乾煩躁、咽乾喉痛、大便乾燥、痔瘡、飲酒過量等症。

  現代研究發現,香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及鈣、磷、鐵、鉀等礦物質,還含有胡蘿蔔素、硫胺素、煙酸、維生素C、E等。香蕉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可幫助消化,調整腸胃機能。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增強肌力,並可以抑制人體中的鈉,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對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香蕉對失眠和情緒緊張有一定的療效。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可抑制細菌和真菌滋生。對真菌或細菌所引起的面板瘙癢及腳氣病有一定的療效。面板乾燥者可用香蕉皮的內側貼在臉上10分鐘左右,再用清水洗淨,可使面板滋潤光滑。

  由於香蕉性寒,所以脾胃虛寒,經常胃痛、腹瀉的人應該少吃,胃酸過多者最好不吃,如果吃香蕉的話,最好蒸熟再吃。香蕉含鉀高,患有急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者,都不適合多吃,以每天不超過半條為宜。

  香蕉粥

  原料:新鮮香蕉250克,冰糖、粳米各100克。

  做法:香蕉去皮,切成丁。粳米淘洗乾淨,清水浸泡120分鐘後撈出瀝乾。鍋置火上,倒入1000毫升清水,加入粳米,用旺火煮沸後,加入香蕉丁和冰糖,改用小火熬30分鐘即成。

  功效:養胃止渴,滑腸通便,潤肺止咳。適用於津傷煩渴、腸燥便祕、痔瘡出血、咳嗽日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

  2.冰糖香蕉飲

  原料:香蕉1~2只,冰糖適量。

  做法:香蕉去皮,碾碎,加入冰糖,隔水燉熟。每日1~2次服用,連服數日。

  功效:清肺潤腸。適用於久咳、大便乾燥等症。

  3.香蕉百合銀耳湯

  原料:香蕉2根,幹銀耳20克,鮮百合100克,枸杞5克,冰糖100克。

  做法:幹銀耳水發後除去老蒂及雜質,撕成小朵,放入燉盅內,加水,上蒸籠蒸30分鐘取出備用。香蕉去皮後切成3毫米厚的小片。新鮮百合剝開,洗淨,去老蒂。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上蒸籠蒸40分鐘即可。

  功效:養陰潤肺,生津整腸。

秋冬季養生知識
秋天最養生的水果
相關知識
男性在秋天怎麼養生
秋天怎麼養生
秋天怎麼養生食療
秋天怎麼養蘭花
秋季怎麼養生呢
孕婦春天怎麼養生
老人春天怎麼養生有哪些基本常識
冬天怎麼養生
中年人秋季怎麼養生
女人秋天怎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