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不聽話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孩子不聽話,老師也不好辦,也幼師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不聽話的背後

  黃俊經常聽到家長或老師說:“這個小孩怎麼那麼不聽話”,“跟他說了很多遍,都沒聽進去”。其實,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是不是我們說的“有問題”?孩子為什麼對我們說的“不以為然”或裝作“沒聽見”呢?

  孩子和成人的心理不同,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內在需求。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是有選擇性的,並非所有正確的、應該實施的教育內容都會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和方式。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知識容量、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及社會背景都不同,並且是一個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如果成人對孩子說話的方式一層不變,結果只能是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或“聽不懂”。我們在跟孩子對話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只有傾聽孩子說的話,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迴應。

  當孩子訴說不高興的事時,我們應該讓他盡情宣洩,並表示同情,然後再幫他想辦法解決。當孩子跟我們說起任何事***也許這件事我們不感興趣***,但我們也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我們對他說的事情很關心,用“哦,原來是這樣”,“後來怎麼樣了”等語言迴應,鼓勵孩子繼續說。這樣,不僅使孩子更願意傾訴,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其次,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當成孩子,試著以孩子的心態思考,做到體會孩子的感受。我們不能總是高高在上,要以平等的態度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談論。

  當孩子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我們不能一味地告訴他“沒關係,堅強點,沒什麼好難過的”,這會讓孩子覺得成人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如果我們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精神上的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最後,我們要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當孩子有不良行為發生時,我們要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控訴、恐嚇、挖苦、說教的語言,而是描述問題,表達自己的期望,提供選擇,正面引導,告訴孩子怎樣採取行動彌補自己的過失。

  篇二

  幼兒的淘氣作怪並非本性,只要我們做先生的去專心,我們的孩子會是體諒和充斥關愛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誨的西席,而沒有教誨欠好的孩子。看待不聽先生話的孩子,在我幾年的事情中是如許舉行教誨的:

  一、讓他們資助先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變。把他們滿身無從開釋的能量經由過程合法的門路開釋出來。我請他們做值日生給小朋儕分餐具。幫小朋儕疊被子等等,造就他們的義務感。

  二、付與他們重擔,讓他們感覺本身存在的代價。這些淘氣作怪的孩子,幼兒園教育隨筆自我束縛力很差,缺少自我掌握本領。我可以讓他們當“小小偵探員”。來“治理”其他小朋儕,如許他們在請求別人的同時,會建立自我治理的意識,從而潛移默化的加強自我束縛本領。

  三、以正面的表彰鼓勵來開導他們。孩子都喜好表彰、讚美,孩子固然淘氣,但他們身上總有閃光點,我們應看到他們的優點,哪怕是一點點閃光之處也不該該放過。讓他們本身和另外小朋儕沒有什麼差別。要是他們做錯了事,西席應機動處置懲罰,切忌盲目品評。 經由過程以上要領教誨淘氣孩子,你會發明,實在他們並非“另類”,他們與其他小朋儕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也須要表彰,須要愛,須要庇護,須要成人的提示。與這些孩子相處好,對教誨和造就好全班幼兒的精良舉動品格也就起到了以點帶面的感化。

  篇三:不聽話的南南

  天氣轉涼了,滴滴答答下了一夜的雨,一些不平整的路面上積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水坑。吃早餐的時間,南南被媽媽拽到了班上,南南顯得有些狼狽,耷拉著腦袋,鞋和褲腿都溼了,還粘著許多泥點。南南媽媽一臉的怒氣,剛進班就嚷嚷:“快讓老師瞧瞧!這個孩子沒法教了!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看到南南媽媽正在氣頭上,我就輕聲地對她說:“南南媽媽請消消氣,你先去上班吧。這件事交給我處理,晚些我給你打電話。”

  南南媽媽走後,我給南南找來了乾淨的褲子和襪子。在幫助南南換褲子和襪子的時候,我輕聲地詢問剛才發生了什麼事情。南南似乎有些膽怯,偷偷地瞧了我一眼,看到我沒有生氣,就大膽地說:“來幼兒園的路上,我沒聽媽媽的話,故意踩水了。”

  “能告訴老師,你為什麼故意踩水嗎?”我追問道。

  “覺得好玩。”南南低著頭小聲地說。

  “老師小時候也喜歡踩水。”我摸摸南南的頭說。

  南南跳了起來,一對圓溜溜的眼睛閃著光:“真的嗎?你的媽媽不罵你嗎?”

  我沒有回答南南的問題,和藹地看著他,反問道:“南南知道媽媽為什麼生氣嗎?”

  南南歪著腦袋,眨眨眼說:“我把褲子和鞋子弄溼了、弄髒了。”我接著他的話說:“對呀,現在天氣涼了,褲子和鞋子都溼了,是很容易生病的。媽媽生氣是因為關心你,對嗎?”南南點點頭。我繼續說:“晚上跟媽媽道歉吧,今天,因為這件事媽媽上班都遲到了。”南南咬著嘴脣沒有說話,但我能感覺到他已經接受我說的道理了。

  從南南身上,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時的我也特別喜歡下雨天,感覺踩水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我想,孩子的踩水行為並無惡意,出現這樣的行為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下雨天,孩子看到不同於平常的路面,就會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慾望,而在嘗試各種行為的過程中他們通常只會考慮到“好玩”,而不會設想行為的後果。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以責怪、訓斥等方式來限制孩子,是不可取的。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給予更多的理解與寬容,學會欣賞孩子,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讓孩子明白某些行為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大人為什麼不喜歡他這麼做,然後以支援、幫助的態度,找出適宜的方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游泳後吃什麼最健康
寶寶的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幼兒不聽話隨筆
幼兒園大班隨筆記錄
關於教幼兒繪畫的隨筆
幼兒園教育隨筆範文
小班幼兒保育員隨筆_幼兒園小班幼兒保育員隨筆
幼兒園教育隨筆精選經典範文
保育教育幼兒園大班隨筆
幼兒園大班隨筆
關於幼兒園讀書隨筆
關於幼兒園教育隨筆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