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小暑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大暑是夏天的最後一個時季,同時大暑之後的天氣也十分的炎熱。那麼大暑小暑該怎麼養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大暑養生介紹

  大暑時節,炎熱的程度到達高峰。在日常起居上,睡眠要充足,不可在過於 睏乏時才睡,應當在微感乏累時便開始入睡,並且睡眠蒔不可做劇烈的運動。睡時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漸進入深層睡眠。不可露宿,室溫要適宜,不可過涼或過熱。房中也不可有對流的空氣,即所謂的“穿堂風”。

  早晨醒來,要先醒心,再醒眼,並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氣功,如熨眼、叩齒、鳴天鼓等,再下床。早晨可到室外進行一些健身活動,但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溫度亦不可太低。

  眾所周知,面板覆蓋在人體表面,具有保護、感覺、調節體溫、分泌、排洩、代謝等多種功能。在人體面板上百萬個汗毛孔,每天約排汗1000毫升。每毫升汗液組要依靠面板表面蒸發可帶走246焦耳的熱量。當外界氣溫超過35攝氏度。人體的散熱主要依靠面板汗液蒸發,加速散熱,使體溫不至過度升高。大暑節氣中,大街小巷有些人光著脊樑,誤以為這樣涼快,其實並非如此。此時若光著脊樑,支膚就會從外界吸收熱量,且不能通過蒸發的方式達到散熱的目的而感到悶熱。

  風邪可引起多種疾病,傷人常在不經意之間。大暑時節天氣悶熱,晚上也酷熱難耐。有些人喜歡納涼至深夜,甚至貪涼而露宿於外;或睡於電風扇下,直吹取涼。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中醫指出:“夏夜避風如避箭”夏季雖熱.但仍陰氣逼人,下半夜風也很涼,尤其在室內過道的風力比較大。而夏季人體面板毛孔開洩,人睡之後,肌體抵抗力較弱,極易遭受風邪的侵襲。

  在談到夏季如何養生時,《理虛元鑑》作者汪綺石在書裡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溼。”這裡指明瞭夏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溼邪。長夏是每年陰曆六月,大暑時節正當長夏。長夏最適宜養津液。這樣不但能安度盛夏,對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也大有好處。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麗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黃帝內經》裡所指出的“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保護體內的陽氣,飲食宜減苦增辛。

  大暑養生的方法

  精神調養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急躁焦慮,無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情形,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 守“靜心養生”的原則,保持心境清靜,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對待,切莫大喜大怒。要預防“精神中暑”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自我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處於大 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高山流水,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起居調養

  大暑溼熱交蒸,人們易因高溫高溼使汗液不易蒸發,或是高溫造成 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而發生中暑。因此,大暑時節,起居調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出門時避開烈日, 同時要適當補充水分,以感身心舒適為宜。體質寒的人應以熱飲為主。

  大暑時節,雖天氣炎熱,但陰氣也開始增長,人體腠理疏鬆,臟腑內裡空虛,此時若貪涼,或久臥空調房間,或過度飲用生冷、瓜果、甜膩之品等,易造成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運動調養

  在炎熱的大暑時節,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鍊,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運動。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過於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同時在運動過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

  飲食調養

  大暑時飲食應清淡、多樣化,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多食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並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 開胃。可多食綠豆、百合、黃瓜、豆芽、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時也可配合藥膳進行調理。

  小暑養生的方法

  第一關:養陽

  都說“春夏養陽”,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為何還要養陽呢?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溫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長時間在空調房裡,要注意關節的保暖,並且隨時通風,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此外,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復發,如哮喘、支氣管炎等。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第三關:飲食

  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溼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溼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等;可適當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儘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關:睡眠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建議: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出相應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質量的睡眠。睡眠時間不夠,可以通過午睡補充。最好平躺,不要趴著睡。

  第五關:健身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夏天出汗多,不宜運動。其實,夏季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只是要注意不應在烈日下運動。同時,由於夏季運動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建議:短距離的健走、游泳、太極等是最適合酷暑時節的運動,可以起到平心靜氣、緩解壓力的作用。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晚練不宜過晚,以免影響睡眠。

大暑養生四個禁忌千萬別犯
大暑天養生的方法
相關知識
小暑時節養生5大關
小暑節氣養生六大禁忌
大暑小暑養生
關於小暑節氣養生禁忌的諺語
大暑時節養生飲食注意事項和方法
小暑節氣養生的食譜有哪些
大暑節氣養生食譜
小暑節氣養生食譜有哪些
小暑時節養生吃什麼好
大暑節氣養生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