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嵩海上靈光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許嵩第一本圖書作品是《海上靈光》。我們去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在這本攝影隨筆集裡,我用影像和文字記錄了在希臘的一段旅行生活,同時,我也是被記錄和被拍攝的人。借這本文字+攝影+寫真的視覺日記,重遊愛琴海上的古老城邦,和讀者分享東方客在西方文明古國的所思所想。若說我有點兒什麼期待的話,那就是期待通過它連結到更多共鳴體——如同我們在音樂裡尋找共鳴一樣。

  成書的過程略微分享一二。

  《海上靈光》1/3的內容是,攝影師鏡頭下的我。換個常用的舶來詞,那就“寫真”吧。

  寫真寫真,寫下真實。但攝影大師杉本博司直言:“說照片不會說謊,這本身就是一個謊言。”以通常的人像攝影而論,我們總在追求各種角度、各種構圖、各種用光、各種前期後期軟硬體技術,以“把一個人拍的比平時更有氣質、更好看、更富吸引力和故事感”作為“好”的標準,是吧?

  可這次,我和法國雜誌品牌《費加羅》的攝影團隊嘗試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全程的跟拍中,我和攝影師探討達成了一個共識,寧要不美的真,不要不真的美,無論拍景還是人。拍出“好看”的、但卻“好看”的與他拍過的無數藝人差不多感覺的大片,於我而言毫無意義。我們必須放棄pose放棄套路放棄對光影進行過多的擺弄,甚至,放棄寫真這種概念:我們不必考慮這些照片將會伴隨文字一起出版,反而我們要在心裡設定這些照片不會被什麼人看到,只會擺在自家書桌上的相框裡留念——這樣是不是可以放下潛意識裡的拘束感而更加純粹的去攝影?

  從希臘回來後,攝影師刻盤寄來了多達7000多張相片,這數量把我驚呆了,並且身旁沒有小夥伴。但當我真從這龐大的數量裡選出一百張來,也並沒有花費很多天。每張幾乎都是一眼就決定了是否選用。“讓情緒在一頁頁的圖片裡流動起來”,這是挑選、排序這近百張相片的主要依據。

  第二個1/3的內容是,我的攝影。隨走隨拍,點滴記錄,已是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只不過各自視角不同罷了。我也一直相信真實的感動總是寓於平淡之中的。標誌性的景物我幾乎沒有拍攝,我想它們已經被拍累了,不必再去打擾。我拍的,只不過是那些讓我“有話想說”的尋常畫面。

  要插說一句的是,昨日看到瓜農與城管的新聞圖片非常難過。此前的一樁類似案件發生時,我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歌。沒想到歌還未發表,這麼短的時間內悲劇卻又上演,一如在《蘇格拉沒有底》裡我寫過《拆東牆》,但時間的流逝從未改變了什麼,以至於我即便下張專輯再次收錄依然應景。以前媒體問我接下來有什麼計劃或夢想時我總是很楞的回答,我沒有夢想。真的,一個年過半半百的人還把夢想這種字眼掛在嘴上是很乏味的。睜大眼看看眼前的生活,周遭的一切吧。腳踏實地認真過好每一天的生活吧。至於心底的信念——是決計不必拿出來高談闊論的。

  最後1/3的內容是,我的文字。在《海上靈光》裡,我沒有對每一幅照片都進行旁白式的描述,沒有選擇圖文一一對應的編排方式。有的時候文字是主角,看起來彷彿與相片沒有干係;有的時候又讓一系列相片自己串聯情節,不著一字;有的時候乾脆把手寫的便箋掃描進了書裡——總而言之,是一個隨性。談希臘歷史,希臘哲學,希臘戲劇,聊美酒、美食、美人……筆隨心走,無甚拘束。

  因此,《海上靈光》既不是一本攝影畫冊,又不是一本私人寫真,也不是一本隨筆集——卻又全都是了。

  《海上靈光》不是什麼“周邊產品”,而和我的音樂專輯一樣都是核心作品。我不知道同類型的攝影隨筆集有多少是主人公自己和攝影師溝通,選相片,撰文,編排,指定裝幀方式、紙張的質感,但至少我是這麼認真去做的。你不可說我敬業,因為我壓根並未將其視為工作——我只是很喜歡自己所做的這件事情。讀者翻完它的時候能感受到作者的一點用心,能有一點道不明的回味空間,那便很好了。
 

許嵩隨筆

煙花易冷拉丁舞視訊
初中敘事隨筆
相關知識
許嵩海上靈光隨筆
給心靈注入一片陽光隨筆
給心靈一米陽光隨筆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感悟隨筆
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感悟隨筆
關於描寫心靈的隨筆美文欣賞
魚游到紙上教學隨筆
身後的目光隨筆
一篇關於大海的學生隨筆
走進陽光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