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最能養生的茶推薦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手腳冰冷是很多人在小寒節氣的身體情況,除了三餐多吃溫熱食物來禦寒外,其實小寒也能喝喝適合自己的養生茶來調理。下面小編整理了小寒最能養生的茶,一起來看看吧!

  小寒最能養生的茶

  玫瑰普洱茶

  氣溫低,寒氣重,人的陽氣漸弱,抵抗力下降。尤其女性或是脾胃虛弱的人,整個冬天都是手足冰冷。小編建議大家需要喝禦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的發酵茶。

  材料:普洱茶、玫瑰花

  做法:將普洱茶放在杯子中,衝進沸水;第一杯泡茶倒掉不喝,然後加進玫瑰花,衝進沸水泡出玫瑰花香即可飲用。

  功效:禦寒養胃,美容養顏,通經活絡,能疏解胸悶

  烏梅麥冬茶

  冬季腸胃火旺表現出來的最直接的症狀就是口苦口乾、大便乾結,造成排便困難,出現便祕症狀。想要改善胃火旺造成的便祕,不妨沖泡一杯麥冬茶飲用。麥冬是一種傳統中藥,其味道甜淡,可緩解腸燥便祕。

  材料:麥冬100克,烏梅30克,水、蜂蜜適量

  做法:

  1、將麥冬與烏梅洗淨,烏梅用刀劃開後,將麥冬與烏梅一同放入砂鍋中;

  2、加1000毫升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不斷熬煮,直至材料煮到爛熟後關火;

  3、將麥冬與烏梅撈出後,再用紗布過濾一層,將渣徹底濾去,放涼至40度左右時,按照喜好添一勺蜂蜜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麥冬配烏梅可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且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於久瀉久利,大腸津脫。

  桂花茶

  中醫認為,桂花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古人說桂為百藥之長,所以用桂花釀製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桂花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對食慾不振、痰飲咳喘、痔瘡、痢疾、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很多胃病患者到了冬季就會出現冷痛的感覺,這個時候喝點桂花茶,就能夠很好的緩解症狀。桂花茶還有抑制抑鬱的作用。

  做法:將適量桂花置入杯中,衝入滾水,加入冰糖,蓋起杯蓋,約燜三分鐘,掀蓋則香味溢位。

  桂圓紅棗茶

  材料:紅棗250g,桂圓50g

  做法:紅棗去核對半劈開,桂圓去殼去核,放入600克水中,大火燒開後改為小火,用勺子不停在鍋內攪動,將棗肉打成泥狀,至水分收幹後晾涼,加入蜂蜜400克拌勻,放入乾淨容器封存。每天取10克,衝入50℃~60℃溫水攪勻,即可飲用。

  小貼士:一定要熱著喝,還要堅持每天飲用,效果更好。感冒初期或者女孩子經期可以放入薑絲一起煮。

  紅棗酒釀茶

  材料:紅棗10顆,酒釀1湯匙,紅糖適量

  做法:將紅棗和酒釀放入500克沸水中,小火煮5分鐘,再根據自己口味加入適量紅糖。

  辦公室製作祕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衝入1000克沸水燜10分鐘。

  功效:補血補脾。

  參棗茶

  材料:紅棗5顆,西洋參1錢

  做法:將紅棗放入350克沸水中小火煮3分鐘。參片放入杯中,注入紅棗水,蓋蓋燜10分鐘。

  辦公室製作祕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衝入350克沸水燜20分鐘。

  功效:能補助氣分,並能補益血分。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於氣虛陰虧,內熱。

  生薑黃芪紅棗茶

  材料:黃芪4錢,生薑適量,紅棗2顆,紅糖適量

  做法:將切好的生薑片、黃芪、紅棗加入1000克沸水中,小火煮8分鐘,可適量加些紅糖。

  辦公室製作祕籍:將所有的材料放入保溫杯中,衝入1000克沸水燜10分鐘。

  功效:氣血雙補、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小寒節氣養生慎防的疾病

  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受天氣影響最大。寒潮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一道坎。低溫使得呼吸的區域性溫度很低,毛細血管收縮,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同時由於乾燥,呼吸道黏膜彈性減少,免疫力下降,排洩異物的功能減退,導致細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長。

  預防:冬季預防呼吸道疾病,首先要增強自身免疫力,適應環境,根據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被;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白天要適當開窗通風,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風口。一般感冒咳嗽的患者不及時治療或不注意採取保暖措施,病情加重後會誘發支氣管炎。所以,在低溫天氣更要注意防寒保暖,抵抗力相對較低的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在冬季應適當調整戶外活動時間。

  預防腸胃病

  在寒冷天氣,胃腸道的活動增加,腺體分泌旺盛,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往往頻發上腹痛、反酸、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多數發生在寒冷的季節。

  預防:冬天腸胃病的預防首先要適時增添衣被防寒保暖,要漂亮更要健康,避免胃腸受寒,不吃生、冷、硬、炸食物,不喝冷飲,不要空腹喝牛奶或者酸奶。其次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溫熱清淡的食物,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第三要調整生活起居,按時休息,不要熬夜,要常常運動,以便促進新陳代謝,待著不動容易影響到消化系統,造成腸胃功能紊亂,進而導致腸胃病發生。

  預防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在寒冷的冬季發病率更高。

  冬季嚴寒,血管收縮,血壓易升高,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小寒節氣裡,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

  預防:冬季預防心腦血管病要注意幾個方面,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狀動脈冬季寒冷時容易收縮、痙攣,發生供血不足,並可能導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2.患者不宜晨練。因為睡眠時,人體人體各神經系統處於抑制狀態,活力不足,晨起時突然大幅度鍛鍊,神經興奮性突然增高,極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應該注意這個問題。3.進補要適度。我國民間素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冬季人們運動本來就少,加之大量進補熱性食物和滋補藥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冬季進補一定要根據個人的體質進行。4.心態平衡。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5.適當運動。心腦血管患者不是不能運動,而是要適當運動,運動量減少也會造成血流緩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冬季要等太陽升起來之後再去鍛鍊,此時,溫度回升,可避免機體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病。

  小寒養生防感冒的方法

  1、熱水泡腳

  百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一到寒冬,人們都會很注意保暖,但是不少人卻會忽視腳部的保暖。中醫學認為,雙腳是執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腳部對於溫度比較敏感,如果受涼,就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容易引起感冒。

  泡腳可以預防感冒發生哦!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專家表示,小寒時節冷空氣活動頻繁,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陰冷潮溼、寒意逼人,公眾要注意做好暖頭、暖足、暖背“三暖”。

  2、加強鍛鍊

  “俗語講‘冬練三九’,此時正是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大好時機。”專家說。每當冬天來臨的時候,因為氣候寒冷,許多人不願意參加體育活動,而加強體育鍛煉,就是接觸寒冷和抵抗寒冷的最好方式。到戶外參加體育活動,身體受到寒冷的刺激,肌肉、血管不停地收縮,能夠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

  3、搓手搓臉

  搓手活動,其實可以很好的幫助人們促進身體上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避免感冒疾病的危害。冬季天氣寒冷,經常搓搓手,一方面可以藉助磨擦生熱來增加區域性的溫度,另一方面還能加速血液迴圈,從而從根本上預防凍傷和凍瘡。防治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搓臉一樣可以加強人體的血液迴圈,可以增加臉部神經系統的護理,搓臉不但能舒展面神經和表情肌,更重要的是可防治面神經炎、視力減退和鼻炎,並預防感冒。面部神經很豐富,但比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神經炎,出現口角歪斜,下瞼外翻,甚至進食時漏湯漏飯。因此面部神經必須細心呵護,除增強體質,不讓風寒趁虛侵襲外,經常搓臉是一項很有效的保養措施。因為搓臉使面部血液迴圈加快,表情肌和麵神經都得到了活動和滋養。


養生燉品食譜大全_養生保健的基本原則
冬季面板保養的小常識
相關知識
小寒最能養生的茶推薦
小寒節氣養生食譜推薦
大寒節氣最養生的粥推薦
小寒節氣養生的方法
小寒節氣養生的要點
紅棗最能養生的吃法
大寒節氣養生的茶飲
春季最適合養生的湯推薦
大寒節氣養生水果推薦
適合大雪節氣養生的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