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凡卡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凡卡》對於六年級語文老師來說是一篇很傳統的課文,那麼通過教學反思老師們能重新學到什麼新的東西呢》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凡卡》教學反思1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孩子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走近作者契訶夫、走進沙皇統治時期的俄國社會,充分收集資料在課堂上交流資訊,充分了解時代背景,體會社會的黑暗,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為理解課文的中心作下鋪墊。然後,我根據課後習題一的設計意圖安排學生快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瞭解,理清課文“準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線索。

  其次,為突破教學的重點,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旨在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主線。再採用以點帶面、發散思維的方法進行引導:“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哪一點最讓你感動?”這是抓住學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們不難得出共識:向爺爺述說悲慘學徒生活的第8、15自然段。接著精讀細讀:“凡卡受了哪些罪?”完畢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思考“凡卡的敘述使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幕幕怎樣的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再繼續抓住情感:“試想一下,凡卡寫到這兒是一種什麼心情?”發散學生思維,培養想像力,進一步感染學生的情緒。“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會怎樣訴說?”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兩段。目的在於感染情緒,使學生的心始終與凡卡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再次請學生找出文中反映凡卡痛苦心情的語段,學生很快找到了“凡卡苦苦地哀求爺爺帶他回去”即課文8、10、15自然段的內容。請大家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凡卡痛苦的心情。”這樣一來,原來一封長信,就濃縮在一個重點段上,再放手讓學生朗讀,從中悟情明理。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品評鑑賞能力!

  凡卡為什麼反覆乞求爺爺帶他回鄉村裡去?鄉村生活真的很美好嗎?從課文4、5、6、13自然段體會插敘的內容──1、爺爺守夜的情景;2、家鄉的美麗夜景;3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快樂情景。讀插敘部分,談感受,聯絡前文理解在冰天雪地中砍聖誕樹既冷又累,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爺爺凍得縮成一團,感受鄉村生活並不美好,但在凡卡的回憶中卻是那麼美好、快樂、有趣,這更襯托出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和痛苦。走進凡卡的夢幻世界,瞭解凡卡的內心情感,嚮往鄉村快樂的生活,激發學生對凡卡更加強烈的同情心。這樣的寫法叫對比;同時還能夠從凡卡撕心裂肺地呼喊中看到作者有意識地用農村生活來襯托城市生活的悲慘。領悟本課在表達方法上這兩個重要特點。然後讀作者的敘述內容,體會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匠心獨運的結構安排,體會文章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學結束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探究性的問題。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學生從凡卡所寫的信封的內容找到了爺爺不能收到信的原因。有的學生從“醉醺醺的郵差”身上找到了爺爺不能收到信的原因;此時,我沒有讓學生老停留在表面的答案上,而是讓學生進一步探討“即使爺爺收到了信,凡卡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李成同學很快從文中找到答案 “爺爺不可能去接他,因為他自己的經濟狀況並不好。”我又引導“你從哪裡看出不好?”“他爺爺已經65歲,這麼老了還要去當守夜人,像他這種年紀的老人是應該在家享福的,可他卻------”“是啊!即使爺爺有這份心,也無這份力呀!”這樣看來,凡卡的美好願望就如他的夢一樣,只是個天真的夢而已。夢醒之後,悲慘的生活依舊,甚至更悲慘。此時我安排學生續寫,學生都能充分發揮想象,文中都寄託了對凡卡的共同情感——同情。

  最後,老師將凡卡的原文在憂傷的配樂聲中朗讀給學生,孩子們個個都沉浸在深深的悲憤之中。

  但美中不足的是這樣上下來總共花了四課時,除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內容讀得入情入境之外,其餘部分仍然讀得不充分。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凡卡》教學反思2

  教《凡卡》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凡卡的悲慘命運,激發學生對凡卡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我引導學生抓課文的重點句,自主學習,讓他們多思多想,多方面多角度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讀自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成功的喜悅。抓課文重點段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這部分內容,然後抓課文的重點句“我沒有指望了,我的生活連狗都不如”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再引導他們從這句話中,自主提問題:“凡卡的生活為什麼沒有指望了?”“文中的狗過得好嗎?”……學生提了不少問題,我從中選幾個寫在黑板上,提出自學要求:“***1***從課文找一找,回答這些問題的句子。***2***讀一讀有關句子。***3***劃一劃,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最後我問:“凡卡為什麼會過著連狗都不如的生活呢?”經過討論,學生很快明白了,凡卡悲慘的命運是當時黑暗社會造成的。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凡卡》教學反思3

  《凡卡》一文敘述了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九歲的凡卡.茹科夫被爺爺送到城裡鞋匠阿里亞希列那裡做學徒,受盡了折磨,他寫信給爺爺,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課文的結尾以凡卡做夢的形式反襯了凡卡的悲慘遭遇,這激起了人們的深切同情。

  教學《凡卡》,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內容縱橫交錯,它交織著寫信、回憶、側面烘托三條線索,多層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錯綜複雜的事件關係,便構成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為易,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我從整體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學生的情感世界。待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凡卡在莫斯科的生活?”目的是讓學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個身心沉浸在這一氛圍中,以縮小教學因時間、空間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難。這樣抓住關鍵,直奔要害,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有意識地把文章分為四大塊,為突破重點做好準備。

  1、悲慘。我先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找出了描寫凡卡悲慘生活的段落,從“捱打、捱餓、挨凍”三方面體會凡卡的悲慘遭遇,每講一完方面,就以凡卡的“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結束,一詠三嘆,讓學生體會凡卡的不幸,為下文凡卡的哀求做下鋪墊。

  2、哀求。有了上面的感受,在處理凡卡信中對爺爺的哀求便水到渠成,此處我以讀代講,通過配樂朗讀,表達自己的感觸。然後通過“此時此刻凡卡就在我們身邊,你想對他說些什麼”“親愛的凡卡:在你捱打的那一刻,我看到你;在你被捉弄的那一刻,我看到你;那一點兒麵包,讓你餓的,那可惡的小崽子,讓你累的;寒冷的莫斯科,讓你凍得;但沒有一個人。凡卡,你才九歲啊,可命運卻這樣。想到這,我的心。”的說話練習,將孩子們對凡卡悲慘遭遇的同情推到頂點。

  3、鄉下生活。這個環節,重在讓孩子感悟鄉下生活的快樂,然後引導學生知道凡卡和爺爺在一起,有時候也吃不飽,有時也要挨凍,但至少這裡有親情、有快樂、有關愛,所以,他寫信給爺爺,盼著爺爺早日接他回家。

  4、凡卡的美夢。“凡卡的信爺爺能收到嗎?”讓學生知道凡卡的夢僅僅是個夢而已,“同學們都知道凡卡的信爺爺收不到,只有凡卡自己不知道,寄信後,他還做起了美夢,讓我們讀得慢一些,讓他的夢再長一些,因為夢醒了,凡卡不會再有希望;讓我們讀得慢一些,讓他的夢再甜一些,因為夢醒了,凡卡的生活會更悲慘。”從美夢中讀出悲涼。

  這樣,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讀法為主,由淺入深,讓學生了解了凡卡的悲慘命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設計和想法沒有很好地完成:

  1.語言文字指導不到位

  在講凡卡的悲慘生活時,我採用的是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然後帶著體會讀課文的方法,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挖的不深,在抓字詞理解的深度上還有待加強,而且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談的少;以至於用老師給的形式對凡卡說些什麼這一環節,本來是一個亮點,但由於之前對凡卡悲慘命運挖掘不夠深入,學生自身的感悟不深刻,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方面的能力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強化。

  2.讀的層次性不明顯,在講讀課文時,我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讀出感情,但是引導的方式不夠靈活,應該將指導朗讀和範讀、評價讀等方式結合,靈活運用,效果可能會更好。

  3.整堂課是以老師的問題作為引導,環環緊扣,卻忽略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放手不夠,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備課時,由於時間倉促,我把心思都用在了備教材上,忽視了備學生,結果在課堂上,無法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有些沉悶。

  本堂課由於準備時間倉促,結果存在太多問題,但更多的反映出我在教學上的不足,在今後的每堂課裡,我都會用心鑽研,爭取更上一層樓。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凡卡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燈光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藏戲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手指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語文凡卡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試卷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試卷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