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雨水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那麼你知道在這個節氣該怎麼養生好?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雨水養生的做法吧。

  雨水養生的食材

  1、根據此時風邪漸增、溼氣漸重的氣候特點,應多吃穀類、豆類、麵食和新鮮蔬菜,例如粳米、山藥、黃豆芽、綠豆芽、春筍、萵筍、韭菜、小白菜、菠菜、薺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豬肉、大棗、花生、枸杞、胡蘿蔔、黑木耳、雞肉、雞蛋、蜂蜜等。

  2、宜服用生陽祛溼的清補藥物,如沙蔘、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等,以調養脾胃。

  禁忌吃什麼

  1、忌食紅參、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熱性物,以免耗氣傷陰。

  2、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溫熱之品。

  3、少食其他油膩、腥發之物。

  雨水養生的食譜

  ***1***百合蓮子湯

  【材料】百合、蓮子、山藥各50克,紅棗、水發銀耳各20克。

  【調料】冰糖適量。

  【做法】

  ①百合洗淨;紅棗洗淨,去核;蓮子洗淨,去心;山藥去皮,洗淨,切塊;銀耳洗淨,去蒂,撕小朵。

  ②取一大碗,放入百合、紅棗、蓮子、山藥、銀耳,倒入清水,浸泡1小時,放入百合、蓮子、山藥、紅棗,小火煮至熟軟,加入銀耳煲1小時,倒入冰糖,攪勻即可。

  ***2***竹蓀蓮子絲瓜湯

  【材料】鮮蓮子、水發玉蘭片各50克,水發竹蓀40克,嫩絲瓜500克。

  【調料】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①竹蓀洗淨,去頭,切塊;鮮蓮子焯5分鐘,去衣、心;嫩絲瓜洗淨,去皮、瓢,切片;玉蘭片洗淨。

  ②各料入鍋,加水小火煮30分鐘,瀝水,放湯碗中。

  ③鍋內放入鹽、味精,大火煮沸,倒入湯碗內即可。

  雨水節氣的人群養生

  1. 男士

  ***一***初春就要開始養脾胃

  根據中醫理論,肝屬木,主升發,所以春季肝氣比較旺盛;脾屬土,所以脾土易為肝木所克,春季養生失當則可能傷及脾臟,影響脾胃的功能。而雨水過後不斷增多的降水也容易帶來溼邪,影響脾胃,所以,雨水前後調養脾胃十分重要。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根本,如果脾胃出現病變,人體健康將受到巨大損害,如胃納容易出現食慾不振等症狀;脾運失調則可能出現食後腹脹、便溏等症狀。脾胃的病變還會影響其他疾病的治療效果,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大打折扣。

  雨水時節保養脾胃應注意:飲食要有規律,不宜過飽;食物以清淡為主,少食油膩厚味;營養均衡,不偏食,多食五穀雜糧;禁食過冷或者過熱的食物;不要勉強飲食,如果不渴卻強飲則傷胃,不餓而強迫進食則傷脾。

  ***二***運動適量,才有益健康

  冬去春來,天地一片生機勃勃。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到戶外參加體育鍛煉。但是專家卻指出,運動雖好,但卻不能過度,否則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還會對身體造成不應有的損傷。所以此時運動一定要把握一個“度”。

  科學研究表明,過量運動比不運動對人體的傷害更大,因為不運動雖然有很多壞處,但起碼使人體保持一個相對***的狀態,而運動過量則會把人體固有的和諧打破,給人體造成更大的損害。過量運動會造成人的反應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彈性降低,還會使人食慾減退、睡眠質量下降,導致情緒低落、易怒、免疫力降低,出現便祕、腹瀉等症狀。

  2. 女士:

  ***一***要做好春捂工作

  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是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二***驅走春困

  “春困秋乏”是最普通的的民間常識。春天人們容易犯困,總覺得沒有睡夠,這其實是人體隨著季節和氣候變化的正常反應。雨水時節,要克服春困,就要求我們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根本自然界的規律,隨著四季的變化逐漸調整自己的日常作息。下面介紹幾種方法,可有效地趕走春困:

  一是視覺刺激,可以郊遊、爬山,到野外感受自然之美,從而使人心情振奮,精力充沛;

  二是觸覺刺激,用有清涼效果的牙膏刷牙,從而興奮神經,激發活力;

  三是味覺刺激,適當吃點味道刺激的食物,如苦的、酸的或辣的,刺激神經,當然也可以泡杯茶或咖啡;

  四是嗅覺刺激,選用一些可以提神的香水、精油,可以有效降低疲勞感;

  五是運動療法,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在運動中提高大腦興奮度;

  六是聽覺刺激,聽一些節奏明快活潑的樂曲,閒暇時聽聽相聲、看看小品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3. 老人:

  三招防“溼寒”

  雨水時節,空氣溼度增大,而夜間氣溫降低,溼熱空氣很容易再次時凝成雨滴,導致夜間降水頻繁。而陰雨增多使雨雲遮擋陽光,所以此時白天地面光照也較少。同時,雨水到達地面,蒸發後會帶走大量的熱量,又會使地面空氣溫度進一步降低,造成既潮溼又寒冷的天氣。

  這種天氣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關節骨骼和各器官都有影響。年老體弱者在此時尤應注意一下幾點:

  第一,不要過早減少衣物。春季陽氣生髮,體熱的人更容易感到熱。此時如果過早地減少衣物會導致體熱外洩,使溼寒之氣侵入體內,損傷關節。

  第二,禁用冷水洗漱,年老體弱者應特別注意。中醫五行之中,水與腎對應,腎主骨。雨水時節用冷水洗手會使溼寒侵入手部關節並且滯留其中,導致手指痠痛,嚴重的還會造成手指變形;如果用冷水洗頭或洗臉的話,則溼寒之氣侵入頭部,容易導致頭疼。

  第三, 洗頭後應及時吹乾。洗頭後如果不吹乾也會導致溼寒之邪入侵,從而引起頭疼。

  雨水養生的小常識

  在雨水節氣,冬天的寒冷過去以後,天氣開始轉暖,冬天儲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開始上升,人體相應的就是肝氣也開始生髮。人體相應的就是陽氣開始浮動,但這會導致一些人的身體根基不穩,中焦空虛,小兒多會表現出體虛的病症。因此,我們應根據“春夏養陽”的養生

  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溼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在這個時候,養生保健最關鍵的就是保護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溫。這是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則人體營養利用充分,反之則營養缺乏,體質下降。古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具體來說,我們養生保健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

  第三,雨水節氣,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乾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第四,精神上,還應注意清心寡慾,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驚蟄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立春養生
相關知識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雨水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霜降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小寒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大雪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大寒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小雪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寒露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白露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處暑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之芒種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