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地黃的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地黃以根莖供藥用,具有強心、利尿、鎮痛、降血糖及保護肝臟等功效,其在全國各地均可栽培。那種植地黃的方法有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選地整地。

  宜選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於頭年冬季或早春深翻土壤25釐米以上,每畝同時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3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作基肥。然後,整平耙細作畦,一般畦寬1.3米。特別注意的是地黃不宜重茬,這也是選地上應注意的關鍵措施。

  二、選種栽種。

  一般栽培地黃以根莖作為繁殖材料,生產上稱'栽子'。地黃的'栽子'一般選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這是因為'倒栽''栽子'作種用時,地黃產量高、質量好、且能防止品種退化。在栽前,將'栽子'去頭斬尾,取其中間段。然後截成3-6釐米長的小段,每段要留二至三個芽眼,切口沾以草木灰,稍晾乾後下種,一般種植密度行距30-40釐米,株距25-30釐米,在整好的畦面上挖深3-5釐米的***,每穴橫放'栽子'1-2段,覆蓋拌有糞水的火土灰1把,再用細土蓋與畦齊。每畝需'栽子'40-60千克。注意選種時要儘量使用'倒栽''栽子',避免使用小商品,同時'栽子'要摘除掉'老母子'。即上旬栽的種栽。

  三、 栽培技術:

  ①溫炕育苗:3月上旬,選背風向陽地塊作苗床,北高南低,北面作高30釐米、寬20釐米的牆,南面與地面平,北牆和南牆相距2米,長度根據栽培面積和種栽數量而定。把床內表面30釐米的土取出,更換經消毒後摻有土雜肥的細砂壤土,造好苗床。將種莖截成3~4釐米長的小段,用生根粉浸泡半小時,撈出晾乾,按株間距2釐米平擺於苗床上,灑水使土壤溼潤,覆土1.5釐米,苗床上蓋塑料膜,膜上蓋草苫,早揭晚蓋,保持床內溫度20度以上,一星期左右出苗,苗高7~8釐米,有10片葉時,可掰下作種栽培大田。繼續蓋膜保護管理苗床,可連續收穫二茬、三茬種栽。其實地黃溫炕育苗方法和傳統的地瓜陽畦育苗基本相同。

  ②苗莖栽培:在選擇的土地上,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深耕耙勻,作成寬1.2米的高畦或高壟,畦溝寬30釐米,四周開排水溝。在畦上按行距35釐米,株距18~25釐米,把苗莖栽入地下3~4釐米,封土成堆,外露1~2釐米莖尖。栽後保持土壤溼潤,3~5天苗既成活。

  ③種莖直栽:春栽地黃在日均溫度穩定13度時栽種;夏栽地黃在小麥收割後及時栽種。其栽培方法和苗莖栽培相同,栽種時在畦上按株距15~18釐米挖3釐米深的穴,每穴放種莖1~2段,覆蓋拌有糞水的草木灰1把,再蓋土與地面平,每畝約需種莖40公斤。

  四、田間管理

  1.幼苗期管理

  ***1***中耕除草

  4月底到5月初,苗期管理上主要以中耕除草為主,在地黃出苗的這段時期內,雜草也在生長,為了保證苗齊苗全,必須及時將田間的雜草除去,用小鐵鋤把草鋤去,以防雜草爭光爭肥,影響地黃的正常生長,同時壟兩側要進行鬆土,鬆土深度要合理。幼苗期,苗小根淺,注意不要鬆動根莖處,防止損傷根莖。

  ***2*** 間苗定苗

  在苗高3~4釐米時,幼苗長出2~3片葉子,這時,要及時間苗。由於根莖有2個以上的芽眼,可以長出多個幼苗,如不及時間苗,會因營養不集中而影響根莖後期的發育。間苗是要留優去劣,每穴留1~2株幼苗。如發現缺苗時可進行補苗,補苗最好選擇陰雨天氣進行。移苗時要儘量多帶些原土,補苗後要及時澆水,這樣有利於幼苗成活。

  ***3***施肥澆灌

  地黃是密植作物,所以,施肥一定要跟上,才能滿足植株的營養需要。不但要施足基肥,還要適當追肥,幼苗出齊後,將複合肥開溝施在植株旁***或在間苗後每畝施入過磷酸鈣100千克、腐熟餅肥30千克,以促進根莖發育膨大,封行時,於行間撒施1次火土灰***,保證地黃在生長時所需的養分,加強根部的藥性。追肥後,要及時澆水,滿足地黃生長對水分的需要,使植株能夠充分吸收養分。

  2.生長期管理

  ***1***中耕除草

  6月上旬地黃進入了生長期,在生長期中,根系發育迅速,加強中耕,是促進根系深扎,控制植株徒長,獲取較高產量和質量的有效措施。中耕要做到:雨後或澆水後必鋤,保持土壤疏鬆,防止土地板結。有草必鋤,防止雜草叢生。一般生長期要求中耕4—5次,中耕的深度,要逐漸加深。但一定注意不能一次耕得過深,特別是天旱墒情差時,一次中耕過深,會掀起大塊、損傷地黃根部過多,透風跑墒,對地黃生長不利。地黃莖葉封壟後,只拔田間雜草,不再進行中耕。

  ***2*** 摘蕾

  為了減少開花結果消耗養分,促進根莖生長,當地黃抽蕾時,應結合除草將花蕾摘除,並去除分枝。提倡一株一個苗,將多餘的芽尖摘掉,以免消耗養分,也不致於使植株過分擁擠,保留一定的生長空間,才有利於植株的健康生長。8月份當底葉變黃時,要及時摘除黃葉,保持田間清潔。

  ***3***施肥澆灌

  地黃在生長期,追肥應該儘早進行,生長前期為促使植株健壯,應以追施氮肥為主,生長後期為促進根莖生長,提高藥性,應以增施磷、鉀肥為主。這樣可以促使葉片迅速生長,有利於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儘早使有機物輸送到跟部。植株長出10片葉子、高達6~10釐米時,每畝追施豆餅75~100千克或硫酸銨10~15千克。在植株旁沿撒施。注意:肥料不可黏附在葉片上,以免燒苗,傷害植株。

  每次施肥後要及時澆水,以利於養分的充分吸收。

  七月中下旬至九月上旬,塊根膨大發粗,有姜疙瘩出現,含水量最高,這個時期是爭取產量的最關鍵時期,也是管理的最重要時期。這個時期正是高溫多雨季節,也是病害最容易發生的時期,一旦造成澇害,塊根容易腐爛發生根腐病,產量會嚴重下降,甚至絕收,所以應及排澇施肥,一般每畝施尿素15千克。

  噴施多效唑,可以增加地黃葉綠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強度,降低根莖中的酸性酶,提高地黃根莖中可溶性糖和庶糖的含量。

  ***4***除串皮根。地黃除主根外,還能沿地表長出細長地下莖,稱串皮根,這些串皮根損失較多的營養,應及時剷除。

  五、注意預防病蟲害 。

  地黃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輪紋病、枯萎病,這些病一般於5月上旬開始發生,6-7月發生嚴重,應注意及時防治;蟲害有紅蜘蛛、地老虎、蠐螬等,這些按常規方法除治,注意選擇藥劑時應避免使用高毒農藥。

  ***1***白粉病

  白粉病在各地均有發生,夏季侵染葉片。被害葉片初期發生黃綠色斑點,以後在斑點上產生近圓形的白色粉斑,最後擴大,葉片上覆蓋上一層白粉,嚴重時葉片早期脫落。

  防治的方法是:用75%甲基硫菌靈殺菌劑或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在植株上噴灑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施2~3次就可以痊癒了。

  ***2*** 斑枯病

  地黃斑枯病主要危害地黃植株的葉部。大田發病盛期為7~8月份多雨季節。通常植株下部的老葉最先發病,陸續向上部葉片蔓延。病斑初期為水漬狀圓形小點,以後逐漸擴大。發生嚴重時,許多病斑連成一片,葉片很快枯黃脫落,植株早衰,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在溫暖高溼,陽光不足和土壤缺肥時最容易發病。

  防治的方法是:採用無病區的種根留種,可減輕下一代地黃的病害。

  發病初期,連續噴施75%甲基硫菌靈殺菌劑5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施2~3次就可以痊癒了***或斑枯病用65%可溼性代森鋅600倍液噴治***。

  ***3***枯萎病

  地黃枯萎病又叫根腐病,主要為害植株的根和根莖部,初期在近地面根莖和葉柄處呈水漬狀腐爛斑,病株逐漸向上蔓延,最後全株葉片枯死。

  防治的方法是: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雨季要注意排水以及種根的藥劑處理,可控制本病發生。

  發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噴施,加大噴施量,保證藥液滲透到莖的基部,間隔10~15天1次,連續噴施2~3次,就可以抑制和減輕本病的發生***或用50%退菌持1000倍液澆注***。

  ***4***蟲害可用90%的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或用低毒無公害的農藥防治。

  ***5***菜青蟲,菜青蟲危害地黃葉片,吸取養分,嚴重時整株死亡。可用阿維辛800倍液噴殺,對地上害蟲防治效果較好。

  六、採收加工。

  春栽地黃於當年11月前後地上莖葉枯黃時應及時採挖。採挖時應在畦的一端開35釐米的深溝,順次小心摘取根莖;加工地黃利用專門的烤爐將其加工為熟地,即成商品。

  1.地黃的採收

  地黃葉子、花、根莖都可以入藥。地黃葉在地黃生長後期,選擇健壯、無病害的植株,適當摘取部分葉片,陰涼處晾乾就可以了。地黃葉主治惡瘡及手、足癬,花有消渴和治療腎虛、腰痛的功效。所以採收時應在適當的時期進行。

  地黃花的採收,應在花期,選擇晴天,結合摘蕾作業將花及花蕾採回,陰涼處晾乾就可以了。

  地黃根莖的採收最佳收穫期是10月底至11月初,地黃地上部逐漸枯黃停止生長後,就可以採收,方法是:用鐵鍬或鐮刀割去地上部的莖葉,注意不要割得過深,以免損傷根部,等地上部分割去後,用耙子把割去的莖葉摟到一邊,露出地表,便於根莖的採收,用鍬或鎬在畦的一端開挖,溝深為35釐米左右,挖的深度以不損傷根莖為好,地黃易斷,所以挖掘時一定要小心,揀拾的過程也要儘量減少根莖損傷。每畝可收鮮地黃1000—1500千克,高產的每畝可達2000——2500千克。

  2.地黃的加工

  地黃根莖放置在陽光下晾晒。晒上一段時間,等地黃晒至七八成幹後,在堆成堆悶幾天,進行回潮。使其乾燥程度均勻。然後在晒,一直晒到質地柔軟、乾燥為止。由於秋冬季陽光弱,乾燥慢,不僅費時、費工,而且產品油性小。

  將生地黃去淨泥土,用水洗淨,將洗好的地黃放入盆中,用黃酒浸拌,用量的多少以地黃能浸到黃酒為宜,浸泡半小時,將浸好的地黃放入蒸鍋內,蓋上鍋蓋密封蒸制,注意火候要均勻,中途滅火或溫度過低,生地黃內部汁液會流出,影響質量和藥性。一直蒸到生地黃內外黑潤,無生心,有特殊的焦香氣時停止加熱,取出,置於竹蓆或簾子上晒乾,即為熟地黃。

  種植地黃的要點

  ***1***選地:地黃性喜陽光充足、乾燥而溫暖的氣候;對土壤適應性差,宜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腐殖質多、地勢高燥、能排能灌的中性或微鹼性沙質壤土中生長,黏土則生長不良。忌重茬,收穫後,需隔5~6年才能再種。前茬以蔬菜、小麥、玉米、穀子、甘薯、山藥為好,而忌芝麻、花生、棉花、油菜、豆類、白菜、蘿蔔和瓜類等作物,因這些作物易發生根線蟲病和紅蜘蛛。同時,南北臨地不宜種高稈作物。

  ***2***整地:栽種春地黃***早地黃***的土地,應於秋收之後,深耕30釐米,結合深耕每667米<sup>2</sup>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4000千克,讓土垡越冬風化,以提高肥力,減少害蟲和雜草;翌春解凍後,深耕細耙,做到上虛下實,整平做畦。可根據地勢高低和排灌需要,做成平畦或壟栽。平畦寬120釐米,高15釐米,畦間距30釐米。壟作,壟面寬60釐米,便於灌溉。栽種麥巷地黃***晚地黃***的土地,可在夏收之後施足底肥,深耕細耙,平整做畦,然後栽培。

 

種植吊瓜的方法
種植地瓜的技巧
相關知識
種植地黃的技術
種植川貝的技術
種植草坪的技術
最新種植草皮的技術有哪些
種植白芨的技術_白芨的種植要點
溫室大棚種植香菇的技術
溫室大棚種植桃樹的技術
種植桑椹的技術
陽臺種植香菜的技術
陽臺種植石斛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