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麥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浮小麥,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乾燥輕浮癟瘦的果實。全國產麥地區均有生產。具有益氣,除熱,止汗之功效。常用於骨蒸勞熱,自汗盜汗,香脆感。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浮小麥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浮小麥治骨蒸勞熱,止自汗盜汗。

  2、用於什麼病症

  浮小麥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陰虛發熱、盜汗、自汗。

  3、用法用量

  浮小麥內服:煎湯,3~5錢;或炒焦研末。

  浮小麥的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綱目》。

  1、別名:浮小麥又稱為浮水麥***《本草蒙筌》***,浮麥***《綱目》***。

  2、藥材來源:為乾癟輕浮的小麥,水淘浮起者。植物形態詳“小麥”條。

  3、生境分佈:全國產麥地區均有生產浮小麥。

  4、性味歸經:浮小麥甘鹹,涼。 《綱目》:甘鹹,寒,無毒。 《本草備要》:鹹,涼。

  5、採收和儲藏:浮小麥一般在夏至果實成熟時採收,取癟瘦輕浮與未脫淨皮的麥粒,揀取雜質,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晒乾即得。

  浮小麥的副作用

  1、副作用

  浮小麥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浮小麥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

  3、飲食禁忌

  3.1、浮小麥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浮小麥,應取用水淘輕浮水面的麥粒,並以冬小麥為佳。但有的地區以充實飽滿的小麥作浮小麥藥用,按小麥功能養心除煩,適用於婦女髒燥喜怒無常之症***癔病***。

  浮小麥的鑑別方法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呈長圓形,長約6mm,直徑約2.6m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形,帶有黃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臍。質硬或較軟,斷面白色,有粉性。無臭,味淡。以粒均勻、輕浮、無雜質者為佳。充實飽滿的小麥粒,不宜作本品入藥。

  飲片性狀

  浮小麥呈長圓形,長2-6mm,直徑5-2.5mm。黃棕色或深黃色,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斷面白色。無臭,味淡。炒浮小麥形如浮小麥,表面棕黃色。

葡萄柚精油的功效與作用及使用方法
西洋參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相關知識
小麥的營養價值與副作用
小麥的營養價值與副作用
浮小麥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枸杞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有哪些
神曲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土牛膝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芒硝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熟地黃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熟地黃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
木鱉子的藥用價值與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