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梅如何種植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乾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製而成。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烏梅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烏梅的栽培技術

  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乾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製而成。據現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烏梅中含鉀多而含鈉較少,因此,需要長期服用排鉀性利尿藥者宜食之;梅子中國含兒茶酸能促進腸蠕動,因此便祕之人宜食之。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顏色較黑,亦做成烏梅汁。

  烏梅的生理特性

  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釐米,寬2.5-5釐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釐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釐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鐘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果實近球形,直徑2-3釐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貼上;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稜稍鈍,腹面和背稜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

  烏梅的生長環境

  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19-21℃最為適宜;溫度對花期影響較大,開花期平均氣溫5℃左右為宜,花期受寒

  潮襲擊,氣溫降至-6--5℃時,會受凍害;高於20℃,坐果率低。對土壤要求不嚴,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中性砂質壤土中植株生長良好。在質地粘重或低窪積水地,不利於植株生長,往往出現枝葉徒長,長勢早衰,落花落果嚴重;而在保水保肥效能差的砂質土中,則易受乾旱和後期脫肥,生長不良。

  烏梅的培育方法

  生物學特性

  梅的適應性較強,耐寒。喜溫暖溼潤氣候,需陽光充足,花期溫度對產量影響極大,低於-5-6℃或高於20℃對座果率有明顯影響,年平均氣溫16-2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區最適宜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怕澇,耐乾旱,低畦多溼之地不宜栽植。

  栽培技術

  種子、嫁接、壓條等方法繁殖。種子繁殖:於6月採果後取種子秋播。或將種子沙藏越冬,翌年2-3月春播。因種子

  烏梅繁殖不易保持原品種特性,所以只作砧木或育種選種用。一般以嫁接繁殖為主。嫁接:採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杏、李、梅等實生苗。枝接宜於春季萌芽前進行,芽接應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選陰天為宜,切忌在雨天。嫁接成活後,翌年春季萌芽前出圃定植。

  田間管理

  定植成活後,要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排水和整枝修剪等田間管理工作。施肥量因土壤性狀、樹齡、生長勢而異。花前肥、採果肥以速效肥為主。落葉後冬肥宜重施,以腐熟堆肥、廄肥等有機肥為主,酹以磷、鉀化肥。整形修剪以疏剪、輕量剪為宜,要求枝叉分佈勻稱。冬季剪去徒長枝,保留短果枝。春末夏初進行抹芽、摘心,以加速樹冠形成。

  烏梅的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4月下旬發病,6-8月為盛發期。發病前噴1:1:100-150波爾多液1-2次,以保護新梢;發病後噴灑5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屢靈1000倍液,每隔7d1次,噴2-3次。蟲害有桃紅頸天牛,蛀食樹幹,嚴重時主幹蛀空,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成蟲或用黑光燈誘捕成蟲。桃粉蚜可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續噴2-3次。

  製藥工藝

  按大小分開,分別炕焙,火力不宜過大,溫度保持在40度左右。當梅子焙成六成干時,須上下翻動,使其乾燥均勻。焙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為度,焙後再燜2-3天,待變成黑色即可。


       

好想你企業成功案例***2***
文登西洋參種植方法
相關知識
烏梅如何種植
酸梅如何種植
如何種植冬梅菜
西梅種植氣候條件_如何種植西梅種植
如何種植草烏
如何種植鬆紅梅
楊梅的種植條件有哪些_如何種植楊梅
如何種植海棠花
國外是如何種植葡萄的
多肉種子如何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