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種植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你們有吃過銀耳羹嗎?如果你們有吃過的話有沒有想過銀耳是如何種植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配料。種植銀耳的培養料,根據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擇主要原料,並配合其他輔料製成。闊葉樹如楊、柳及各種果樹的木屑均可用。也可將這些樹的枝條切成薄片,晒乾,再粉碎成粉狀的木屑。棉籽殼是種植銀耳的好原料,單產比木屑可提高20%~30%,此外玉米芯、甘蔗渣、花生殼、葵花籽等,晒乾後粉碎成細屑均可用於種植。

  配方一:木屑100千克,麩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硫酸鎂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配方二:棉籽殼100千克,麩皮25千克,石膏粉4千克,尿素0.4千克,石灰粉0.4千克,水100-200千克。

  配方三:甘蔗渣40千克,棉籽殼20千克,木屑40千克,麩皮30千克,石膏粉3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尿素0.5千克,水100-110千克。

  選定配方後,把主要原料同麩皮、石膏粉等乾料倒在水泥地上,把蔗糖、化肥、硫酸鎂等放入水中溶化後,倒進乾料中,經三次反覆攪拌,過篩,打散團塊,拌勻,含水量掌握55%-65%。配料要選擇晴天或陰天上午進行,雨天不宜。

  2.裝袋。拌好的培養料必須抓緊時間裝入種植袋。銀耳種植袋,應選擇低壓高密度聚乙烯筒膜,直徑扁寬12釐米,薄膜厚度3.5-4絲米,長50釐米,每千克筒料可裁製成220-240個種植袋。也可用罐頭瓶作種植容器。一般農戶採用手工裝料。裝一半時抖一抖,壓實後再裝。大面積生產應採用食藥用菌專用裝袋機,每小時可裝400袋。裝袋要求裝緊裝實,袋口用塑料繩綁紮。在料袋璧上打4-5個接種穴,穴口直徑1.2釐米,深1.5釐米,然後擦去袋面沾的木屑後,用3.3×3.3釐米的方塊紙膠帶貼封穴口,即成種植銀耳的培養基。從拌料到裝袋結束最好不超過5小時,以防培養基發酸變質。

  3.滅菌。在大鍋灶上放蒸籠,把袋子疊於蒸籠內,膠帶一面要朝上。大面積生產建造磚砌的專用滅菌灶,一灶裝1000袋為適。滅菌要注意三個關鍵:一是袋子進灶後,必須旺火猛攻,並防止漏氣,使其在4小時內上到100℃;二是在100℃保持14-16小時,使袋內雜菌殺死;三是達到滅菌溫度和時間後,要趁熱取出,防止膠布受溼。

  4.接種。經過滅菌的料袋,待料溫降到30℃以下時,方可進行接種。接種前先做好接種室消毒,並把菌種表層薄薄挖去一層老化菌絲,然後往下挖將菌絲攪拌均勻。接種時先開啟袋子穴口上的膠布,用接種器提取蠶豆大小的菌種,集中迅速地通過酒精燈火焰接人穴內,並順手貼封好膠布,防止雜菌侵入。菌種處要比膠布凹1-2毫米,有利於原基形成。每瓶種植種可接種植袋25-30袋。

  5.發菌。銀耳的發菌與出耳可同用一室,利用民房即可。有條件的專業戶可以建造專用的發菌室與種植室。要求地勢稍高,靠近水源,便於清洗場地,門窗通風,光線良好。也可以在庭院內搭簡易耳棚。不論是住房或是簡易耳棚,內部均要設定排放種植袋的架子。架層可用竹木做骨架,架高2.5米左右,寬一般為50釐米,架子分為8層,層距30釐米。每層架子用竹木鋪平,便於排放菌袋。室內四周可用塑料薄膜圍罩,使保溫保溼效能好。種植室要用來蘇爾和敵敵畏藥液噴灑消毒。

  接種後的菌袋,頭4天室內保持溫度28%,不超過30℃為好,5天起室溫25℃較適。經過5天培育,菌絲向穴口擴充套件,此時應進行一次翻堆檢查,發現雜菌汙染種穴時,用福爾馬林注射殺滅。菌袋在室內的排列,開頭按每4-5袋井字形重疊成堆,使其增加袋溫,加快菌絲髮育。第5天起應把袋子逐袋地排放於架床上,以臥式順排,袋與袋間距1釐米左右。冬季溫度不足,可用煤炭火增溫,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以免損害銀耳菌絲。

  室內空氣相對溼度為70%以下,在保持室溫的前提下,每天開啟門窗通風換氣1-2次,每次30分鐘,若氣溫已達上述要求時,可長時間開窗使氣流新鮮。

  揭布通風:通過10天左右的培養,袋內菌絲已向接種口的四周蔓延,形成圓狀。待菌絲長到直徑10釐米,即穴與穴的菌圈形成連線時,要把膠帶掀起黃豆粒大小圓形孔隙,讓氧氣透進料內,加快菌絲生長髮育,但在揭口之前,應先用敵敵畏農藥輕度噴霧袋面及空間。膠帶揭後12小時,要以清水噴霧,每天3-4次,但不要直接噴到穴內,並結合通風。經過4天后,穴中逐漸出現突起的白色絨毛狀菌絲團,俗稱“白毛團”,此時室內溫度20-23℃為宜,相對溼度為80%-85%。隨著菌絲生理成熟,白毛團上出現淺黃色水珠***菌絲新陳代謝的分泌物***,此時可把袋子朝穴口傾斜,讓黃水流出穴外,室溫調到25℃,使黃水收縮。一般接種後15-16天,穴內逐漸出現白色碎米狀的幼耳時,就要把膠帶全部撕開去掉,並在各個菌袋上面覆蓋整張報紙,並噴水於紙上,保持溼潤。

  6.出耳管理。銀耳由原基分化為子實體,一般在18天左右。出耳期管理的具體辦法是:

  ①擴穴增氧:用刀片沿著出耳穴口邊緣割去薄膜大約1釐米左右,擴大穴口,增加袋內的氧氣。

  ②噴水加溼:出耳階段每天噴水1-2次於所蓋報紙上,經常保持報紙溼潤為適,當子實體長到3釐米時,為避免爛耳,應把覆蓋的報紙取下,放在陽光下曝晒一天,再收回使用,每隔3-5天都應進行一次,每次取下報紙應隔12小時,讓子實體接觸氧氣,然後再覆蓋,繼續噴水保溼。幼耳階段噴水多,天氣陰溼應少噴,多通風;子實體生長中期,吸水量較多,天氣晴而乾燥,應多噴少通風。

  ③注意通風:銀耳子實體長到24-29天是生活力最強階段,袋溫較高,若室溫超過27℃以上,應整天開啟門窗,長時間通風,並配合噴水管理防止通風后耳片乾燥。

  ④停噴待收:接種後30天左右時,子實體已長到12釐米左右,應停止向報紙噴水,防止耳片過溼黴爛。停溼5-7天后,耳片增厚,轉入採收期。

  ⑤採收加工:銀耳從接種到採收,全過程一般35-40天,但收成時遇陰雨天,可延長5天收割。成熟的銀耳,白漂晶瑩,形似牡丹,大如玉碗,耳片伸展,具有彈性,通常每朵直徑達到15-20釐米,鮮重可達150-200克。

  銀耳栽培技術

  一、栽培銀耳的效益

  隨著銀耳栽培技術的不斷改進,銀耳栽培已經進入我國千家萬戶。成為我國農村脫貧致富的好門路。如福建古田縣,一戶人家利用13-15個平方米的房間或蔭棚兩間,搭成多層栽培架,一次可栽培2000袋,從接種至採收只要35-40天。收幹銀耳130-180公斤。一年連續種植6次,產值過萬元,因而是當地流傳著"播金種銀"的產業。同時也成為我國著名的"銀耳之鄉"。

  二、銀耳的生物學特徵及生活條件

  銀耳的生長需依賴香灰菌絲,在銀耳生長過程中,香灰菌絲先向培養料中伸長,將培養料中的粗營養物質供應銀耳生長。簡單地說,香灰菌絲在銀耳生長中起著開拓先鋒的作用。香灰菌絲拌合的好壞,直接影響銀耳的生長及產量,銀耳的生長髮育與生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影響銀耳環境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營養、溫度、溼度、空氣、PH值和一定的光照條件。

  1、營養 銀耳屬於木腐生菌型別。由於香灰菌生長較旺盛,在人工栽培時培養料需添配一些營養物質來滿足銀耳的生長髮育。所需的頁源主要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澱粉等。氮源主要有蛋白質、氨基酸等。微量元素主要有磷酸氫二鉀、無機鹽、硫酸鈣、硫酸鎂等。

  2、溫度 目前栽培的銀耳品種多屬中溫性、真菌。菌絲生長範圍6-32℃,最適宜溫度22-26℃,如長期超過28℃,菌絲生長不良,並大量分泌黃水;低於18℃,菌絲生長緩慢,子實體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3-26度,長期處於21℃以上易於導致爛耳。

  3、水份 銀耳菌絲生長培養料含水量以55-60%為易,空氣相對溼度在70%以下。子實體生長階段,要求空氣相對溼度達90%以上。

  4、PH值 銀耳是喜微酸性真菌,菌絲生長的PH值在4-8之間均可能適應,最適應5.5-6,大於7時,生長明顯減慢。

  5、空氣 銀耳屬好氣性真菌,它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栽培過程各階段均需要新鮮空氣。

  三、銀耳袋料栽培新技術

  選新鮮無黴變的棉籽殼,玉米芯和各類闊葉樹均可粉碎作栽培銀耳培養料。嚴禁使用杉、樟、柏等含有芳香油、樹脂酸、醚類、醇類的樹種。在幾年的栽培實驗中,棉籽殼作培養料栽培銀耳比鋸沫培養料產量可提高20-40%,拌料前進行曝晒3-5天。

  四、栽培室及培養架的設計

  銀耳栽培室可以利用一般民房或簡易蔭棚,有條件的專業戶可以建造專用栽培室。要求地勢稍高,靠近水源,便於清洗場地,建造栽培要設計達到通風良好,消毒徹底。也可在庭院內搭簡易栽培棚,不論栽培室或栽培棚均需搭放多層培養架。架一般可用竹杆、樹枝做骨架,架長度不限,寬50釐米,架高7-8層,層距30釐米。每層骨架搭好後再用麻秸鋪平,利於排放銀耳袋。栽培室四周及上面最好用一層滿膜圍罩,利於保溫消毒,後期也利於保溫,提高銀耳產量質量。栽培室在每次使用前3-5天必須用蘇爾、甲醛、敵敵畏等藥進行殺蟲消毒。

  五、培養料配方及製作

  ①棉籽殼100公斤,麥皮25公斤,石膏粉4公斤,尿素0.3公斤,生石灰粉0.5公斤,水105-115公斤。

  ②鋸末屑100公斤,麥皮30公斤,石膏粉4公斤,糖1.5公斤,尿素0.3公斤,硫酸鎂0.5公斤,水100-110公斤。

  ③玉米芯60公斤,麥皮30公斤,棉籽殼30公斤,石膏粉3.5公斤,尿素0.4公斤,硫酸鎂0.5公斤,水100-110公斤。

  根據各自情況,任選一種配方,把主要原料同麥皮、石膏粉等乾料倒在水泥坪或薄膜上,把糖和硫酸鎂等放入水中溶化後,倒進乾料中,經3-5次反覆攪拌均勻,含水量掌握55-60%,有條件可採用拌料機進行,拌料時間不易超過3小時,拌好後應立即裝袋,防止培養料堆積發酵,變酸。

  六、裝袋打穴和滅菌

  銀耳栽培袋一般選擇低壓聚乙烯或聚丙烯筒料,筒直徑12釐米,厚度3.5-4.5絲米。袋子長度50釐米,每公斤筒料一般可栽210-240個栽培袋。也可採用罐頭瓶或廣口瓶作栽培容器。

  用手工裝袋時,要裝一半時抖一抖並用壓料器壓實。大面積投料栽培需用裝袋機,每小時可裝400-500袋。不論人工或機械裝料,都應裝緊裝實。袋口要用棉線紮緊,防止雜菌侵入。

  紮好袋口,用木板將袋稍加壓平,用打孔器在正面打4個接種穴,穴直徑1.5釐米,深1.5釐米,然後用線布擦淨,貼上3.3-3.3釐米的小方塊膠布,立即搬入滅菌鍋內滅菌,一般從拌料到滅菌不應超過5個小時。

  銀耳滅菌鍋一般一次滅菌1000-1500袋為宜。袋子要均勻排放,利於蒸氣暢通。袋裝鍋後必須用旺火猛燒,力爭3小時使鍋內達到100℃,從達到100℃時起計算保持12-14小時即達到滅菌徹底。滅菌後應趁熱取出搬進接種室 內冷卻,因長時間在鍋內易使膠布受溼。

  七、接種與菌絲培育

  1、接種 待袋內溫度降至30℃以下,即可趁熱接種。銀耳栽培種表層老化菌絲要挖去,然後往下挖3釐米成碗形的菌絲,並攪拌均勻,在過消毒的接種室或接種箱內,先開啟袋子穴口膠布,用銀耳接種器接入蠶豆大小的菌種,接種時祕須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接種塊要比膠布凹1-2毫米,以利於後期形成子實體原基,一般每瓶栽培種可接23-30栽培袋。

  2、培養髮菌 接種後的菌袋應立即搬入培菌室內排放,培菌室內溫度實4天保持28℃,不應超過30℃,否則易導致大量雜菌感染。第5天菌絲明顯開始吃料,長滿接種穴,此時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並進行一次翻堆檢查,發現雜菌感染穴內的,用福爾馬林注射其周圍進行殺滅。為使增溫發菌快,5-6天可將袋成井字形排放4-5層。穴口菌絲開始連線時應將袋均勻排放,袋與袋之間要留1釐米左右的空隙,發菌的前10天應控制室內空氣相對溼度在70%以下,每天通風1-2次,每次20-30分鐘。

  3、接膠布出耳 通過10天左右的培養,袋內菌絲已向接種口相互連線,成圓狀。待銀耳菌絲直徑長到10釐米時,生長明顯加快,需氧量也隨著增加,需將膠布共拱起黃豆粒大小的孔隙,讓氧氣透進料內,加快菌絲生長。

  膠布揭口12小時,要進行噴水,不要求清潔,也可適易少加點高猛酸鉀,每天噴3-5次,加強通風。4-5天穴中逐漸形成白色突起毛狀的"白毛團",此時 室內溫度在20-25℃,空氣相到溼度80-85%。

  隨著菌絲長滿培養料,積累營養,白毛團上出現許多黃色水珠,如黃色水珠較多,應將銀耳袋子穴口傾斜,讓黃水流出,室溫調到25℃,黃水易可收減。一般接種後15-16天,穴口逐漸出現白色米狀的幼耳***子實體原基***。這時將膠布全部掀去,並在銀耳袋子上面覆蓋一層報紙,並用清水噴在紙上,保持報紙溼潤為度。

  八、出耳管理

  銀耳由幼耳原基分化為子實體,一般需18-19天,出耳期間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產量和質量。管理細節如下:

  1、擴穴增氧 用鋒利的刀片沿著出耳穴口邊緣割去薄膜大約1釐米左右,使穴口直徑達2-2.5釐米,讓袋內菌絲增加與氧氣接觸,便於銀耳子實體後期的生長。

  2、噴水加溼 出耳階段每天噴水1-2次於報紙上面,經常保持報紙的溼潤。子實體長到3釐米時是管理的關鍵,一是注意加強通風,讓子實體生長有足夠的氧氣,溫度較高應開啟門窗整天通風;天氣晴朗乾燥應加大噴水量。為防止爛耳,上面覆蓋的報紙在子實體長到3釐米,每隔3-4天都要報紙掀去在陽光下曝晒12小時,再覆蓋噴水。

  3、停溫待收 一般接種30天左右,子實體長到12釐米時,應停止向報紙噴水,防止耳片過溼黴爛,停溼溫,袋內菌線將營養充分輸送到子實體,使耳片增厚。經5-7天停溫培養即可採收。

  4、採收 銀耳從接種至採收一般在35-40天。如遇到陰雨天,可延長3-5天採取,但要注意通風降低溫度,否則易造成銀耳腐爛。成熟的銀耳,形似蓮花,牡丹,個大如碗,色潔白如玉。通常直徑可達16-21釐米,鮮重在150-250克,採收時用利刀從耳基沿袋平割下,放在竹扁上向陽曝硒至幹。

  5、 病蟲防治 在栽培銀耳過程中,危害最大的是鏈孢黴菌。鏈孢黴菌絲開始為白色後轉桔黃色,形成一團團粉孢,粉孢隨風傳播極快,在高溫季節僅幾小時即可萌發生長大量菌絲。鏈孢黴主要以防為主:一要縮短拌料裝料時間,抓緊時暗上鍋滅菌;二是徹底消毒環境。嚴格按照無菌要求接種;三要在發現鏈孢菌絲時,用柴油塗擦使其不形成粉孢團,火化或深埋。此外,還有青黴、木黴、毛黴、綠黴、白黴等,主要以防為主。

 

還:

1.銀耳怎麼種

2.銀耳的種植栽培技術

3.銀耳是按照什麼分級

4.木屑怎樣栽培銀耳

5.銀耳如何種植

6.銀耳生長對環境的要求有哪些

銀杏樹種植技巧
薏苡種植方法
相關知識
銀耳種植技巧
銀杉種植技巧
銀耳種植技術
雲南省金銀花種植技巧
銀杏樹種植技巧
文竹種植技巧
如何種植玉竹_玉竹的種植技巧
水仙家庭種植技巧
月季花種植技巧
芫花種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