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年級綜合實踐課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目的意義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新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立足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著重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創新的物理小製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使物理、數學等學科抽象原理的問題生動、形象地再現。
 
  2、豐富課餘生活,為研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3、為物理,數學等學科教學提供實用的教學工具;
 
  4、創造靈活、輕便、美觀的儀器;體現儀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直接、實用的特點。
 
  二、課程特點:
 
  1、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培養學生協作能力。
 
  3、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是課程實施的重點。
 
  4、評價的本質功能在於促進發展。
 
  5、讓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活動安排活動課題:自制土電話、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儀。
 
  活動方式:
 
  (一)在講授完“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後即可佈置學生思考並準備各種材料。在活動課上利用學生準備的紙杯和細線(金屬絲)等材料製作土電話。在製作之前,師生共同探討土電話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製作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土電話的傳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個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組製作,但教師需對小組製作的情況進行重點監控,以防止部分學生不投入活動中而沒有得到相應的鍛鍊。
 
  利用學生做好的土電話進行遊戲,根據傳聲效果好壞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進行評價。
 
  (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橡皮筋吉它,並積極進行材料的準備。在活動課上師生共同討論得出橡皮筋吉它發出不同音調的原理,從而共同得出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如何使發音效果更好等。之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紙盒和橡皮筋等材料製作橡皮筋吉它。
 
  學生做好後,進行彈奏,比較發音效果,並進行考核評比。
 
  (三)學了光沿直線傳播後,即佈置學生根據教材思考如何製作小孔成像儀。在活動課上先由師生進行討論:小孔成像儀成像的原理,進一步探討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並得出在製作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然後學生利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盒、針、蠟燭和火柴製作小孔成像儀。教師注意過程監控。展示學生的作品,並進行評價。
 
  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並寫出活動報告。
 

  (二)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儘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二、課程實施的原則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型別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並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儘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徵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著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於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課程的實施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1)發展思維能力;(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3)認識社會問題;(4)發展想象力和鑑賞能力;(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6)蒐集資訊;(7)促進身心健康;(8)展示個人才華。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四***、活動主題
 
  書香伴我成長
 
  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內容
 
  初一:
 
  三月份:苦難伴我成長
 
  《童年》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成長的煩惱》
 
  四月份:勇敢、頑強讓我成功
 
  《魯濱遜漂流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成功故事》故事會
 
  五月份:母愛
 
  《母愛故事》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徵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昆蟲王國探祕
 
  《昆蟲記》導讀
 
  讀書活動及《科學小品》綜合性學習
 
  初二:
 
  三月份:
 
  《海底兩萬裡》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四月份:
 
  《名人傳》導讀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五月份:
 
  《母愛伴我成長》系列讀書活動
 
  “好媽媽”徵文評選及活動
 
  六月份:
 
  讀書活動及綜合性學習
 
  初三:名著促我成功
 
  三月份:
 
  七年級名著導讀
 
  四月份:
 
  八年級名著導讀
 
  五月份:
 
  九年級名著導讀
 
  六月份:
 
  名著綜合閱讀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綜合實踐教研計劃範文
初中綜合實踐課程計劃範文
相關知識
初中年級綜合實踐課計劃
初中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書
小學生六年級綜合實踐課評語
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課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工作總結
二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報告
小學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