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石書法作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張連波, 筆名路石, 號德馨齋主,祖籍天津, 1947年生於秦皇島,現為中國硬筆書協會員、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廣西北海中山民族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界聯合會理事、中國禪學藝術研究會院士、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行宮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研究院會院士、天津楹聯學會會員、天津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天津伊明葫蘆沙龍書法顧問。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路石人生經歷

  張連波先生自六歲起臨習書法,從事專業書法創作數十年,成就為我國書法界廣泛認同,他秉承傳統,求新求變,他的書作,熔鑄碑帖,廣徵博取,融會貫通,自成一格。

  豐富的人生閱歷,打下了張先生紮實的藝術創作基礎。但他深知,僅有這一點是不夠的,要成為真正的書法家,要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還有許多路要走。工作之餘他遍訪各界名家、名人,受教歐楷大師杜興友先生,其書法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並參加全國書法提名展,書法作品受到業內人士廣泛認同。其作品被美英法意澳日等九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愛好者收藏,天津電視臺及廣播電臺為其做過書法專訪。個人資訊被北京中新弘文書畫院編入《中國藝術家簡明辭典》、《中國翰墨藝術》。

  張先生的隸書從漢碑入手,心摹手追,一筆一畫,絕無苟苟,具禮器碑的風範,又有史晨碑沉穩的基礎,更不失曹全碑的靈動。這三者的結合,實屬不易。其行書飄逸灑脫,如行雲流水,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尤其是筆端起止,轉折處之飛白、遊絲,最見功夫,也正是靈運活潑之處,大有亦書亦畫的情趣。

  縱觀張先生的書法,首先給人的印象是:靈動雋美,清癯雅緻,意氣風發,有一種名貴的氣象。而細品之下,字裡行間又呈現著宛而不媚,剛而不澀,變化奇譎,儀態萬方。從每一筆到結構、章法都可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找到根據。又與古人的審美處理有所不同,而賦有當代的氣息。

  張先生清醒地認識到,書法創作是一項持之以恆的事業,他一貫主張"用好的作品說話"、崇尚"心正才能筆正"。在書法探索的這條路上,他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修養和才情,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努力,使得藝術思想更臻完善,藝術語言更進一步純熟。

  書法理論知識

  什麼叫“力透紙背”:書畫中的“力”是點畫、線條形質、作者內在精神的一種表現,較為抽象。從具體運筆去看,如果能中鋒行筆,即行筆時筆毛均勻鋪開,筆心在筆畫中行走。手臂的力量能通過柔軟的筆鋒切進到紙中去,這就叫“力透紙背”。如果行筆時筆毛擰得變形了或扭成一團、筆毛沒調整好,沒有使它均勻鋪開,筆毛像抹油漆一樣從紙上掃過。這樣的筆畫是“抹”出來的,像墨豬,就無從談筆力了。筆畫的力度與線條的粗細、長短沒關係,關鍵在於作者調整駕馭毛筆的能力,和運用中鋒行筆。

  從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細小的筆畫,雖細若遊絲,但力若千鈞。從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中,你能感覺到畫筆凝重,筆筆如鐵鉤銀畫。這都是力透紙背的典範之作。

  何謂挪讓:"挪讓"是指組成字的各部分點畫之間彼此相讓,又互相呼應,使筆畫多的字不顯得密集,筆畫少的字不顯得疏空,如"馬"旁、"鳥"旁的字,左邊都要寫得平直,給右邊的半個字讓出地位;其它有左右偏旁的字,也都依此類推。

  間架有哪些要求:字的間架,要求大小、長短、寬窄、斜正得宜。

  學習書法有哪些基本法則:學習書法必須掌握執筆、運筆、用筆、結構這四方面的基本法則。

  為什麼不可以用指運筆:用指力去撥動筆管,筆管就不能保持直立不動,筆管的活動範圍也非常小,寫小字還可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及再大的字,就無法運轉了。而且,用指力運筆,筆不踏實,寫出的字也是虛浮無力的。

路世明書法作品
路工書法作品
相關知識
路石書法作品
陳墨石書法作品
鴻石書法作品
東臨碣石書法作品
路工書法作品
黃山石書法作品
傅抱石書法作品
東臨碣石以觀倉滄海的書法作品
崔學路書法作品精選
石松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