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導語:冬至吃湯圓還是餃子有人會這麼疑問,其實冬至的吃餃子和湯圓都是我國冬至節日的傳統食俗,每到冬至,微博上網友便掀起一場口水仗。就猶如端午節粽子是吃甜的還是鹹的般熱議。湯圓寓意是全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而餃子寓意是吃餃子不凍耳朵。那麼冬至吃湯圓還是餃子?你更偏愛那個冬至節日食俗呢?

  大致上以長江未界,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此差異跟南北方不同的生活習慣、物產、文化密切相關,北方人吃餃子是件很方便的事,捏捏就下鍋了,而南方人吃湯圓是件很講究的事,除了湯圓還會做大餐,一大桌子的菜吃上兩頓。冬至意味著正宗的冬天九到了,古人講究"冬藏",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要早睡晚起順應天氣變化才能養生。不管是湯圓還是餃子,傳說都很溫暖,寓意都很美好,只要和家人一起過冬至,吃什麼都行。

  冬至吃湯圓民俗由來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閤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冬至吃餃子民俗由來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河南">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到底餃子和湯圓那個更好吃呢?小編認為各有不同都好吃,如果你偏愛甜食不妨吃湯圓,如果你偏愛鹹食不妨嘗試餃子。冬至後便開始“數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冬至到了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或湯圓御禦寒吧。

川貝的功效及副作用
關於硫胺素的概述
相關知識
冬至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吃元宵
大閘蟹冬天吃公的還是吃母的
大閘蟹冬天吃公的還是吃母的
冬至搓湯圓的作文
冬至搓湯圓作文
冬至做湯圓的作文
冬至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
冬至吃湯圓禮儀
冬至吃湯圓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