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是百依百順,所以導致孩子對父母不尊重。那麼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方法

  一一箇中國父親和一個英國母親

  一位中國父親是一個公司的老總。平時不苟言笑,對下屬也十分嚴厲,大家和他相處都小心翼翼。然而他對自己的兒子卻唯命是從。他的兒子是一個非常沒有禮貌的年輕人,總愛惹是生非。每次他想辦法把兒子介紹進朋友公司工作,那個“男孩”幹幾個月甚至幾天就離職了,這位父親為此得罪了不少朋友,以至於沒人願意再幫忙接收這個年輕人。

  即便父親已經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脈關係幫兒子找工作,這個兒子卻並不領情,埋怨父親總給自己找一些“低端”的工作,工資不高、工作辛苦或者沒有前途。然而那些工資高或者有前途的工作,沒有一件他有資格去做。兒子這樣無理的行動並未引來父親的反思,反而讓他非常內疚,在兒子生日那天,他為兒子買了一輛豪車以示歉意。

  我們再來看一位英國的母親。

  羅莎在兒子兩歲的時候和前夫離婚,此後又經歷了一段婚姻,但並不幸福,不久又再次離婚。兩次失敗的婚姻讓羅莎很絕望,兒子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到兒子青春期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已經完全無法控制孩子了。那時孩子經常逃學,夜不歸宿,或者帶一些奇怪的朋友回家住,她已經沒有辦法干涉。每次問兒子在做什麼,他就嫌她煩。如果問得太多,兒子會把她趕出臥室,或者威脅她要離家出走。她很怕失去兒子的愛,完全不敢忤逆他。

  這兩個案例可能很極端。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會走到這一步,但有一個現實卻不能忽視——現在的孩子似乎更加“叛逆”了,也更加不懂得“尊重”別人。

  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將會面臨相當緊張的人際關係,以及並不和諧的婚姻關係。

  二來自孩子的“家庭暴力”

  過去我們都認為,孩子害怕父母,但現在真實的現狀卻是——父母越來越害怕自己的孩子。過去一個世紀,家庭的關係似乎發生了倒轉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從絕對的家長權威制,到現在常見的孩子被嬌縱,父母權威越來越弱。

  為什麼會這樣?

  現代的父母都更加開明瞭,他們希望孩子有一個更加自由的成長環境。同時,現在社會中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呼聲也幾乎一致偏向於“不要責罵、責打孩子”,家長對於孩子的管教越來越“溫和”。此外,有些爸媽童年的時候可能沒有受到自己父母的良好照顧,他們對孩子的寵溺有加,也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補償,比如,“我小時候父母總是不能滿足我,我現在要儘量滿足自己的孩子。”

  越少對孩子說“不行”,越來越害怕傷害孩子的感情,“叛逆”、“難以管教”的孩子越來越多。

  美國一位兒童心理問題諮詢師Sean Grover,提出了一個觀點——來自子女的家庭暴力。

  當我們說“家庭暴力”的時候,我們想到的可能是來自於伴侶的“暴力”,但是家長有沒有注意到來自於自己孩子的家庭暴力呢?

  那個你曾今可愛的小天使,某天開始對你冷言冷語,甚至辱罵嘲笑,一旦你沒滿足他們的要求,就發脾氣或者對你使用冷暴力甚至威脅,你非常恐懼失去他們的愛,不知道除了想辦法“滿足”他們還能做什麼。

  你們的關係變成一個施虐者和受虐者的關係,你還覺得沒有問題?

  你可能會覺得沒問題,因為那是你的孩子。Sean Grover發現,很多正在遭受這種暴力的家長會為孩子的行為找藉口,甚至責怪自己不好。

  Sean Grover認為,孩子對父母的這些不尊重的行為,反映出了一種消極的親子關係,其實並不正常。

  三什麼樣的父母會培養出“暴力”的孩子?

  無論多麼和睦的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間都有衝突。它是兩代人之間的衝突,是一個時代與另一個時代的衝突,誰都無法避免。

  衝突並非不好,叛逆在成長的階段中是值得鼓勵的現象。因為,孩子在成長中通過“反抗權威”這種行為,形成“自我”,為他們今後漸漸脫離父母做準備。同時也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身份”定位。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成一個太“溫順”的人,因為太溫順,會被別人欺凌,從而可能導致焦慮障礙或者抑鬱症。

  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開始試探父母的“界限”。如果家長設定了自己的界限,孩子就會知道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越界”。相反,如果孩子在試探父母界限的時候,父母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界限,或者一再後退,孩子就會開始越界,直至“暴力”。

  試探界限行為有“頂嘴”,打破父母設定的規則,不再按時回家等等。

  但是否試探界限、開始有反抗意識的孩子就一定會變成對父母採用“暴力”的孩子呢?

  絕對不是。

  那些最終會對父母“家庭暴力”的孩子,其實是父母一手栽培出來的。

  Sean Grover發現,有三種父母會養育出“暴力傾向”的孩子。

  內疚型父母——他們自己的生活出了問題,比如生病、財務困難、和伴侶離婚等等。他們為此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孩子。為了減輕內疚感,他們會給孩子太多自由,各種補償,毫無限制。

  焦慮型父母——這種父母總是擔心很多事情,並且將自己的焦慮不加掩飾的展現出來。他們會對孩子說:“我不相信你。”“你做不到。”之類的話,這些話會引發孩子巨大的挫折感,從而引起孩子的憤怒和對父母的怨恨。

  包攬型父母——這種父母不願意看見孩子經歷挫折,他們不給孩子機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總想做孩子的大英雄。孩子對他們的要求會越來越多,永不滿足。他們給得越多,越難以從孩子那裡獲得感激。

  四如何培養出人格獨立又懂得尊重的孩子?

  其實解決整個問題的根源在父母自己身上,暴力只是家庭不平衡的內在關係的一種表現。

  父母自己的童年經歷以及他們和伴侶的關係,是解決孩子家庭暴力問題的關鍵。

  父母的童年經歷是怎樣的?

  他們以誰為模型在塑造自己的親子模式?

  他們童年的時候被自己的父母暴力對待過嗎?

  他們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否缺位?是否無視他們的需求?

  他們與伴侶的關係和諧嗎?

  婚姻是否讓他們感到很疲倦?很無趣?他們只能期望從孩子那裡得到愛?

  他們把對婚姻的怨恨發洩在了孩子身上?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照顧好自己。你能否照顧好自己,和你能否照顧好孩子一脈相承。當一個家庭內在關係處於失衡狀態,孩子內心很難平和。

  此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父母要明確設定自己的界限。比如,在家裡哪些粗魯的語言不可以使用,做什麼事情必須經過同意等等,如果做不到,後果會怎樣。

  教育孩子尊重父母的建議

  1、給孩子樹立一種“有教養”並且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榜樣。

  孩子會模仿你與他人相處的模式。

  你和孩子講道理,他們大概只能聽進去10%,而你真正做了什麼,他們會模仿到90%。如果你是一個沒耐心,脾氣暴躁,總是採用威脅手段對待別人的人,你的孩子也會變成你這樣,而且第一個針對的就是你。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可能感覺不到,但是當他們長大,漸漸擁有更多能量的時候,這些行為就會表現出來。

  2、瞭解孩子“暴力”對待你的原因

  是否在學校遇到了什麼障礙讓他們非常受挫,所以把你當成了出氣筒?

  是否學習遇到了問題以至於他們隨時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

  如果你能找到他們的焦慮,就能夠減少他們憤怒的頻率。

  3、在家庭裡面建立一個相互尊重的氛圍,永遠不要讓你的孩子不尊重你。

  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情緒是有限的,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裡學會如何用言語表達他們自己的情緒。

  在相互生氣的環節,不要有所反應,快速按下暫停鍵。保持你的領導力,不要採用侮辱的方式回擊。如果此時你也採用“暴力”的方式回擊,你就給自己的家庭創造了一種“暴力”的文化。

  4、和你的伴侶聯合起來。

  如果你和你的伴侶都發現了孩子有“家庭暴力”的傾向,你應該和伴侶聯合起來,共同糾正孩子這個問題。你們如果能達成一致的辦法,這個行為為題很容易解決。

  在一個寬鬆的、溫和的教養方式下,也可以培養出孩子“尊重”別人這個品質,但是,你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你對“尊重”的定義是什麼。

  家長怎樣做才能獲得孩子的尊重

  1、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請孩子給家長做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說:" 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來一下嗎?" 而不要說 " 把那件衣服給我遞來。"

  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你還要記得說一聲 " 謝謝 "。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願意聽家長的話。

  2、多引導,少訓斥。

  家長對待孩子,要像對待成人一樣,不要有一點錯就總是板著臉指責他,而是應該委婉地指出來,儘量避免傷害他的自尊心。

  當然,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對待,對於孩子的壞品行、壞習慣等原則問題,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採用訓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嚴肅地與他談話,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並訂出一些懲罰措施。這樣的態度比打罵責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3、多和孩子交朋友,少窺探孩子的隱私。

  很多孩子都特別反感家長翻看自己的書包,偷看自己的日記。家長的想法沒有錯,因為孩子畢竟是需要父母的教育引導的。但是,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瞭解孩子嗎?有,那就是多和孩子交朋友。

  家長平時應多抽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問一問孩子學校的事情,人際關係情況,對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對於孩子遇到的一些人生困惑,父母要耐心地給他們指導幫助,為他們解疑答惑。

1.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2.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的發言稿3篇

3.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4.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有哪些

5.教育孩子孝敬父母的方法是什麼

教育孩子最成功的方法是什麼
鼓勵孩子的勵志語錄_激勵孩子的經典語錄
相關知識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如何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有哪些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怎麼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如何教育孩子尊敬老人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尊重老人
如何教育孩子重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