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主題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圓圓的象徵著團圓,隨著現在食品研究領域的發展,已經制作出了越來越多的食譜和吃法了哦。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哦,希望喜歡哦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中秋吃月餅這件事兒,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在此之前的唐和五代的賞月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未見有月餅。月餅作為一種食品的名稱並同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始見於南宋的《武林舊事》。明代以來,有關中秋賞月吃月餅的記述就更多了。《宛署雜記》說,每到中秋,百姓們都製作麵餅互相贈送,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場店鋪裡賣的月餅,多用果類作餡子,巧名異狀,有的月餅一個要值數百錢。《熙朝樂事》裡也說,八月十五日稱為中秋,民間以月餅作為禮品互相贈送,取團圓之義。這一天晚上,家家舉行賞月助家宴,或者帶上裝月餅的食盒和酒壺到湖邊去通宵遊賞。在西湖蘇堤上,人們成群結隊,載歌載舞。同白天沒有兩樣。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賞月的盛況。

  長期以來我國人民對製作月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工藝越來越講究。鹹、甜、葷、素各俱異味;光面、花邊,各有特色。明末彭蘊章在《幽州土風俗》中寫道:“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瞻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這說明心靈手巧的廚師已經把嫦娥奔月的優美傳說,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形象再現於月餅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也有“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婚兔之形”的記述。足見古代月餅從內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齊放了。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說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國慶黑板報短文
關於中秋的黑板報材料
相關知識
關於中秋主題黑板報
關於中秋節的黑板報主題圖片
關於中秋節的黑板報題目
關於國慶主題黑板報圖文內容
關於國慶主題黑板報內容
關於國慶主題黑板報圖文資料
關於國慶主題黑板報的素材
關於國慶主題黑板報圖文
關於國慶主題黑板報題材
中秋主題黑板報內容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