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痛經的穴位和緩解偏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有痛經的毛病。那麼痛經怎麼辦呢?怎麼緩解痛經?緩解痛經的穴位應該怎麼按?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容易痛經的體質的人

  1、陽虛質

  陽虛質人:女性時感手腳發涼,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衣服比別人穿得多,不喜歡吹空調,喜歡安靜,吃或喝涼的東西總會感到不舒服,容易大便稀溏,小便顏色清而量多。

  性格多沉靜、內向。經期小腹隱隱冷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顏色偏淡。平時應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薑等溫陽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薺等生冷寒涼食物,少飲綠茶。

  2、血寒質

  血寒質人的表現:女性舌淡,苔薄白,脈沉緊或沉遲無力,面色青白,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小便清長,大便稀薄;經期通常都遲來,經期常會持續七天以上,經血暗紅色,量少,會夾雜像豬肝色般的血塊流出。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有受寒的感覺,手不能按,越按越痛,用熱水袋等方式保暖會覺得舒服。通常可以用溫經散寒、通脈養血的藥物,如艾葉、生薑、當歸、肉桂、川芎、熟地、枸杞子、炙甘草、杜仲等。

  3、血瘀質

  血瘀質人的表現:女性面色偏暗,嘴脣顏色偏暗,舌下的靜脈淤紫。面板比較粗糙,有時在不知不覺中會出現面板淤青。眼睛裡的紅絲很多,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

  容易煩躁、健忘,性情急躁。月經時小腹疼痛,不喜揉按,經血色暗,有血塊。平時可多食山楂、醋、玫瑰花、金橘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鬱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等滋膩之品。

  4大穴位可緩解痛經

  1、太沖穴

  位置在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

  2、三陰交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4、子宮穴

  它位於下腹部,臍下4寸處左右,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一點。按摩時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有酸脹感為度。

  緩解痛經的的方法

  1、女性裸睡可防治痛經

  女性裸睡時,身體自然放鬆,血流通暢;另外,女性裸睡的時候身體自由度很大,肌肉能有效放鬆,對治療緊張性疾病的療效極高。私處部位能有充分的通風透氣,有利於神經的調節,有利於增強適應和免疫能力,可以有效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

  2、花椒泡腳治療痛經有神效

  花椒泡腳可以治療痛經,但花椒泡腳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麼樣的呢?

  中醫專家指出,先將花椒煎湯,然後將雙腳洗淨,再用花椒湯燙泡。天天堅持下去,長此以往,可起到緩解痛經之功效。

  3、山楂活血化瘀煎水喝趕走痛經

  教授解釋說,中醫認為山楂有活血化淤行氣的作用,是氣滯血淤型痛經患者的食療佳品。血淤型痛經患者常表現為行經第1—2天小腹疼痛,經量少,經色紫黯夾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會減輕,伴乳房脹痛,甚至伴噁心、嘔吐、腹瀉、冷汗淋漓,甚至昏厥。

  可在經前幾天用15克山楂泡水或用水煎服。或取鮮山楂1000克,洗淨後加清水,文火熬煮至山楂爛熟,加紅糖250克,再熬10分鐘,待其成為稀糊膏狀。經前3—5天開始服用,每日早晚各吃山楂膏30毫升,直至經後3天停服,此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即可見效。

  4、榴蓮竟能“臭”走痛經

  榴蓮氣味強烈,說它“臭氣熏天”毫不誇張。但在泰國,由於其營養價值很高,榴蓮常被用來當作病人、產後婦女補養身體的補品。榴蓮性熱,可活血散寒,緩解痛經,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它還能改善腹部寒涼的症狀,可以促進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另外,用榴蓮的果殼和豬骨頭一起煮湯也是民間傳統的食療祕方。

  

緩解痛經的小妙招
痛經快速止痛的方法
相關知識
緩解痛經的穴位和緩解偏方
緩解痛經的穴位是什麼
緩解痛經的穴位按摩方法
艾灸治療痛經的穴位有哪些
艾灸治療痛經的穴位有哪些
有效緩解痛經的中草藥緩解痛經的藥方
口臭艾灸的穴位與治療偏方
嘔吐按摩穴位和治療偏方
嘔吐按摩穴位和治療偏方
緩解痛經的調理方法和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