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怎樣養殖鱘魚_鱘魚應該怎麼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鱘魚是廣溫性魚類,可存活溫度為0~30℃,最適生長水溫為18~22℃***如史氏鱘***。那麼鱘魚要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鱘魚的介紹

  鱘魚以其奇特的體形而被作為觀賞魚飼養。鱘魚的頭呈犁形,口下位,尾歪形,體背5行骨板。其幼魚與成魚均具觀賞價值,其中施氏鱘***分佈於黑龍江***自人工繁殖成功後,其幼魚已正式作為觀賞魚進行人工飼養。多數種的常見個體都在幾十公斤至數百公斤,歐洲鰉最大個體1600公斤,我國中華鱘最大個體600公斤。

  池塘養殖鱘魚的方法

  一、池塘條件鱘魚養殖池要求面積較大,池水較深,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汙染的區域,交通便利且通訊設施齊備。池塘面積以5-10畝為宜,水深2-3米,水質較穩定,水體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獨立的進排水口、坡降,配備一臺水車式增氧機,並設定飼料臺。

  二、清塘消毒放苗前半個月,池塘進水15-20釐米,用100-150公斤/畝生石灰兌水後全池潑灑,以消滅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進水浸泡池底,進水口用60目篩絹過濾;用15-20公斤/畝的茶子餅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餅打碎並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潑灑,可以殺滅池塘中的魚、蝦和魚蝦卵,清塘後的茶麩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釐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劑消毒。

  三、培養浮游生物放苗前7-8天,按照每畝池塘準備50公斤幹雞糞,且雞糞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劑消毒、再去除雜物***過濾***後,全池潑灑。過濾物用纖維袋包紮好後,放到池塘中的下風口處,繼續做培養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種放養選擇健康無病害的鱘魚苗種,體長在20釐米以上為好。一般大規格苗種的放養密度為400-600尾/畝。放苗時間既要考慮水溫適宜,又要考慮成魚上市。

  苗種運輸前1-2天應停止投喂,運輸時選用38×82的聚乙烯包裝袋,在袋中加水3/5,並用冰塊將水溫調節到12-15℃,每袋放入體長20-30釐米的魚苗20尾,包裝後運輸。如果運輸時間在8小時以內,可以用水車運輸,但要隨時注意運輸途中的水溫變化,效果也很好。

  放苗前2天應先試水,用相同規格的魚苗10條左右放入網箱中,觀察鱘魚的活動情況,如無異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時,不要先把運抵的苗種袋解開,應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內水溫和池塘水溫接近後,再開啟袋口將苗種放入池塘中。有條件的養殖場,最好連魚帶水倒入一個大桶中保持連續充氣,然後在桶中放入食鹽,使鹽度達到2%,浸浴魚體10分鐘後放苗入池。

  五、飼料投喂池塘養殖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鱘魚魚苗剛下塘時,尚未形成在固定地點攝食的習慣,要及時馴化。

  可將飼料投放在飼料臺上,以提高飼料的利用率,也便於日常觀察。有些鱘魚,如史氏鱘、雜交鱘、俄羅斯鱘、中華鱘等都有夜晚趨光的特性,夜間馴化時可在靠近飼料臺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飼料要適口,粒徑不能過大或過小,一般以魚的口裂的1/2為好。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視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巡塘和生長情況觀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間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節氣壓低時,要勤巡塘,發現問題及時採取開啟增氧機或加註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檢查鱘魚的生長情況及健康情況,及時調整投喂率和放養密度,當池中鱘魚生長差異過大時,要按其規格及時分塘。在水質管理工作上,每天測量水溫3次,pH值、溶解氧、亞硝酸鹽、氨態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測定。值得注意的是:鱘魚是典型的底棲魚類,一般不會上浮游動,有些種類如中華鱘,即使在水體溶解氧不足時也不象家魚那樣明顯的浮頭,所以在特殊情況下,如水溫過高、水色不對或天氣悶熱時,要加強對水質的監測,每天清晨都要測定水體溶解氧。當池塘水色過濃時,水體透明度低於25釐米或溶解氧小於5毫克/升時,池塘要加註新水,以保持水質的清新。鱘魚生長最適合的pH值為6.5-8.0,pH值過低會影響鱘魚的代謝活動和生長,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數鱘魚生存的溫度上限為32℃,水溫超過30℃則對鱘魚生長有危險。水溫控制可以參考以下措施:選擇合適的放養時間,投放大規格魚種,以縮短養殖週期;爭取在每年高溫期過後再投放大規格魚種,在翌年高溫期到來之前達到養成規格上市,可以避開高溫;在高溫期到來時加深水位,減小放養密度;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採取加大換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真菌性疾病的症狀是行動遲緩、魚體消瘦、不攝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魚體受傷,對患病魚體可以採用克黴唑和1%的食鹽與小蘇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魚10分鐘左右。細菌性疾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多危害魚種,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為首先要進行好環境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新增複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用來提高魚體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飼料中適量新增無殘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藥預防。白身病的症狀為體表缺乏黏液,魚體體色變白,可以採用抗菌素治療。細菌性腸炎的症狀為魚體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門紅腫、魚體消瘦,可以用諾氟殺星等藥物進行消毒,並在飼料中新增中草藥治療。寄生蟲魚病主要有三代蟲、車輪蟲、小瓜蟲等,防治方法可採用5%的食鹽溶液浸泡魚體1小時,或用20%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浴魚體;也可以採用中草藥進行治療。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腦病、心外膜膿腫、黑體病、大肚子病等,該類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養殖環境差,飼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環境,加強飼料質量管理。

  鱘魚的價值

  經濟價值

  1998年,鱘魚肉在國際上售價為60美元/公斤、魚籽300美元/公斤、魚籽醬高達700美元/公斤,鱘魚皮是製作高檔皮革製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韌性可與鱷魚皮媲美。

  全世界鱘魚種類有27種,我國有8種,中華鱘、史氏鱘和達氏鰉則是我國3種主要的鱘魚種類,其中的重要品種中華鱘是我國珍稀水產動物,不但具有科研價值和學術意義,而且具有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觀賞價值

  鱘魚為軟骨硬鱗魚,是遠古魚類,有活化石之稱,其形態獨特,體呈錐形,頭、軀幹為一平面,身披五行骨板並帶有尖棘猶如鎧甲,遊如梭靜如艇,體黑灰色,腹部白色,歪尾形,觀之有一種幽深、古樸、別緻的感覺,觀賞價值很高,在東南亞、港澳臺等地區將其視為上等觀賞魚。近幾十年來,由於環境汙染及過度捕撈等人為因素的原因,嚴重破壞了鱘魚的生態系統,致使有些鱘魚種類瀕臨滅絕。為了挽救這些瀕危物種,世界各國在鱘魚繁殖、放流、養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隨著鱘魚的養殖成功,不但為我國增添了更加豐富的新品種,在我國掀起了鱘魚養殖的新熱潮,而且滿足了市場需求,特別是在出口創匯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鱘魚還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其體形如同鯊魚,在水中能平遊、仰遊、側遊、垂直遊,像潛艇一樣十分壯觀。它還有較高的研究價值,與恐龍起源於億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已滅絕,鱘***鰉***魚卻能頑強地生存下來,是當今世界各國科學研究地殼變遷的"活化石"。
 

中華鱘怎麼養中華鱘的習性
羊的放牧飼養技術
相關知識
培養初中班幹部應該怎樣做
用養尊處優一詞應該怎麼造句子
魚腥草應該怎麼吃
池塘怎樣養殖鱘魚_鱘魚應該怎麼養
池塘應該怎樣養殖鰱魚
家庭盆栽大花蕙蘭應該怎樣養才合適_大花蕙蘭養殖方法
小虎皮蘭的養殖方法_小虎皮蘭怎樣養殖
我們應該怎樣養錦鯉魚
我們應該怎樣養金魚
盆栽貼梗海棠的養殖方法_貼梗海棠怎樣盆栽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