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經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不同家長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但是教育目的都一樣,都是想要教育出優秀的孩子。為了幫助家長們更好的教育孩子,小編特地整理了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請看下文。

  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

  一.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溫暖,有時更甚與對書本身的興趣。

  二.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三.父母衝動的行為會讓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應該認識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發洩情緒的一種方式,父母應該冷靜處理,不要總和孩子“頂牛”多和孩子溝通,這樣才能逐漸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四.學會寬容和忍讓

  寬容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能夠寬容和忍讓別人缺點和錯誤的人,確實是一個高尚的人,這樣的人,便是人世間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寬容更是一種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寬容傷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們的心如同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只有不斷地用愛來充滿內心.用關懷來滋潤胸襟,才能讓仇恨沒有容身之處,寬容不僅需要廣闊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五.遇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皁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為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六.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讓孩子將來即使上不了大學,也能夠自食其力。

  七.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長總愛將教育孩子當成風箏,任其高飛,線繩終端不離手心才踏實,而孩子卻願當只小鳥,渴望飛翔,家再溫暖,也總是孩子練飛的首站,而不是他飛翔的天空,不能將其終生關在小天地裡,家長的雙手不是用來使勁捆綁孩子手腳的,而應該是用來磨練孩子翅膀。

  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希望在未來

  過去的已經過去,不能重新開始,不能從頭改寫。為過去哀傷,為過去遺憾,除了勞心費神,分散精力,沒有一點兒益處。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要引導孩子分析過去的錯誤,尋找原因,並從錯誤中得到教訓——然後再把錯誤忘掉,重新奮起,積極地去做下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希望在未來。

  二、不要傷害孩子的心靈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當他們受到傷害時,都期盼著得到父母的愛。所以,父母無論工作多繁忙,生活多不順心,在孩子面前都要剋制,都不要傷害心靈。

  三、愛是戰勝困難的心理支撐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孩子戰勝困難的心理支撐。有了這種支撐,就不會感到孤單,就不會失去自信,就能給孩子以信心和力量。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心目中的保護神,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成為他不屈的信念和依靠。

  四、學會向孩子表達愛

  “高高地舉起你的左手”,看似普通的一句話,卻包含著老師對學生的一片陽光雨露般的愛心和由愛生出的技巧。被重視、被關愛是一種催人向上的重要力量,對成長期的孩子尤其是這樣。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掌握愛的藝術,給孩子以尊重、信任、寬容和一個愉悅的心境。一個不懂得適當表達愛的家長可能會毀掉孩子美好的明天。

  五、恐懼來源於沒有自信

  孩子的恐懼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來源於沒有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感覺,那可惡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消失掉。父母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應該從日常小事做起,逐步積累,相信不久後你的孩子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六、傾聽孩子

  在你聽孩子說話時,你真的聽懂他說的意思了嗎?你是不是也習慣打斷孩子的語言?很多家長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在孩子還沒有來得及講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大人的經驗大加評論和指教。

  如果不懂孩子的話,就請聽他說完吧,這就是傾聽孩子的藝術: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強加到孩子所說的意思上。

  七、學會沉默

  當孩子心中懷有怨氣的時候,父母沉默有時能夠幫孩子更好地發洩這種怨氣。有時,父母也要做子女的聽眾,把子女的話聽進去,不僅是尊重兒女的表現,也是進一步溝通的必經之路。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1.居高臨下

  這可能是傳統遺留下的問題,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總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專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家長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評有時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們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2.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當他在整理被褥、畫畫或者投擲皮球時沒有做好,父母不應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3.頻頻誇獎

  別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而且,聽慣了父母誇大其辭的讚揚後,在步入社會後他們很可能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過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個樣。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為反感的。

  5.關心過頭

  “今天誰來了電話?”“日記上記了些什麼?”……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要知道過度關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因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擾,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在壓縮,從而喪失特長髮展的機會,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盤否定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錯是批評的太過,諸如“你總是撒謊”“我們家裡沒哪個像你這樣笨的”等,這些話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拒絕接受批評教育,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7.是非不分

  “這孩子喝酒快趕上他老爸了。”這句話到底是在表揚孩子還是在批評孩子呢?可能孩子們的理解中褒獎的成分會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評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論事,並且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何處。

  8.貶損他人

  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小朋友做些橫向比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優點。這樣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現在有許多父母事事都不讓孩子幹,不讓孩子有自己作決定的權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後的傷心,但對孩子來說,不經歷失敗,怎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況且,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終究要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的,如果現在沒有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他便無法自己把握將來。

  10.不以身作則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己首先沒做好榜樣,當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時,父母又要千番指責。言傳身教,沒有身教,言傳就無從談起,因此,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才能起到垂範作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要多下功夫哦。

1.父母教育孩子的成功例子有哪些

2.教育孩子簡短的心得體會有哪些

3.家長教育孩子十大注意

4.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5.優秀家長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範文

優秀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優秀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相關知識
優秀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經驗
優秀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經驗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實用的方法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建議比較有效
小學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談談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感受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正確的方法
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小技巧
小學生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