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攝影器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攝影器材這個東西,在很多人眼中和***基本劃上等號。大意是說,很容易上癮,而且費錢,說起攝影器材,那是要談虎色變的。彷彿只要按下立即購買,指紋支付,從此錢包離你遠去。

  未經過對方同意,你好心給對方推薦攝影器材,對方少不得心裡會懷疑你的動機不純,意欲何在,感覺是不是要把人拉進火坑。從此友誼有了裂縫。

  經常有人問我的照片用什麼相機拍的,我會很高興的把相機的型號告訴對方,因為很慶幸對方沒有問這照片如何拍攝出來的。這個問題就像去問米其林的大廚你是用什麼鍋炒的一樣。

  如果對方問照片是怎麼拍的,我會從盤古開天地說起,混沌分開,日月光輝,從此有了光,再有了物理學,有了光學,然後說到小孔成像和膠片顯影的知識,最後順帶說一下為什麼柯達會發明瞭數碼相機卻依然死了,順帶評價一下當今日本企業和德國光學企業的差別,以及商業模式的利弊。

  對方肯定會說,你神經病吧。

  等等,我還沒有說完呢,中高階器材的演進史還沒說,這樣說起來三天三夜都收不住。

  再說下去,對方殺人之心都會有。

  所以非常感謝那些只問相機型號的朋友,謝不殺之恩。

  一分錢一分貨

  攝影界一直都流傳一些不靠譜的流言,例如佳能適合拍人像,尼康適合拍風景,sony大法黑科技,賓得小眾有逼格,土豪最愛玩徠卡。謠言這東西,說得多了,就有人信。

  在武俠世界裡,武功境界高的人,手中無劍勝有劍。一根樹枝就能打趴拿著倚天劍的低手。但這其實是一個特定場景才能出現的結果,這並不能說明樹枝比倚天劍厲害。如果讓高手和低手在火山附近或者火場中比試,樹枝早就燒化了,高手說不定被亂劍砍死。

  就像讓奧拓和奧迪來一輛公路賽車,換成奔奔和賓士也行,即使司機水平再高超,恐怕一踩油門,就會感覺十分無力。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離不開數學的風光攝影

  拍一張好看的風景照片,越絢麗多彩的場景中,器材的重要性越高。這裡說的器材不僅僅包括機身鏡頭,還包括濾鏡系統,濾鏡系統根據鏡頭群按照尺寸來分,又分為100cm,150cm,170cm,180cm。尺寸越大,價格越貴。

  濾鏡分偏振鏡、減光鏡、漸變灰鏡、反向漸變灰鏡。偏振鏡用來消除反光讓照片更鮮豔,減光鏡拍攝長時間曝光,漸變灰解決天空一片死白或者地面一片黑暗的問題,反向漸變灰解決日出日落時候的帶狀光比問題。

  拍出啊一張好的風光片,尤其是現場光環境十分複雜的情況下,要充分調動你那早已遺忘的小學數學,十分艱難的計算要用幾檔的濾鏡,像解一元二次方程一樣,把快門和ISO當作引數放進去計算。

  這已經是風光攝影的高階階段,大部分人在這小學數學這一步停止不前。一旦到了這個層級,光有心還不夠,還要有錢。濾鏡系統和相機相比,屬於小眾範圍。買的人少,在研發成本高企之下,價格降不下來。價格降不下來,買的人越少。

  用社會主義新思想武裝自己

  有心有錢之後,還要有時間,要能夠大早上跑到荒山野嶺,面對漫山遍野的孤魂野鬼,要有一顆堅定不移相信馬列主義的心。相信老子天下第一,牛鬼蛇神迴避。

  有了這顆心還不夠,要有體力能夠背上感碩大的攝影包,沉重的三腳架和濾鏡系統,頭燈手電和水。爬山涉水,跨越危險。

  有了這些體力和毅力還不夠,要有足夠的運氣,可以看見沒有烏雲遮擋的太陽升起,同時還有一些雲彩和霞光,空氣通透。不能下雨和陰天,沒有陽光就沒有光影和色彩,連黑白都拍不出來。

  當上面所有條件都具備了,好照片也拍出來了,還需要花時間去整理照片,對照片進行轉換匯出。大部分人到了這一步,幾乎沒有什麼事情能過阻攔。但是我的朋友三毛就很例外,他只喜歡拍照,拍完以後從來都是拷貝在家裡的硬碟中,於是從此深藏閨中,再也不相見。這是一種境界,我自嘆不如。

  你知道徠卡的徠字有幾種寫法麼?

  我比較迷糊,最初入門的相機和鏡頭在仙湖植物園被一群團伙作案偷了,後來買的碳纖維三腳架在惠東拍攝的時候遺忘在湖邊。摔壞過鏡頭,摔過濾鏡,跟著我的器材也挺不容易,命運多桀,但我有個好處,從來不轉賣自己用過的器材,實在不想要了,就送人。我想,這樣的話,器材心裡也會好受一些,至少不會再被賣來賣去的。

  唐僧受到驚嚇,肉會酸,相機也一樣,好好對待你的相機和鏡頭,每次使用前,要向對情人一樣心懷愛意,拍完之後放回包裡之前,要在心中默唸,辛苦你了。長此以往,你的相機和器材就會死心塌地的幫你拍出好照片。

  要說什麼樣的攝影器材價效比高,這實際上是個偽命題。通常我們問這個問題,原因只有一個:窮。你去看看買徠卡的有幾個講究價效比。一個徠卡鏡頭的UV鏡都要幾千人民幣,抵得上單反的一個鏡頭價格,作用只是為了保護徠卡鏡頭,好的徠卡鏡頭都上萬。

  攝影器材和談戀愛一樣都不能用價效比來衡量。買你力所能及不會影響生活質量的器材就足夠了,因為價格再高了也買不起,買完也不會後悔。

  如果有錢,買頂級器材,這樣拍不好就不能怪隔壁老王和器材。

  關於鏡頭的學問幾乎可以歸類到玄學,就像高保真音響Hifi界討論用火力發電還是水力發電的電源哪個更合適聽什麼流派的歌曲一樣。德國原產鏡頭是鏡頭界裡的貴族,拍出來的照片自帶德味,至於什麼是德味,公認的解釋是紅、藍色彩濃郁、畫面過度自然油潤。

  每個人對於顏色的感知有所不同,而油潤又是一個只能意會不能量化的指標,這就成了玄學。

  光學鏡頭可以保值,一個好的鏡頭世代相傳,那是常有的事,偶爾遇到個子孫不孝,家道中落,變賣鏡頭也能緩解一時燃眉之急。也算是為子孫後代積福啊。你說鑽石才能恆久遠麼,那是商家編織的美麗謊言,你信就是真的,你不信就是假的。愛TA就送個德頭。

  恨TA也可以送個德頭,從此一入德門深似海。

  徠卡我也是摸過的,徠卡鏡頭也掂量過,沉甸甸,體積又小,彷彿拿著黃金塊一樣。這樣的經歷無疑可以讓我的人生更加完善,以後也可以用一種淡淡的語氣和初學者說,你知道徠卡的徠字有幾種寫法麼?

  風光攝影關鍵的配件是什麼?

  攝影器材的範圍不僅限於相機鏡頭濾鏡腳架閃光燈,還有頭燈、手電啊,一個好的頭燈可以抵上三個諸葛亮。攝影是用光的學問,怎麼離得開照明器具呢。

  頭燈和鏡頭一樣,還分廣角和長焦,遠射距離,照射半徑。如今已有廠商在研發人工智慧頭燈,可以智慧的根據你看的物體遠近自動調節焦距。看近處,光斑會自動放大,看遠處,光斑自動聚焦為光柱。更別提什麼頻閃功能,甚至自帶編碼,可以隨意生成摩斯電報碼。

  說起來,最大的攝影器材還是車,一輛好車,可以爬山涉水,可以過夜。自帶無線***,隨時分享照片到網際網路朋友圈。車是移動的鋼鐵帳篷,車是空調房,車是防範野獸的城堡,車是巨大的移動電源充電寶。

  這麼說起來,要拍出精彩的風光攝影作品,先要去交警網站搖個號。

  產品攝影工匠

  一般人就不要指望靠給淘寶天貓拍產品攝影發財了。產品攝影要燈、道具、場地、反光板、遮光板、吸光板、測光表、電動背景架、背景紙、微距導軌、引閃裝置、高速攝影觸發裝置、燈架、kt板、亞克力板。

  喜歡美食可以自己下廚,想吃什麼做什麼,慢一點沒關係,難吃一點不要緊。但是開飯館就不一樣了。喜歡攝影可以自己拍,怎麼拍都好,但是開工作室就不一樣了。

  準備這些亂七八糟的配件就能夠讓一個180斤的胖子迅速減掉30斤。有許多配件仍然買不到,需要自己製作。

  每個光鮮的攝影工作室後面,都有個雜亂無比的雜貨間,用於存放這些亂七八糟的攝影配件。

  論攝影師的顏值和人像攝影

  拍人像的器材相對簡單多了,比風光攝影還簡單,只需要一個大光圈鏡頭,焦外油潤。再用閃光燈閃過去,將那些毛細孔的陰影都照亮,整個人臉就白淨許多。

  窮一點的攝影師遠看上去大抵和一個逃荒者差不多,揹著一個視如生命的攝影包,一隻手拿閃光燈,另一隻手拿著相機按快門。

  有錢的攝影師通常有個面容呆滯的助理,專門負責拿著閃光燈,站在和攝影師錯開的位置,舉著燈對著人。不拍攝的時候,要承擔挑夫的職責,要拿外閃,拍攝道具、服裝。甚至兼著化妝補妝的職責。

  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在海邊總能看到那些婚紗攝影的攝影師和助理,攝影師為了體現藝術範,少不了鬍鬚滿面,扎著馬尾,這其實和顏值有關係,顏值好一點的,範兒就有了,顏值差的,這樣就完全起了反作用,一副猥瑣模樣。

  話說回來,顏值高到可以靠臉吃飯的,誰會去做人像攝影師呢。

單反相機揹帶的安裝方法
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支鏡頭
相關知識
聊聊攝影器材
風光攝影器材使用建議
攝影器材選擇講解
一生只去一次的地方帶什麼攝影器材
拍攝夜空的攝影器材準備
攝影器材的保養建議有哪些
冬季攝影器材如何組合最好
攝影器材的使用怪招介紹
攝影新手購買攝影器材如何省錢
假期出遊必備的攝影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