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挫折與心理健康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挫折應對能力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提高青少年挫折應對能力,應成為當前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職學生挫折心理分析與對策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高職學生面臨著複雜的社會環境;在年齡上正值心理走向成熟但又沒有完全成熟的特殊時期。在挫折來臨之時,他們大多會產生消極的反應,影響到生活。針對這種現狀,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對高職學生的挫折心理特點以及反應做出全面的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學生 挫折心理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0-0037-03

  近年來,高職學生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學業的競爭、環境的適應、經濟負擔的加重、角色的轉換、人際關係的困惑、戀愛的煩惱、就業的壓力、“三觀”的確立、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適應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經受不住挫折。面對挫折時,他們大多產生焦慮、固執、牴觸、退縮、逆反等心理反應,更有甚者會輕生厭世。針對這種現狀,及時採取行之有效的挫折教育來提高高職學生的抗挫能力,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身心健康地生活和學習,已經成為社會以及學校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

  一 調查基本情況

  1.調查物件

  2.方法和工具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在發放問卷調查的同時輔以訪談。調查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有效問卷347份,有效率91%。調查資料採用Excel和SPSS17.0進行分析。

  二 調查結果

  1.高職學生挫折心理特點

  本調查從自尊、自我實現、環境適應、學習、人際交往、就業、經濟、家庭、戀愛九個維度來全面調查高職學生所遇到的挫折情境。

  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相比較只是在自尊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農村學生普遍經濟條件比城市學生差,表現在自尊方面農村學生挫折感更強。

  2.高職學生挫折行為反應

  受挫後的積極行為表現是個體在遭受挫折後不失常態的、有控制的、能夠轉向擺脫挫折情境為目標的,並且能夠保持冷靜,面對現實能夠審時度勢,採取積極的態度來對待挫折的理智行為。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受挫折後的積極行為反應由高到低依次為重新定位,繼續努力56.3%;戰勝逆境,奮起昇華24.1%;堅定目標,矢志不移19.6%。在遭受挫折後,大部分高職生選擇重新定位,降低目標期望值,調整行事方法,戰勝現實困難,實現心靈的昇華。

  三 高職學生挫折心理教育的對策

  挫折教育不僅關係到高職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而且關係到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針對高職學生挫折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高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高職學生挫折心理教育問題,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使高職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培養高職學生良好的精神狀態。

  1.加強認識,開展挫折教育

  挫折對人的影響並不完全取決於挫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受挫人對挫折的認識和反應。所以,加強挫折教育,主要是使高職學生認識挫折產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讓學生明白:世界是不完美的,殘缺也是一種美。

  從高職學校層面來說,必須要開展挫折教育。學校在進行挫折教育的過程中,要通過一定的對策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預防挫折、正視挫折,在挫折中昇華。如通過設定心理教育課程,提高學生的挫折忍耐力,使學生形成勇於進取、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學生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樹立起正確的挫折觀,增強高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但開展挫折教育並不僅僅在於課程的設定,而應該從根本上重視高職學生的挫折心理問題,採取各種方式使挫折教育落到實處。如加大輔導員隊伍,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工作,對學生的思想問題、政治問題和心理問題進行教育,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另外,高職學校在專業課的教學上也要保證專、精、尖,以保證學生較高的競爭力,不至於因就業受阻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2.樂觀積極,保持良好心態

  在挫折教育中,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是外因,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是內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在挫折心理教育過程中,學生自身的認識和心態非常重要。

  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尋找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實踐中體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感受,對自己進行意志磨鍊。同時,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挫折觀,要明白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道理。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不能只看到挫折會帶來障礙這一壞的方面;還要意識到挫折能夠磨鍊一個人的意志,並使其心智得到成長,學會變壓力為動力。遇到挫折時,還要尋找合理的感情宣洩方式,如主動與老師、同學、朋友進行理智的傾訴,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消除緊張心理,釋放內心的消極情緒,恢復心理平衡。

  3.及時主動,保證良好溝通

  當代高職學生大部分是“90後”,從小是全家人生活的核心,在學校也受到老師的愛護。但是,綜觀高職學校如今的校園環境,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師生關係不再像小學、中學那樣親近,學生也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所以他們難免會缺乏情感上的溝通,感到孤獨。

  因此,高職學生家長作為學生最親近的群體,也應該在挫折心理教育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家長應該營造出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採用各種方式和孩子做深入的交流,比如電話、簡訊、書信、QQ、微博等方式;特別是單親家庭孩子和農村家庭孩子的家長,要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有充分的自信心迎接生活中的挑戰與挫折。對孩子的行為要進行有利的引導,不僅要批評錯誤的行為,更要適時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在不斷被肯定的過程中建立起自信。

  參考文獻

  [1]李彥爭.新時期大學生挫折教育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8

  [2]趙建霞.當前大學生挫折教育探析[D].廣西大學,2008

  [3]唐書怡.大學生挫折心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葉秋莉.論當代大學生的挫折心理及其教育對策[J].科技資訊,201119

  [5]張亮.大學生挫折心理成因及教育對策之管見[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12

  範文二: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與教育

  摘要:近年來,我國廣大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問題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青少年因心理承受能力差,無法面對失敗和挫折,從而產生過激行為,導致嚴重後果的事件時有發生,要對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的呼聲日益迫切而強烈。本文在分析青少年挫折心理的成因、行為表現以及挫折心理對青少年的影響的基礎上,提出對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挫折 挫折心理 挫折教育

  一、引言

  情景一:一隻蝴蝶努力掙扎著想要爬出蛹,好心的路人不忍心看到它受這種的痛苦,於是幫他撕開了蛹殼,然而重獲自由的蝴蝶卻拖著無力的翅膀,在地面上掙扎了一番後就死去了。

  自然法則規定:初生的蝴蝶必須要利用在蛹殼中掙扎的機會使體液充盈到翅膀上,這樣才能讓翅膀擁有展開和振動的力量。

  情景二:一隻中年雄鷹,它將經歷150天如鳳凰浴火的痛苦和折磨,然後得到重生。在150天裡,它會用喙去打岩石,直到喙完全脫落,等到新喙長出來,它忍受著痛苦將舊羽毛和不再鋒利的指甲都拔掉。幾個月後新的羽毛長出時,雄鷹又可以展翅高翔。

  自然法則規定:當鷹活到40歲時,喙和指甲已經老化,翅膀也開始鈣化,讓它無法捕捉到獵物,這時它若能夠忍受150天的煎熬,它將重新獲得鋒喙、利爪和輕羽,並繼續享受30年的壽命。

  可見,不能經歷生命過程中的挫折和陣痛,就不能擁有精彩生活的力量。

  二、青少年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

  青少年挫折心理產生的原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具體的講,期望與現實的衝突、社會理想與現實生活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慾望與識別能力低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矛盾等均是其產生挫折心理的主要原因。

  三、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行為表現

  挫折是每個人一生必然經歷的過程,但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遇到挫折後的反應分為理智反應和非理智反應兩大類。

  理智反應表現為:青少年在遭受挫折後,能採取積極進取的態度和妥善的處理辦法,通過調整目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305-0098-01標等來對付挫折。如學生對某次失敗的考試能採取客觀分析失敗原因,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並作出下次努力的態度;對某種上進的願望不能馬上實現採取不氣餒,不放棄,並且以實際行動來爭取的態度。

  非理智反應表現為:當遇到一定程度的挫折,青少年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或者極端的行為表現,具體表現出情緒極度不安,感到自卑,逃避現實,推諉,攻擊他人等過激行為。

  四、挫折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

  一挫折對青少年成長的負面效應

  國外學者對1000多名受到挫折的中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發現被觀察者在行為上表現出的心理和生理反應有25種。1全身緊張;2活動過多;3焦慮不安;4難以入睡;5食慾減退;6小便頻繁;7極願向人訴說;8力求達觀;9有重新檢討之意;10憤怒;11興奮;12極力避免與人接觸;13情緒抑制;14食慾亢進;15苦惱;16顫抖;17腹瀉;18疲憊不堪;19思睡;20煩燥;21噁心;22活動減少;23便祕;24關心身體健康;25嘔吐[1]。從實驗看出:如果一個人遭到挫折時,不能較好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心理上的種種衝突和功能上的紊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挫折對青少年成長的正面效應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青少年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使其迅速成長。青少年在適當的挫折的刺激下,他會感到自己有不足、有需求,從而逐步激發無限的創意和智慧,化危機為轉機。

  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他們很少遇到真正意義上的挫折,他們對生活中的困難都體驗不深,生活中小小的麻煩都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挫折感,長此下去,容易導致其沒有堅強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擊垮了。實際上生活中許多輕度的挫折都是一次很好讓青少年得到鍛鍊意志的機會,當他們能一次次從挫折中很好的走過來,他將變成生活中一個真正的強者。

  五、青少年挫折心理的調適和教育

  一有意識讓青少年進行適當的挫折體驗

  實踐證明,只要我們有意識的培養青少年學生,讓他們學會用一種積極的、正面的方式去面對挫折,他們就可以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面對困難時,不會產生過多的挫折感,能夠用平靜的心態看待生活。因此,在青少年學習生活環境中,教師或者家長可以讓他們盡情展示和鍛鍊自己,放手讓他們獨立處理問題,儘量不要剝奪他們體驗失敗的權利,在其體驗失敗之後,教師和家長可以啟發青少年總結其失敗的原因,進行自我教育。

  二實施挫折心理教育,提高青少年耐挫能力

  每一個人都會在學習生活中遭受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如何保持思路清晰,並能在挫折中成長和改善,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態度。當青少年學生遇到挫折時,教師和家長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挫折的兩面性:挫折既會給人帶來煩惱和痛苦,也能使人奮起、成熟,讓人從中得到鍛鍊,受到教育。在對青少年實施挫折教育時,一定要讓他們充分認識挫折的積極作用,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挫折。

  總之,青少年在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時,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只要發現該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就不要灰心喪氣,而是要鼓足勇氣,加倍努力,克服重重困難,直至最終達到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江蘇教育出版社. 1995

有關女性消費心理學論文
心理健康課結業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挫折與心理健康論文
論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
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
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三篇***2***
談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論文
淺析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論文
情緒與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論文
網路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