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格河蟹的生態養殖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目前,大規格河蟹的生態養殖在我國正處於推廣階段,今天小編就主要和大家討論大規格河蟹生態養殖的關鍵技術。

  :親本提純復壯

  提純復壯是大規格河蟹生態養殖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原來的河蟹養殖只是直接地挑選蟹苗,由於上個世紀90年代起,中華絨螯蟹蟹苗品質遭到嚴重破壞,因此挑選的親蟹通常品種不純,品質不佳,直接影響河蟹的產出質量。而通過提純復壯後,進一步提高了中華絨螯蟹蟹苗的基因純度,使之優質基因最大程度得到保留,劣質基因得到剔除,保證了親蟹的優良品質。

  :用生態育苗技術培育壯苗

  河蟹養殖的生態育苗技術是指在整個育苗過程中不加溫,從布苗到大眼幼體不使用抗生素等藥物,生態育苗培育的蟹苗體質健壯,生命力強,成活率高,從大眼幼體培育至扣蟹的成活率可達20%左右。

  河蟹生態育苗包括親蟹的選留、運輸、越冬、促產,懷卵蟹的飼養***幼體孵化***、幼體培育和蟹苗捕撈等技術環節,其中親蟹是生態育苗的基礎,幼體培育是生態育苗的關鍵。

  ***1***挑選優質親蟹

  河蟹親本提純復壯是一個大規模的培育過程,提純復壯後的蟹苗中仍然存在著低品質,基因純度不高的蟹苗,因此挑選優質親蟹也是大規格河蟹生態養殖的重要一步。

  親蟹的選擇是優質蟹苗高產高質的基礎。目前,國內公認的優質蟹種是長江水系中精養池塘養殖的中華絨螯蟹。優質的的長江水系河蟹蟹苗應該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活動力強的,可以根據苗種活動情況,體表有無寄生蟲等來挑選健康優質蟹苗,同時還要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蟹苗進行養殖。雌蟹規格在80g左右,雄蟹規格在125g左右,雌雄比例為2︰3。

  對中華絨鰲蟹蟹苗標準進行挑選,選擇頭胸甲明顯隆起、額齒尖缺刻深且左右2個呈“U”形、額後具有6個疣狀突起,以及具有明顯的第4側齒的優質高純度的中華鰲蟹蟹苗。親蟹的挑選時間最好放在河蟹上市旺季的後期,一般在上一年11月初到下一年3月之間,挑選出優質的蟹苗後就可以開始進行強化培育,常見方法是將親蟹直接放入促產池中進行交配。親蟹的培育環境最好是在封閉的水泥池中,水池深度最好是在1.5m~2m之間。

  ***2***注重幼體培育

  幼體培育前的除淤消毒。在幼體培育開始前的15天至30天就必須開始清理培育池池底以及排水管道中的垃圾、淤泥,採用消毒藥物殺滅不利於河蟹幼體培育的各種生物。

  嚴格控制布苗密度。目前公認的布苗密度是每立方米水體的一期蚤狀幼體為3萬~6萬隻左右,這一放養標準,就目前的育苗條件和手段而言,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和產量。

  注重生物防治病害。幼體培育期間的病害防治主要是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在使用普通殺菌藥物的傳統病害防治方法時,還要注重生物防治病害。在幼體培育階段向培育池中投放光合細菌,光合細菌可以分解有機廢物,減少水中有害物質,保持水質清新,光合細菌在水中繁殖時釋放出的抗病性的酵素在一定程度上還可防止蟹苗患病,光合細菌在初期還可作為幼體餌料被利用,其所含的豐富B族維生素等活性物質,能促進蟹苗生長,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河蟹在各個生長時期都是屬雜食性的。一般來說,河蟹幼體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植物性餌料為輔,也攝食有機碎屑。投放餌料是幼體培育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措施,原則上以鮮活餌料為主,必要時輔以代用餌料,投餌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實驗證明,正確投放餌料的方式方法能夠使幼體培育獲得較高的成活率和產量,具體的投放標準:3月~4月,顆粒餌料+小雜魚為主;5月~7月,顆粒餌料為主;8月~9月,顆粒餌料+植物性餌料為主;10月~11月,顆粒餌料+小雜魚為主。在河蟹的正常生長階段,一般每日投放兩次餌料為宜,上午佔30%,下午佔70%。

  根據河蟹的各個生長期的不同需要進行科學投喂,科學投喂除了上述所說的投喂時間和投喂型別外,還要注意按照季節和溫度來及時調整投喂,一般來說,河蟹生長在5月份到8月份之間,要逐漸加大動物性活口餌料的投喂,但仍然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到了河蟹生長後期,性腺開始快速發育,河蟹的生長已經達到一定水平,這時河蟹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因此要開始大量投餵動物性餌料。

  :稀養、混養降低蟹种放養密度

  河蟹的養殖密度與河蟹的產量和品質有直接的關係,養殖密度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標準,而是由養殖的規模、條件、管理和預期的成品規格等等因素決定的,從目前的技術研究和實踐經驗來看,養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只、每畝700只左右為宜,如果養殖密度過大,會降低河蟹的成活率以及河蟹品質。一般來說,兩年制的養殖模式最為常見,就是5月底6月初購進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二年春再把這些扣蟹

  投放到池場,通常蟹種養殖規格為100只/kg~200只/kg,每畝水面養殖500只~800只,採取適當釋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規格和質量。

  適當混養,提高水體利用率。我國的河蟹養殖有很大一部分是單一養殖模式,水體利用率低,造成水體資源浪費,以河蟹養殖為主,其他養殖品種共生的新型養殖模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河蟹養殖業者的認可。理論上,以河蟹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養草食性魚類***草魚、團頭魴等***、雜食性魚類***鯉、鯽、羅非魚等***、肉食性魚類***烏鱧、鯰魚、鱸魚等***,而只能混養一些濾食性魚類***鰱、鱅魚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質變差。但由於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較清瘦,故混養數量不宜多。通過科學合理的放養混養,明顯改善了河蟹的生長水體環境,促使了河蟹生長,同時充分利用了水體環境,還同時收穫了其他的混養魚類,進一步提高了經濟效益,這一點是原來單一的河蟹養殖所不能及的。

  :採用生態修復技術修復水環境

  ***1***大面積栽種水草

  河蟹生態養殖的不同階段對種植水草的具體要求是不同的。河蟹養殖的前期階段,一般是在清明前,此時要求大面積種植各種適宜的水生植物,栽種水生植物品種要多樣化,合理分佈,以適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一般以黑藻、菹草、苦草、金魚藻、黃絲草等沉水植物為主。在中期,要求做好水生植物的管理,其中包括通過調節水位達到最佳水色,增強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時打撈清除水生植物上附著的汙染物,水質混濁時,可適量使用生物製劑;保證水草活力,及時施肥等。在河蟹養殖的後期要注意控制水草的生長情況,一般來說,控制河蟹養殖水體中水生植物的覆蓋面積在60%左右。當水生植物生長超出水面時,可在五月底或六月初這段時間選擇對其割除,讓水生植物能夠重新生長,從而使水下水生植物更加茂盛。

  ***2***適量投放螺螄

  螺螄是河蟹最喜食的鮮活動物性餌料,行動緩慢,淨水能力強,既能維護蟹池水質清新,可為河蟹的整個生長過程,提供源源不斷的適口、活性蛋白餌料,促進河蟹快速生長,提高成蟹上市規格,在各種螺類中可選擇淡水螺類中養殖個體最大的優良品種蘋果螺,螺螄最好採用本地螺螄,因其成活率高,且確保數量。

  傳統的螺螄投放方法是在養殖過程中間斷性投喂的螺螄肉,但是傳統的投放方法忽略了河蟹生長的階段性需要,螺螄的利用率低下,同時軋碎了的螺螄肉對水體也會造成一定的汙染,針對以上兩點,在傳統的投放方法的基礎上,目前最佳的投放方式是,在上半年清明前後每畝投放250kg,並讓其自然繁殖,在下半年7月份根據蟹池螺螄存塘量再補投一次螺螄,投放量每畝150kg左右 ,這種改良投放方式提高了螺螄的有效利用率,控制水質,減少對水體的汙染。

  :調節水質,定期使用生物製劑

  河蟹對水質要求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0~8.5之間,透明度30cm~40cm左右。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一定要注意定期換水,一般來說,早期每隔2周換一次水,每次換水的比例為全部水體的1/3左右為宜。特別是在高溫季節,一定要確保水體質量,適當增大換水頻率,可採取每日加入新水,每隔5天換一次水。此外,在夏季,還要每隔2周~3周向用生石灰8g/m3~10g/m3化水全池潑灑,進行殺菌消毒。同時根據養殖實際,養殖戶還應當在水體中定期使用生物製劑,以進一步改善水質。

  定期使用生物製劑,有利於微生物群落重建,不但可以改善水質,分解水體中的有機廢物,減少水中有害程度,保持水質清新,微生物在水中繁殖還會釋放出的抗病性的酵素,在一定程度上還可防止蟹苗患病,某些微生物在初期還可作為幼體餌料被利用,含有豐富營養,能夠增強幼體體質。目前常見的主要生物製劑:芽孢桿菌、和EM***有效微生物群***菌。

  :分析與討論

  ***1***提高蟹种放養規格有利於提高商品蟹規格

  從同一塘口培育的蟹種中篩選個體規格大的放養,具有明顯的生長優勢,淘汰個體規格小的蟹種,這是近幾年大規格蟹種價格上升、小規格蟹種價格下降的原因。一般來說,在大規格河蟹的生態養殖過程中,最佳的放養規格為600只/畝,最好不要超過800只/畝,如果是混養的話,還要適當地降低養殖密度,一般在500只/畝~600只/畝。

  ***2***科學種植水草

  必須採取多品種水草種植,減少高溫季節易於腐敗的伊樂藻種植量,增加本地水草的種植量,甚至可以全部種植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苦草等品種,不種伊樂藻。其次要控制水草總量,伊樂藻較多的塘口水草覆蓋率不超過60%,地方性水草覆蓋率可擴大至70%左右。第三,河蟹屬雜食性品種,在投餵動物性餌料時必須有足量的喜食水草,這也是推廣種植地方性水草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河蟹不吃伊樂藻,大多數地方品種,如輪葉黑藻、苦草、馬來眼子菜等均能被大量攝食,河蟹從中獲得生長所需的營養成份。從不同塘口種植輪葉黑藻情況分析,數量多的,河蟹生長快、病害少、餌料成本小,明顯好於數量少的塘口。

  ***3***投喂高蛋白的動物性餌料

  新鮮小雜魚、冰魚營養豐富,符合河蟹生長需要。雖然顆粒餌料應用與河蟹已有10多年的歷史,從養殖實踐來看,以顆粒餌料為主的塘口,養殖平均規格總體要小於投餵動物性餌料的塘口。

提高河蟹效益的八大措施
春季河蟹池塘養殖管理有哪些經驗
相關知識
大規格河蟹的生態養殖技術
大規格河蟹的養殖方法
大規格河蟹的養殖技術有哪些
龍蝦稻田生態養殖技術
甲魚生態養殖技術
黃鱔池塘生態養殖技術
生態養豬技術論文
豐產鯽的選種養殖技術
野鴨的冬季養殖技術
鯰魚的稻田養殖技術如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