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語文教學中心理學知識的滲透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俗話說: 文史不分家 ,心理學和語文學科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語文教學中心理學知識的滲透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語文教學中心理學知識的滲透全文如下:

  摘 要: 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人生中的關鍵期,面對好奇的世界,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在這個時期養成的習慣將會影響一生。面對作為教育、發展主體的小學生,語文教師在課內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具體的語文知識組織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他們的主動求知慾。作者結合實習經歷探討關於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學知識的滲透,分別從教學和人格方面展開論述。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育、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對語文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搭建教學內容,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對知識的需求程度,激發學生的主動求知慾望。”[1]這表明關注小學生的心理髮展在語文教學中是必要的,是不能夠被忽視的。但是筆者在一所鄉村小學實習,很大程度上連師資力量都不完備,教師往往是一身多職,更不用說顧及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在這種境遇之中,筆者盡力站在學生的立場想問題,為他們呈現出不同的教學,下面就教學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一、心理學知識滲透之教學

  一認知規律。

  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表明:人們對那些已經非常熟悉的、習慣了的事物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對沒有接觸過的、新鮮的事物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摒棄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敢於嘗試創新,大膽突破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組織課堂教學。例如: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針對《小英雄雨來》這一較長的課文,筆者決定讓學生以小組結合表演的形式呈現,這樣做有三個原因:一是這樣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全身心投入角色;二是文章太長,帶領學生通讀浪費時間,並且教學效果不顯著,很難讓學生掌握主要情節;三是小英雄的年紀和五年級學生的年紀相近,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角色中,更容易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將手頭的東西“變”為道具,裝扮自己,表演得生動極了。

  二學習技巧。

  小學生處於成長的初始期,還沒有能力總結成熟有效的學習技巧,這就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規律表明,我們學習到的知識呈現先快後慢的遺忘規律。在一次自習課上,筆者在班裡巡視學生背課文的情況《狼牙山五壯士》,發現一個男孩子聲音特別大,但是明顯能夠看出來,他沒記在心上。我俯身對他說:“其實記憶東西不必死記硬背,要找特點,這個段落是描寫五壯士英勇就義的場景的,你可以在心中想象出一幅畫面,像演電影似地在腦海裡呈現,這樣就容易多了。”男孩在我的指導下嘗試背誦,果然速度快了許多,後來,他在日記中還提到這個小片段,令筆者感動不已。

  三規則意識。

  無規矩不成方圓,特別是五年級學生處於一個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的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期,一方面自我意識萌發,嚮往自由,渴望脫離學校、家庭的束縛,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經驗,自我控制能力差,導致情感行為容易出現偏差。筆者在處理班級事務時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本著民主的原則讓學生制定班規,不料最後的局面一塌糊塗,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不想做的,很少從大家的利益出發實事求是地制定,總結出來的“班規”不像話,最後在有經驗老師的指導下,由筆者親自設計班規供以實施。由此看來,民主不是絕對的,要在保證絕大多數人利益的情況下,在分析民主物件自身特點的情況下實施才是有效的,否則就是無效的民主。小學生需要一定的規則意識進行自我約束,老師也要意識到這一點。

  二、心理學知識滲透之人格

  “心理暗示的本質在於,施加心理暗示的一方希望產生期待效應,還學生自我教育的權利,因為真誠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學生實現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2]。對學生的尊重是心理暗示的基礎,教師要做的是尊重和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讓他們在享受別人尊重的同時學會尊重別人。

  一自尊是成功的基石。

  筆者班上有一個調皮的男孩,記憶力超強,同時異常懶散,幾乎每次背誦都拖到最後。針對這個情況,筆者採取三步戰略,軟硬兼施:在全班同學面前鼓勵他,讓他立軍令狀;利用校訊通給家長髮資訊,表揚他的進步;課間找他談話,讚揚他的優點。在第二天正式上課之前,他履行了承諾,《胡楊林》全篇內容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有一瞬間,教室裡靜得出奇,隨之爆發了熱烈的掌聲,大家都難以置信這個最愛拖後腿的學生怎麼會完成如此“艱難”的任務。自那以後,這個男生每次的背誦速度在班裡都是數一數二的。老師的肯定,家長的讚許,同學的尊重,都是他改變的原因。

  二言必信,行必果。

  小學生事事以老師為榜樣,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肯定是莫大的“榮耀”,但是一次筆者犯了個“不可饒恕”的錯誤:自習課上揪出一個不學習的“搗蛋鬼”,懲罰她寫一課的生字,第二天檢查,隨後的幾天這個學生一直鬧情緒,排斥語文課。筆者苦思冥想不知為何,在交談之後才得知,原來是筆者自身的失職:該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自覺接受了懲罰,但是,第二天卻沒有被要求檢查,感覺勞動成果受到了忽視,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每念此,筆者都慚愧不已,原來自己的分量在學生的心目中如此之大,教育工作真的容不得半點走神。

  教育要遵從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從根本抓起;語文學習要引導學生探索更廣闊的天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位老師都任重而道遠。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及應對策略探究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語文教學中心理學知識的滲透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結課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相關論文
淺談語文教學中生態倫理道德教育理念的滲透論文
對外漢語教學中價值觀交流的研究論文
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論文
體能教學課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芻議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探討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研究論文
淺談廣州城市綠色景觀系統的構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