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至理名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佛家文化的思想有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下面小編為你分享的是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最新

  1*** 念阿彌陀佛功德,多於念地藏菩薩百千萬倍。何以得知?準《觀音經》,有一人供養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乃至一時,不如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十輪經》雲:'一百劫念觀世音,不如一食頃念地藏菩薩。'《群疑論》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薩,不如一聲念阿彌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薩為法臣,如王出時,臣必隨從,大能攝小。佛是覺滿果圓,超諸地位,所以積念者功德最多,過於地藏百千萬倍。菩薩未屬佛地,果未圓滿,故功德最少。"

  2*** 心有所住,即為非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 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4***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疑物,何處染塵埃。

  5***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6***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

  7***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8***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9*** 佛言,愛慾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無能為道者矣。

  10*** 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鐵圍山外蓮花國,掣斷情韁始放行。

  11*** 報君今日是十六,唸佛須當戒淫慾。淫慾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12***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13*** 緣起法身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14*** 七佛通誡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15*** 毗婆尸佛偈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精選

  1*** 蓮花生在被人遺棄的廢物和汙泥中,仍然放出悅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愛慾強烈的人群中,而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2*** 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早在古代就已經這樣傳說了:沉默的人受到毀謗;話太多的人會受到毀謗;話太少的人也受毀謗;世界上沒有不被毀謗的人。

  3*** 所有的動物都害怕刑罰,所有的動物都畏懼死亡***所有的動物都愛惜生命***。自己設身處地想想別人和他人做個比較。一個人不應該殺害動物或教唆別人殺害動物。

  4*** 當一個人感覺到不滿而刻意追求時,他就成了愛渴的奴隸。

  5*** 尋找別人過失,而且容易發怒的人,苦惱越來越多。離開沒有煩惱的境界也越來越遠。

  6*** 聰明的人不奢望未來,也不追悔過去。

  7*** 勝利者招來怨恨,失敗者生活在苦惱中。寧靜的人捨棄勝敗,所以平安幸福。

  8*** 常思索苦惱的來源,善於約束自己的感官, 飲食有節制,充滿信心和幹勁,就不會被邪魔所擊敗,宛如大山岩不會被風所動搖。

  9*** 通常發生下列這種情形:當一個人經歷過壞醫生的診療後,他連好醫生也不信任了。

  10*** 透過良好的禪定,以及觀察體驗真理,瞭解和實行同時並進,常做正確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煩惱。

  11*** 每一項罪惡,對犯罪者本身的損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12*** 不要輕視小惡,以為我不會受報應。水瓶是由小水滴滴滿的。愚笨的人不斷地做出微小的壞事,日子久了,整個人就充滿了邪惡。

  13*** 靈明的知覺有五種障礙:睡眠和不安和疑惑。

  14*** 當罪惡的行為還沒有成熟***尚未產生結果***時,愚笨的人視罪惡的行為如同甜蜜。可是當他的行為成熟時,他便有了憂傷。

  15*** 沒有不愛不考慮到來世的人,將可能做出種種邪惡的行為。

  錦集

  1*** 在惡行未成熟以前,行惡的人總以為自己幹得天衣無縫,但等到惡行成熟時,行惡的人便嚐到不好的後果。

  2*** 妄語和邪淫,聰明的人永遠不會讚賞這四種邪惡的事情。

  3*** 撒謊是罪惡的根源,它使一個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裡出現臭味,他所說的話語,不為人喜歡,而且受別人輕視。

  4*** 所有的眾生都渴求安樂。為了求得自己的安樂而以刑杖殺害眾生的人,以後不得安寧。

  5*** 不貞潔是婦人的汙垢,吝嗇是施捨的汙垢。所有壞的言行和意念都成為今生和後世的汙垢。

  6*** 寧靜來自內心,勿向外尋求!

  7*** 放下過去的煩惱,不耽憂未來,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

  8*** 不不沒有私慾,在所有情況下,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這就是高尚!

  9*** 不要把所得的估計過高,也不要嫉妒羨慕別人,就得不到寧靜的心靈。

  10*** 當一個人品嚐到孤獨與恬靜的美味時,便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和犯罪的行為。

  11*** 痛苦的根源是私慾,無論企求或只企求長壽的慾望,都會導致痛苦。

  12*** 慾望會導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慾望永遠無法完全滿足。

  13*** 從愛慾產生憂愁,從愛慾產生恐懼,拔除愛慾的人,既沒有憂愁,也沒有什麼恐懼可言。

  14*** 固執某一件事物***或某種見解***,而輕視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稱它為‘束縛’。

  15*** 沒有貪愛和憎恨的人,就沒有束縛。

  16*** 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壞的執著,迷惑和錯誤的見解是最難脫逃的網,愛慾是最難渡過的河流。

  17*** 一個人應該捨棄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縛。不執著心靈和物質的人,內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寧,而不受外在的影響。

  18*** 聰明的人說木頭和麻繩所做成的枷鎖,並不是堅固的束縛,迷戀妻子才是最堅固的束縛。

  19*** 所有的慾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卻隱藏著相當多的苦惱。

  20*** 沉溺在愛慾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籠裡那般驚恐,為束縛和執著所纏綁,長期受苦痛的折磨。

還會看:

佛界相關名言
關於佛家名言
相關知識
佛家至理名言摘抄
佛家至理名言
佛家哲理名言格言
佛的至理名言
佛教名言格言大全_佛教至理名言名句
佛家哲理名言淨心
哲學家的至理名言
曾國藩家書中的至理名言
教育孩子的至理名言有哪些
幼兒教師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