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煮粥的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粥是我們平時經常吃到的食物,在老人的日常飲食中更是常見。每天早晨起床後捧一碗熱騰騰的養生粥,既補充了晚上消耗的能量,還能達到暖胃的效果。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浸泡

  我們自己在家煮的粥都是米粒分明,而在外買的卻是糊狀的,這是因為沒有浸泡的緣故。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既節約了煮粥的時間,熬出來的粥也特別稠。

  二、下鍋時間

  相信很多人都跟小編一樣,每次把米跟水一起煮,直到煮熟了為止。這樣煮出來的粥一般會出現糊底的現象,真正會煮粥的都是在水燒開時下鍋,這樣減少熬的時間,也不會糊底。

  三、攪拌

  粥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食物,但是要想煮出好吃的粥,過程並不簡單。避免糊底還有一個方法,就是不斷攪拌,攪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更酥稠。

  攪拌方法: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四、點油

  煮粥要放油想必沒有幾個人知道,只要你實行過一次,就知道放油對煮出好粥是多少重要了。當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別樣鮮滑。

  五、底、料分煮

  煮粥時粥底和料是要分開煮的,只在最後10分鐘內再放在一起,這樣粥不會出現渾濁,各自也不會串味。

  在《老老恆言》中曹庭棟有言:“粥能益人,老年尤宜。”其實喝粥能達到養生效果也是因為裡面的料,平時可以多變換食材,搭配煮,能補充身體的各種所需元素,口味也新鮮。

  日常喝粥的注意事項

  三餐不能總喝粥。這個很多人常犯。適當喝粥確實有益,但不可頓頓喝。粥屬於流食,在營養上與同體積的米飯比要差。且粥“不頂飽”, 吃時覺得飽了,但很快又餓了。長此以往,會因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營養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營養。將粥煮得稠一些,配個肉菜,或在兩餐之間吃 些點心等,都能補充能量。

  冰粥並不可取。冰粥是夏天的熱賣食品,但它不適合體質寒涼、虛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僅會使人體的汗毛孔閉塞,導致代謝廢物不易排洩,還有可能影響腸胃功能。

  糖尿病人喝粥要適量。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餓,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點,所以很容易讓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內還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動過大。糖尿病患者要適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胃不好的人少喝。不少人認為粥養胃。但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因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可以幫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偏高的粥在進入胃裡後,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這同樣不利於消化。

老年人秋季飲食注意事項
老年人傷心的食材
相關知識
老年人煮粥的技巧
提升老年人記憶的技巧
與老年人溝通的技巧
老年人防騙的技巧都有哪些
老年人唱歌的練聲小技巧
與老年人溝通的非語言溝通技巧
提高老人記憶的技巧
與老人溝通的技巧
治療老年人便祕的粥
治療老年人便祕的養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