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怎麼飼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肉用仔雞較適於高密度飼養,飼養量大小取決於雞舍的有效飼養面積和合適的飼養密度。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肉雞的飼養技術,一起來看看。

  肉雞的飼養技術

肉雞的飼養技術:飼養前期準備

  清洗消毒 肉雞在雛雞階段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中致病菌和病毒的攻擊,必須對雛舍和周邊環境徹底清洗、消毒。兩批雞次之間空舍間隔10天左右,其清洗、消毒程式為:第0天~2天徹底清理雞糞或墊料,打掃牆壁、地面,用清潔劑浸溼裝置;第3天~4天用高壓水槍沖洗裝置、雞舍牆壁及地面,沖洗後通風乾燥。第5天雞舍設施全面噴灑消毒,牆壁用20%石灰乳粉刷,地面用3%火鹼消毒10小時後,將開食盤、飲水器、墊料、供暖設施等安裝除錯到位;第6天~9天封閉雞舍,在雞舍環境溫度20℃~25℃,溫度70%~80%的情況下,按每立方米用高錳酸鉀14克、甲醛28毫升密閉燻蒸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進雞前1天~2天使育雛室溫度達到33℃~35℃。

  科學建舍 雞場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遠離村莊和交通要道500米以上,遠離其他雞場1000米以上的地方。雞舍建築設計佈局合理,淨汙道分開,飲水清潔衛生,通風、降溫、保暖設施齊全。要求雞舍跨度6.5米~8米,長度根據肉雞數量而定。屋頂隔熱保溫效能好,每間隔3米~4米留一個通氣孔,加強通風換氣。

  裝置齊全 ①常用裝置:8日齡前每50只雛雞用2千克真空飲水器一個;9日齡至出欄每60只~80只雛雞用10千克真空飲水器一個。直徑0.3米開食盤、採料桶8日齡前每60只~70只雛雞一個;9日齡至出欄每30只雛雞用一個。照明燈8日齡前按每20平方米安裝40瓦燈泡一個,8日齡至出欄燈泡換為25瓦。乾溼、溫度計每500只雞裝一個。供溫火道密閉良好,紅外線燈按每100只~200只雞一個或保溫傘按250只~300只雞一個安裝。

  ②消毒藥品:燒鹼、來蘇兒、白灰、甲醛、高錳酸鉀、新潔爾滅、百毒殺、過氧乙酸、碘伏等準備到位,現用現配。

  ③防疫藥品: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新城疫IV系二聯弱毒苗、重組禽流感病毒H5亞型二價滅活苗、傳染性法氏囊凍幹苗按肉雞數量準備,妥善儲存。

肉雞的飼養技術:飼養管理技術

  雞苗訂購 購買肉雞苗前應深入瞭解父母代種雞場及孵化場生產管理情況,查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種畜禽合格證》、《動物防疫衛生許可證》和檢疫合格證,充分了解種雞場的防疫、發病、用藥、治療情況。要選擇孵化信譽度好的場家訂購雛雞。

  雞苗運輸 在雛雞孵出羽毛乾燥後,挑選體重大小均勻、精神活潑、叫聲洪亮、羽毛整潔、腹部大小適中而柔軟、臍部乾淨、癒合良好、有絨毛生長、手握有力的健康雛雞,即時裝入運雛箱內,在24小時內運送到育雛室內。在運輸時應每隔2小時檢查一次雛雞情況,特別要保證通風,溫度應達到22℃~25℃。做好防雨,避免擠壓傷亡。

  溫度控制 適宜的溫度是保證雛雞前期飼養成活的關鍵。雛雞30日齡時才長出羽毛,體溫調節機能才逐漸加強。因此,雛雞入舍後要求溫度計的感應球與雞背相平高處溫度在0日齡~7日齡達到35℃~33℃;7日齡~14日齡達到33~30℃;14日齡~21日齡達到30℃~27℃;21日齡~28日齡達到27℃~24℃;28日齡~35日齡達到24℃~21℃;35日齡~42日齡達到21℃~18℃。在生產實踐中,根據雞的分佈及行為表現觀察溫度是否適宜。如果雛雞分散良好,運動自如,說明溫度正常。若雛雞擠堆,擠向熱源鳴叫,說明溫度過低,應採取增加爐火、門窗覆膜等辦法提高溫度。若雛雞翅膀張開,張口喘息,說明溫度過高,應加強通風,供應涼水,增加帶雞噴霧消毒次數等辦法降溫。

  溼度控制 雛雞7日齡時適宜溼度為60%~70%,14日齡後溼度為50%~60%。一般2日齡前舍內溫度高,要大量灑水才能達到加溼。隨日齡增大,逐漸出現雞舍溼度增大,應適當通風,按時清理糞便,保持雞舍乾燥,降低溼度。

  光照控制 為便於初生雛雞找到飲水器和飼料,在開始兩天,實行24小時光照,光照強度按每20平方米安裝一個40瓦燈泡,然後用7天~10天時間,將光照減少到16小時,光照強度按每20平方米安裝一個25瓦燈泡,直至出欄。

  飲水管理 雛雞出殼後就不停地失去水分,因此雛雞到達育雛舍後,應首先飲水。3日齡前雛雞飲水溫度在20℃~25℃之間,飲水中加入5%~8%葡萄糖水、紅糖水或者在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對弱雛雞加入抗菌藥,飲水每隔6小時~8小時更換一次。4日齡~7日齡用涼開水,以後用自來水或深井水直接飲用,雛雞飲水若在室記憶體放時間應不超過3天。

  喂料管理 雛雞開食後一般在出殼後24小時~26小時或飲水後2小時~3小時。喂料以高質量的肉雞顆粒全價料為好。1日齡~28日齡用肉雞前期料,蛋白質達到21%~22%;29日齡~54日齡用肉雞後期料,蛋白質達到19%~20%。1日齡~3日齡,每2小時喂料一次;4日齡~12日齡每3小時~5小時喂料一次;22日齡~出欄,每隔6小時~8小時喂料一次。堅持少喂勤添,減少浪費,即時清除剩料,防止腐敗變質。為了提高雞體抵抗力,可按肉雞日齡階段在每噸飼料中加入桿菌肽鋅10克~100克或泰樂菌素4克~40克。在肉雞分群、轉群、防疫、測重時每噸飼料中加入複合多維200克,減少應激。在飼餵中特別要提高飼料中鈣、錳、VD3、VE含量促進生長。

  密度控制 適宜的密度是提高雛雞均勻度的有效措施。地面或網上平養時,1周齡按每平方米飼養40只~50只;1周齡~3周齡按每平方米飼養20只~30只;3周齡~6周齡按每平方米飼養18只~24只;6周齡至出欄按每平方米飼養12只~15只。籠養時1周齡按每平方米飼養60只~80只;1周齡~3周齡按每平方米飼養50只~60只;3周齡~6周齡按每平方米飼養30只~40只;6周齡以上按每平方米飼養20~25。

肉雞的飼養技術:防疫消毒技術

  預防和控制疾病發生是提高商品肉雞出欄率和飼養效益的重要條件,因此免疫接種和消毒預防尤為關鍵。

  免疫接種 8日齡、20日齡分別點眼滴鼻接種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新城疫IV系二聯弱毒苗2頭份;14日齡、24日齡分別飲水免疫接種傳染性法氏囊凍幹苗1頭~2頭份;30日齡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接種重組禽流感病毒H5亞型二價滅活疫苗0.3毫升。飲水免疫前用清水先洗淨飲水器,免疫前後三天既不能在飲水中放消毒藥,也不能帶雞消毒。稀釋疫苗用涼開水,不能用含新增劑,特別是消毒劑和含氯的水。飲水量按每隻雞45毫升計算,保證在2小時內均勻飲完。一般在早晨開燈後採取飲水免疫,並在每升水中加入2克脫脂奶粉,免疫效果最好。在免疫當天及以後三天適當提升舍溫1℃~2℃。每次免疫接種後7天~10天,進行抗體測定,達不到要求的及時補免。

  消毒預防 車輛進出雞場用3%~5%來蘇兒噴灑;消毒池內加2%~4%燒鹼溶液,每週更換一次;道路每天清掃,每週撒一次白灰;每三天帶雞消毒一次,常用0.1%新潔爾滅或百毒殺、0.2%~0.3%過氧乙酸、碘製劑交替使用,現用現配;飲水器每天用清水清洗1次~2次,每隔2天~3天用0.05%百毒殺清洗消毒。

  藥物預防 1日齡~35日齡用0.02%痢特靈+0.1%土黴素混合拌料,連用7天,停3天~4天,間隔進行,預防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10日齡~15日齡每噸飼料中加入馬杜拉黴素5克或鹽黴素40克~60克預防球蟲病,連用7天,停7天,再用7天。20日齡~27日齡用0.1%泰樂菌素飲水7天或0.06%氧氟沙星飲水3天,預防黴形體病。在出欄前10天~14天停止對肉雞的用藥,避免藥物殘留,提高肉品質量。 

肉雞的飼養技術:做好生產記錄

  為準確掌握肉雞生長情況,便於生產管理監督和養殖效益核算,為日後養殖提供鑑借。每天應定時如實填寫雞舍溫度、溼度變化,做好雞飲水、飼料用量、耗料、更換時間、料號、消毒、免疫、存欄、病、弱、殘、發病、用藥、治療、剖檢、病死雞的無害化處理等情況記錄,每週定期對2%的雞群在空腹時進行稱重監測,每天觀察雞的運動行為、羽毛、糞便、呼吸等狀態,綜合分析,發現問題及時診治處理。

  影響雞肉品質的主要因素

  ***1***品種是影響雞肉品質的根本因素。其對雞肉品質的影響主要包括肉色、嫩度、pH值、水分、膽固醇和肌苷酸等因素。

  ***2***日糧結構對肉品質有重要的影響。谷實類飼料中的黃玉米含有胡蘿蔔素、玉米黃素等,有利於肉雞生長、產蛋、加深膚色和蛋黃顏色,並可沉積更多的脂肪,胸腿肉嫩度更好;油脂類飼料可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等營養物質;蛋白質飼料影響雞肉風味和雞體脂肪的蓄積;礦物質飼餵量的高低關係到胴體和肉質品質的高低,影響肉品質的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硒、鉻、鎂、鎳、鐵、銅等;新增甜菜鹼、L肉鹼、酵母鉻、有機鉻、有機錳等營養調節劑均不同程度改善肉雞脂肪代謝,提高肉雞生產效能和肌肉品質。

  ***3***其他放養方式、溫度、溼度、光照、密度和氣流速度等環境因素,以及屠宰工藝和宰後處理均對雞肉品質有影響。

 

肉雞育肥期的飼養技術
肉雞飼養管理與疾病防治技術
相關知識
肉雞怎麼飼養
冬季蛋雞怎麼飼養管理
雛雞怎麼飼養與管理
鬥雞怎麼飼養長得快
雛雞怎麼飼養管理
小雞怎麼飼養長得快
怎麼飼養肉狗
怎麼飼養小雞
肉雞怎麼養殖
怎麼飼養雛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