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王羲之經典的作品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王羲之的書法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它的書法作品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對我國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所創作出來的書法被大多數人學習與臨摹。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王羲之經典的作品圖片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獻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雲:“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後戰亂中,其後世走亂,家譜遺失,後世分佈在瀋陽,海倫等地。現知其後世有王慶凱、王瀟丹等人。




  書法家王羲之作品欣賞

  王羲之於東晉升平五年***361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據《剡錄》載:“王右軍墓,在縣東孝嘉鄉五十里。”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樑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右軍祠於墓前,並於觀旁建書樓、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觀晉右軍書樓墨池記》。隋大業七年***611年***,其七世孫智永和尚囑徒尚杲***吳興永欣寺少門***,專誠赴金庭祭掃,並撰有《瀑布山展墓記》,立碑墓前。明永樂年間,張推官樹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晉王右軍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孫秀清於金庭觀左建“晉王右軍墓道”牌坊,現尚完好。




  王羲之書法的學習高潮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鉅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


江蘇硬筆經典書法作品欣賞
楷書書法基本練習
相關知識
書法家王羲之經典的作品圖片
書法家王羲之著名的書法作品圖片
當代毛筆書法家經典的作品圖片
中國書法名人經典的作品圖片
書法名師經典的作品圖片展示
褚遂良摹王羲之蘭亭序作品圖片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作品圖片
王羲之經典的毛筆書法作品圖片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書法作品圖片
書法家王羲之碑帖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