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的危害預防措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臨床中,輸液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它直接進入人體血液,不到一分鐘即可遍佈全身,起效迅速,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嚴格遵守《抗菌藥物臨床用藥指導原則》及執行《合理用藥原則》: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配合藥師參與指導用藥管理,使輸液安全合理。必要時採取處罰的方式加以控制。

  2、糾正醫護人員的醫療習慣和行為,改善服務理念,降低或減少輸液。

  3、普及宣傳用藥知識,告知病人不合理輸液的危害,改善病人就醫行為,不鼓勵不提倡輸液,而是鼓勵科學的用藥。

  4、 醫療機構尤其是醫護人員應採用多種方式向患者和家屬宣傳輸液知識,醫護人員在治療時應該提醒患者要配合遵守用藥原則,可減少不合理輸液,從而降低輸液反應。

  輸液的過敏反應

  相對而言,口服藥要經過腸道吸收,將身體不需要的或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過濾掉,之後才進入肝臟代謝,經過這樣一個過程之後就會降低血藥濃度,進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機率。而輸液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發生過敏反應的機率相對就大,而且快,甚至有些過敏反應是致命的。輸液藥品微粒過大,長期積累,易造成肺部堵塞,影響肺臟功能。相對於口服藥而言,頻繁地輸液可能還會對身體的一些器官造成影響。

  任何液體藥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不溶性微粒,國家在這方面也有相應的標準。國家《藥典》中規定的液體藥品中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不能超過10毫微米。但是有調查卻發現,市場上銷售的很多輸液藥品含有的不容性微粒直徑都超過了這一規定,有的甚至達到50毫微米以上。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是不超過10毫微米的,因此一旦輸液藥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

 

  藥品進入血液後,全身所有的靜脈血都要回流到一個屏障器官,即肺臟,它能起到過濾器的作用,所以只要是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只能停留在肺裡。這些顆粒無法通過代謝排出體外,這樣就會造成肺部堵塞,肺部血管本來都是通暢的,這些顆粒積聚在肺部就使得氧氣交換不夠,人體呼吸困難。顆粒堵在血管裡無法被清除出去,這時身體自動地採取第二個處理辦法,就是將這些顆粒包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團塊。輸液時如果經常輸不合格的藥品,肺裡就會積聚很多這樣的團塊。

  輸液的危害和弊端

  1、容易引起感染,輸液時如果注射器、針頭和注射部位的面板消毒不嚴,有可能使針眼紅腫、化膿,嚴重的還能引起全身感染。

  2、輸液更易引發不良反應,相比口服藥和肌肉注射,輸液時藥品不經過任何屏障直接進入血管,一旦過敏,患者可能在幾分鐘內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輸液速度過快,有可能因迴圈負荷過重造成肺水腫。

  3、耗時費錢,輸一次液,少則一小時,多則四、五小時,顯然比口服藥和肌注浪費時間。而相同劑量的同樣藥物,費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藥方法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

 

  4、盲目輸液更容易增加整個人群的耐藥性。因此,輸液不是“上上選”,而是“下下選”,只有在無法採用口服和肌注時,才應選擇輸液。

  輸液環節的管理

  1、嚴格執行操作規範,儘量保護患者血管,若穿刺靜脈一次不成功更換針頭,防汙染、防微粒;根據病情需要及藥物在血液中維持的有效濃度、時間,合理安排輸液順序、輸液量、時間、速度及液體濃度。

  2、熟悉各種輸液的適應症、禁忌證及注意事項並告知患者,輸液過程加強巡視,防止輸液引起的併發症。有條件可應用網際網路監控輸液器,可以觀察輸液過程中每一滴藥液變化***輸液量、時間、輸液速度及輸液故障、輸液結束***,提醒人們隨時發現,及時處理。

  3、 輸液器、留置針的選擇:使用加密終端過濾輸液器;做好留置針的管理。減輕痛苦病人 ,使輸液更加安全。

  4、輸液環境的質量要求, 輸液室應按年齡、疾病的不同、病情的輕重分類分室,並有空氣淨化裝置,減少微生物、微粒物、氣態汙染物的汙染及交叉感染。
 

輸液過程中的危害
輸液的不良反應的危害
相關知識
輸液的危害預防措施
地震前的災害預防措施有哪些
地震前的災害預防措施
輸液的危害等於自殺嗎
兩個月嬰兒輸液的危害
兩個月寶寶頭上輸液的危害
經常輸液的危害知識
經常輸液的危害大嗎
減輕兒童輸液的危害
輸液的危害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