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國的茶文化對人們的價值影響已經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文化形式,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茶文化室內空間設計研究

  摘要: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旅遊成為了時下備受歡迎的休閒方式之一,無論對個人和社會經濟都有深刻的影響。旅遊產業的室內設計常常備受忽視,好的室內設計不但能使美景名勝錦上添花,更能將當地的特色完整地向旅客詮釋,帶給顧客更好的旅遊體驗。將茶文化和旅遊休閒度假產業的室內空間設計融合,既能帶來美的提升,又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本文首先以中國傳統視角分析茶文化室內空間設計的審美內涵,並對當前旅遊休閒度假產業的室內空間設計現狀進行分析,最後就旅遊休閒度假產業的茶文化室內空間設計提出幾點看法,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關鍵詞:

  旅遊休閒度假產業;茶文化;室內空間設計

  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不僅止於品茗,更將它的靈魂滲透到藝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又和各種中國傳統哲學融合而形成獨特的室內設計風格。中國國民的價值追求和生活態度受儒、釋、道的影響最大,茶文化承載了儒、釋、道內涵,品茗行動代表的是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更加是一種審美行為,深深地影響到室內空間的設計,茶文化折射出的在室內設計的獨特審美內涵,在儒、釋、道中也有不同的解讀。我國目前旅遊度假產業對待室內空間設計較為忽視,新時期下也需要給予更多的重視。

  1中國傳統視角下的室內設計

  1.1儒家的“敬”和“和”

  茶湯因為其獨特的苦後回甘,令人心靈澄明、心境平和。在某種意義上,儒家的中庸之道與之相契合,對於儒家改良社會的核心宗旨有促進作用,自然而然儒家便把“仁禮”思想引入中國茶文化。唐代韋應物把茶稱為:“性潔不可汙”,宋徽宗十分喜愛飲茶,曾經在品茗後寫下“清和淡潔,韻高致靜”的句子。在儒家名士品茗時可以看出傳統儒家在室內設計上的取向是協調、清潔和嚴整,這裡體現的是一個“敬”,而另一方面的樸素和安靜體現的即是一個“和”。

  1.2道家的“清”和“幽”

  茶葉產於天然的環境,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可以使道士更好地養生修道。所以,道家賦予茶淡泊和返璞歸真的神韻,這種自然和寧靜的追求符合道觀的空間設計。茶是大自然的產物,受日月雨露的滋潤而生,因而與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精神不謀而合。很顯然,從這一層面出發,飲茶環境符合道觀“清幽”化的空間設計。

  1.3釋家的“空”

  茶聖陸羽出自身於佛門,他對茶的評價是:“宜於精行儉德之人”,僧侶畢生的追求不過從精行中求得功德圓滿,自然屬於“精行儉德之人”。茶湯清淡潔淨,這和佛教提倡的寂靜淡泊和清心寡慾的人生哲學相契合。另一方面,佛教禪宗提倡“頓悟”和“明心見性”,而茶具有令人心靜和節制的功效,這就促成了“茶禪合一”。空靈幽遠的佛家在空間設計的審美體現在“空”。

  2旅遊度假休閒產業室內設計的現狀

  2.1多數旅遊度假休閒產業注重景觀質量,而忽視室內設計

  多數旅遊度假休閒產業都擁有自己依靠獨特的自然環境,比如飽含歷史底蘊的旅遊景區、壯觀的山水和美麗的海邊等景觀,而遊客也常因為優越的外部環境而前來度假遊玩。國內很多度假村都著重構建室外景觀,而往往對室內設計過於敷衍,顧客的選擇相對較少,讓人容易產生視覺疲勞,這對於旅遊體驗大大折減。

  2.2多數旅遊度假休閒產業的室內設計缺乏特色

  現代較多的旅遊產業多數將顧客定位在高階客戶,所以在室內設計上都熱衷於各種各樣高階化的現代設計,裝飾上也追逐奢華,力求給顧客呈現出滿目現代、奢華的視覺效果和旅行體驗,這使旅遊度假產業室內設計的文化素養層次低下。產業內的一味追風,使多數旅遊產業的室內設計和運營方式趨於相同,產業趨於單一的模式化,缺乏設計上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中國特色被這股現代浪潮所淹沒,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出彩的特色。

  2.3多數顧客對旅遊度假休閒產業的室內旅遊滿意度不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室內的“回家”的理念設計早已不再吸引遊客,多數遠赴旅行的人,都希望能在旅行過程中充分體驗未知和新鮮的事物,而當前的旅遊產業室內設計,多數跟不上顧客物質和精神追求的腳步。奢華高階的現代室內設計,給顧客帶來的不但是高額的入住費用,還有單一無趣的入住體驗,在同樣的價格下,大部分遊客會選擇有特色的、具有情調的室內設計風格的酒店。另一方面,當前的旅遊度假休閒產業很少將旅遊體驗帶入室內,遊客在旅遊行程中難以盡興。此時將具有當地特色或者傳統特色的專案引入旅遊度假產業的室內,能大大提升顧客的旅行體驗。

  3茶文化與旅遊度假休閒產業室內空間設計的融合

  當前的旅遊度假休閒產業室內設計應該以人為主,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存需求和體驗需求進行充分的考慮,有創造性地對旅遊產業的室內設計進行改善,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遊客的精神需要。

  3.1茶文化與旅遊度假產業室內設計在色彩上的融合

  當前的室內空間設計常常因為過於追求“溫馨”而使得色彩太豔麗,室內光環境令人覺得太耀眼,旅遊室內空間的色彩會對人視覺有強大的衝擊,色彩刺激下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和心理感受。在旅遊度假室內的色彩方面,我們可以採用儒家茶文化中的“和”來進行設計,比如採用稍淡的牆色和簡潔的木地板來進行裝飾,走進室內,一份雅緻簡潔的氣息便會迎面而來,而一片淡泊和自然也能讓人身心放鬆,充分享受和品味遊玩的歡愉;也可以採用道家茶文化裡的“清”來進行色彩設計,在室內設計中主要採取黑、白和灰的色彩,配上白色的雕花窗門和潔淨的窗簾,一種崇尚自然的風格便出來了。

  3.2茶文化與旅遊度假產業室內設計在傢俱上的融合

  每一個空間都能給人帶來一定的空間感受,而每個空間形象又給人傳達一種特定的空間特性。在室內設計中,傢俱有著分割空間的作用。良好的空間分割不但能充分地利用空間和方便使用,還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當前的旅遊度假產業室內多數採用標準的“酒店式”設計,千篇一律,讓人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我們可以引入茶文化裡的“敬”,採用儒家茶文化中的“協調”和“嚴整”來設計客廳,比如我們可以選擇簡練、統一、素雅傢俱來進行陳設,在客廳擺放一個白色沙發和傳統的胡桃木桌,桌子上擺放一副茶具。這樣的簡約擺設能讓客廳充滿樸素和嚴謹,四處散發著整潔和秩序的美,空氣中瀰漫著傳統儒家和茶道融合的淡淡幽香。再比如休息室這方面的設計,臥房的用途主要用於休息,所以空間上不適宜佈置太多的東西讓人“著相”,應該多往沉思和寧靜的方向引導,我們可以引入佛家茶文化中的“空”來進行設計。睡房除了基本用品外不應當擺設太多的物件,衣櫃、書桌和妝臺也應該儘量選擇比較暗沉的顏色,桌上可放香合和薰爐等小器具,這一切“空”的對映,可以將人很快帶入睡夢和冥想之中。休息室也可以採用道家茶文化中的“幽”來進行設計,道家的寧靜、清幽同樣能幫助人回到原始的生理需求———睡眠,我們可以採用一張八仙桌和背靠椅,再加一張***床來設計休息室,再襯上白色的窗簾和土黃色的牆體,靈動自然的一切能給人帶來自然、寧靜和祥和的感受。而對於各種過渡型的空間裡,比如走廊、過道和樓梯間的設計,設計者不妨運用佛家茶文化裡的“空”來加以設計,採用獨特的疊套的圓形窗戶和淡灰色的牆體,在牆體上再掛上幾幅冥想、睡臥的畫,能一路讓人體會到無限的禪意和思考。

  3.3茶文化與旅遊度假產業室內設計在茶室整體上的融合

  當前的旅遊度假休閒產業的室內活動很少,很多人會感覺旅遊的樂趣全在於景點而不在室內,而遊玩後缺少一個從景點到住處的過渡區,供人們休息和調整身心。旅遊產業可以在當中加入一些富有創意和內涵的過渡區,比如茶樓,它是一種由茶藝和建築形態結合的茶文化形式。

  3.3.1旅遊度假休閒產業的茶樓色彩和風格

  在茶樓的設計中,將中國古典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將中國的古典元素和傳統符號以現代的手法和現代的材料來進行表現。茶樓的色彩可以採用傳統茶樓的風格,白牆紅柱加上典型的木製桌椅,在牆體和窗戶的色彩選擇上應當選用自然純粹的木色,夜間搭配淡黃色的燈光。室內的整體暖色,讓人在品茶又品味溫馨,古典風格的雅緻茶樓不但是景區和住處的一個過渡區,又是觀景後的另一份悠閒觀光。

  3.3.2茶樓的空間設計

  茶樓的內部空間設計,可採用客棧式和大小包廂並存的形式,拉近與旅客之間距離。而大的包廂能為工作的朋友提供一個安靜的溝通環境,小的包廂則能給親朋好友提供一個新的小家,一同談天說笑,感受感情沐浴下的溫馨。

  4結語

  綜上所述,茶文化與旅遊度假休閒產業室內設計的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旅遊度假休閒產業從業者應多注重以人為本,提高服務質量,在當中適當新增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元素,才能在發展中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特色,保持自身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於曉菲,張琳.論茶文化在室內空間藝術中的運用———以中國傳統茶樓設計為例[J].中國包裝工業,2012***19***:28-29.

  [2]李菖春.旅遊建築室內裝飾設計的美學表現[J].旅遊縱覽月刊,2015***1***.

  [3]邱族周,邱尚周.茶文化與當代室內空間設計[J].傢俱與室內裝飾,2007***12***:48-49.

  [4]王玉鳳.中式元素在茶樓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12***:294-294.

  [5]劉洋.儒家文化在酒店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旅遊縱覽月刊,2012***5***.

  2

  茶文化對外交流與人才培養

  摘要:

  對文化來說,語言是其傳播的載體和途徑,只有消除語言上的差異,才能從根本上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有效交流。因此,翻譯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所承擔的作用和價值就遠遠大於其他形式。所以,需要我們通過體系化的教學活動,培養翻譯人才。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對於茶文化來說,其在進行翻譯和語言轉化時,需要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層次認知,只有全面瞭解這一文化體系,才能實現精準翻譯。本文擬從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及特點分析入手,結合翻譯人才培養的要求,進而從茶文化對外交流視角分析翻譯人才培養的相應思路。

  關鍵詞:

  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翻譯人才;培養思路

  隨著人們飲茶習慣逐漸成熟,茶文化對人們的價值影響已經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文化形式,通過對傳統茶文化的研究,能夠讓我們尋找到優化自身價值理念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可以說,中國傳統茶文化作為重要的文化財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斷髮展的今天,也極具學習和應用價值。當然在全球一體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背景下,各種文化之間交流融合不斷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及特點分析

  我國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從神農氏嘗百草開始,我國曆史上就已經有了關於茶的記載,茶在產生初期更多承擔的是醫藥和祭祀的功能。但是自唐朝以來,隨著種茶、製茶工藝水平迅猛發展,茶葉就逐漸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來越多的人將飲茶作為自身一種生活習慣。因此,茶葉對於人們的生活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茶葉不僅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在飲用過程中,與各種文化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文化———茶文化,可以說中國茶文化的形成不僅詮釋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同時更是對我們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認知進行的體系化改造。當然在中國茶文化體系中,有很多專屬名詞,這些名詞的內涵和意義轉化就必須在掌握相關翻譯知識和技巧的同時,通過自身對茶文化的全面瞭解,進而準確翻譯。文化形成的基礎是社會發展和生產力推動,任何一種文化形式,其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時代特徵,對於我國茶文化來說,其形成更是幾千年中華文明推動的結果。想要有效傳播和交流我國茶文化,就必須對其特徵進行全面有效認知。我國茶文化首先具有融合特徵,其中融入了很多積極向上的內容,尤其是融入了各種積極的意識形態。因此對茶文化來說,在今天仍然具有傳承價值和意義。這些內容大多經歷了幾千年的傳遞和發展,它所包括的內容已經遠遠超過了其表面意思。因此在對這些內容進行翻譯時,就不能依據中英對照來進行翻譯。茶文化傳入西方國家和地區後,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而中西方茶文化之間是存在明顯差別的。無論是內容,還是表達的含義都有著實質性差別,所以在對這些內容進行翻譯交流時,不僅要結合我國茶文化內涵,同時還要對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進行有效分析,通過對其差別進行有效鑑別,進而實現茶文化對外交流的理想目的。

  2翻譯人才培養的要求分析

  在世界融合交流不斷深化的當今,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交流、融合進一步推進,想要實現各種文化內部資訊有效傳遞,不但需要合理消除不同文化語言之間的差異,更為重要的是要選擇較為合適的文化傳播載體,通過對各種不同型別的文化進行全面認知,進而實現其融合目的。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斷深化的今天,英語作為主要應用語言,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範圍,同時也有著更為深遠的影響力。可以說,現階段,我們要想準確、全面瞭解和認識世界,就必須合理有效使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從目前茶文化交流傳播狀況看,由於專業翻譯人才的相對不足,已經制約中國傳統茶文化發展融合。因此,我們必須結合實際需求,全面探索翻譯人才培養機制。而想要培養理想人才目標,需要做到:首先,牢牢結合翻譯活動的客觀要求,培養學生掌握翻譯過程中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巧。翻譯作為一項語言活動,做好該項工作的前提是豐富的知識儲備糧和靈活的翻譯技巧、思路。因此,做好翻譯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是引導其形成紮實的基礎。只有這些人才掌握了相應的翻譯技巧和知識,才能對整個翻譯過程進行有效把握。其次,翻譯人才培養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培養其掌握多樣內容,全面提升知識儲備和視野。在多元文化迅猛發展的今天,知識資訊更新的速度已經超出了以往人們的想象和儲備。如果翻譯人才仍然停留在傳統知識體系中,那麼將無法適應迅猛發展的新時代。因此,要積極收集新的知識內容,做好對翻譯人才知識體系的全面儲備,通過更新翻譯人才的知識儲備資源,從而滿足對外交流迅猛發展的客觀需求。最後,當前在翻譯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從某種程度上看影響了文化對外交流活動的有效開展。首先,翻譯人才在培養過程中,過多強調其技能應用培養,忽略了對這些人才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多數情況下,其人才培養活動都是從功能需求視角出發的,由於缺乏對人文內涵的全面認知,以至於很多人才即使掌握了翻譯技巧和知識,但卻缺乏相關文化積澱,以至於對整個翻譯內容和過程把握不透。其次,實際上,文化對外交流翻譯過程中,很多時候,並不能直接依賴翻譯技巧和理論,翻譯的前提是意思和內涵的傳遞,因此,需要對整個翻譯過程的各個情況進行有效瞭解,通過靈活應用音譯和意譯等各種方式,從而實現對整個翻譯活動的有效表達。對於語言交流而言,其基礎是內容的關聯和認同,因此在翻譯人才培養時,必須注重培養其對各種翻譯情況的瞭解和認知。最後,目前翻譯人才培養過程中,缺乏構建相應的承載機制,也就是說整個培養過程,不能脫離文化機制來開展翻譯活動。隨著全球文化交流程序不斷加快,如今我們在培養翻譯人才時,必須引導其瞭解各種文化,認知各種文化的差異,通過培養其掌握相應的理論技能,從而實現對外交流這一目的。

  3基於茶文化對外交流視角分析翻譯人才培養的思路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傳播的核心。而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不僅我國有茶文化內容,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形成了相應的茶文化體系。因此在進行茶文化對外交流過程中,其前提就是理清中外茶文化之間的差異。其核心則是培養掌握翻譯知識和技巧,瞭解傳統茶文化的專業翻譯人才,可以說翻譯人才在整個茶文化對外傳播交流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中國茶文化在進行跨語言交流時,如何才能消除語言上的差異,就需要通過開展體系化的翻譯活動,當然從文化交流需要看,培養體系化的翻譯人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思路。通過培養專業翻譯人才,不僅能夠有效傳遞中國茶文化,更重要的在於能夠讓傳統茶文化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但是我們在進行翻譯人才培養時,必須認識到由於文化和語言上的差距,想要做好茶文化有效交流,不能僅僅依靠機械、客觀的翻譯理論和方法,其前提應該是對傳統茶文化進行全面有效的認知和了解。培養翻譯人才應該注重把握三點,一是不僅要教育其掌握必要的翻譯基礎和技巧,同時也要引導其學習和了解茶文化內容。在翻譯人才培養過程中,很多人都能認識到翻譯技巧和理論培養的價值和重要性,但是對茶文化內容的瞭解程度遠遠不夠,事實上,茶文化的內涵極其豐富,如果翻譯人才對其缺乏必要了解,那麼整個語言交流過程很難實現其目標和效果。其次,要構建基於茶文化知識教育的翻譯教學理論體系。茶文化知識是一種知識體系,而翻譯則是一種技巧,如果將兩者割裂開來,不僅無法達到其原有目的,甚至很難讓翻譯人才對兩者聯絡形成正確認知。因此,必須將翻譯教學與茶文化知識教育融合開展。比如針對翻譯教學的相關內容和技巧,要選擇合適的茶文化素材進行示範教學,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案例中瞭解兩者的特點。最後,隨著全球文化交流不斷深化,如今茶文化不僅在我國具有相應形態,在西方國家也有茶文化內容,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地區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體系。而在茶文化對外交流活動開展過程中,就必須有效辨析兩者差異,通過有針對性的講解,讓人們瞭解這兩種文化的差別和不同,從而加深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真正瞭解和認知。當然在培養翻譯人才時,也要讓其認識到中西方兩種茶文化內涵及形式上的差別和不同,從而實現茶文化對外交流的目的。

  4結語

  我國有著成熟的茶文化體系,不僅包含豐富深厚的物質資源,同時也有著極為深厚的精神內涵和價值體系,可以說,我國的茶文化體系就是我國文化的濃縮和精華,因此想要全面深化了解我國文化,其必然需要對中國茶文化進行了解。隨著全球交往不斷多樣化,多元文化交流已經成為文化融合新常態。傳統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其傳播過程中,不僅要認識到其具體價值,同時也要對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進行有效界定,通過培養掌握翻譯技巧、理論和茶文化知識的人才,從而實現傳統茶文化的有效傳播和交流。

  參考文獻

  [1]肖穎.中國茶文化對外交流與翻譯人才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2***15***:147-152.

  [2]孫鶴.淺析中國與英美飲茶文化比較研究[J].教學研究,2013***6***:77-79.

  [3]史芳輝.文化對外傳播與非通用語種翻譯人才培養[J].中國翻譯,2013***14***:322-326.

  [4]廖寧.優秀文化對外傳播與翻譯人才培養[J].教育科學,2014***2***:226-233.

  [5]朱芬.為文化走出去戰略鋪路—翻譯工作座談會側記[J].對外傳播,2015***4***:95-99.

 

中國的茶文化英文作文
中國茶道的知識
相關知識
論述中國的茶文化的歷史
論中國茶文化論文的摘要
中國的茶文化的論文
中國的茶文化論文
中國的茶文化視訊
中國茶文化論文賞析
中國茶文化論文欣賞
中國茶文化論文範文
用英語說中國的茶文化
中國古代茶文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