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蝙蝠和雷達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生字。

  2.瞭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懂得蝙蝠飛行的原理。

  3.學會蒐集資料,整理資料。

  4.瞭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絡,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設疑。

  1.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

  出示課題:34蝙蝠和雷達

  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1***雷達是什麼?大家在預習時都查了資料,誰願意介紹一下?

  ***2***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

  二、初步感知,整體閱讀。

  1.讀課文,邊讀邊想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

  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自悟:雷達是根據蝙蝠的探路方法發明的。

  三、深入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既然雷達是從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啟示的,那麼兩者有什麼共同點?

  1.讓我們先來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師引讀:

  蝙蝠,能夠在夜間飛行,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它飛行起來……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談談你對蝙蝠飛行技巧的看法,並說說理由。

  出示:

  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

  比較一下這兩句句子,說說哪一句更好?

  同桌討論   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麼在夜間飛行的呢?

  讀讀課文,找到有關句子,請用直線劃出。

  “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的。”

  ***2***科學家們依靠幾次試驗得到證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小組學習

  比較三次試驗的方法完成表格:

  試驗的條件***           ***

  第一次試驗:矇住蝙蝠***           ***,結果***           ***。

  第二次試驗:矇住蝙蝠***           ***,結果***           ***。

  第三次試驗:矇住蝙蝠***           ***,結果***           ***。

  試驗得出***           ***

  ***3***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是什麼呢?    讀讀課文,說一說。***配合圖片,進行理解***

  2.讓我們來看看雷達是如何工作,給飛機導航的。

  讀讀課文,再來談一談。

  3.你能談談它們的共同點了嗎?

  它們的共同點是:遇到障礙物會將無線電波反射回來。

  四、歸納總結,課外拓展,收集資訊。

  1.人們正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啟發,發明了飛機的導航系統。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從而產生的發明。

  比如:看到魚能在水中自由沉浮,發明了潛艇。這些,被叫做仿生學。

  2.請你查詢有關資料,看看人們還有哪些發明和動物有關,是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發的?

  《蝙蝠和雷達》說課稿

  一、說教材: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中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並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二、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正確讀寫12個生字。

  難點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飛機空間安全飛行的聯絡。

  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學課時 安排兩課時。

  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以謎語為媒,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謎面是: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動,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

  謎底是:蝙蝠。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雷達。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板書課題《蝙蝠和雷達》。通過猜謎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並初步感知蝙蝠的情況,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它的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沒長羽毛。視力很弱卻能在夜間飛翔、吃蚊、蛾等昆蟲。開啟語文書P43,看文中的插圖,這是一隻正在夜裡飛翔的蝙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多讀幾遍。

  2、貼出本課生字表,讓學生從讀生字,老師對多音字、易讀錯、易寫錯的字作指導。如“蝙”不能讀成,“銳”翹舌音要讀準,“揭”這個字裡面不要多寫一豎,“熒”要與“螢”區別開了,“避”字的筆畫順序。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寫好字的結構,把字寫正確、寫美觀,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本冊的默讀,要在學生不出聲,不動嘴脣的基礎上,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因為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要怎麼分段。用歸併法把課文各部分連起來歸納,本課可分成三大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寫通過飛機夜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怎麼能安全飛行的問題。

  第二段***4~7***:寫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三段***第8自然段***:寫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齊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文中提到幾個問題?

  ①“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

  這一句要帶著好奇,不解的語氣,讀出好奇、多思的語調。

  用恍然大悟的語氣讀下面這句“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

  ②指名讀文中“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練習用“即使……也……”造句,懂得這組關聯詞的用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③“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裡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提問:這句要用什麼語氣讀?***用不解、疑問的語氣讀***

  2、學習4、5、6自然段。

  緊緊圍繞“三次試驗”這個重點,啟發學生展開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大膽放手,給足時間讓學生自由學習,還要十分關注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對他們及時督促,熱情激勵。出示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男同學,女同學分開朗讀4、5、6自然段,邊讀邊想,這個表格怎麼填,拿筆畫出關鍵的詞語。解釋“橫七豎八”這個成語的意思:

  2、請三個同學上來填表。***其他同學兩人一組,小組討論,填寫老師發下去的表格***

  試驗順序 試驗方式 試驗結果 試驗結論

  第一次 蒙上眼睛 鈴鐺不響 不靠眼睛

  第二次 塞上耳朵 鈴鐺響 要靠耳朵

  第三次 封住嘴 鈴鐺響個不停 要靠嘴

  教師總結: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蝙蝠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捕捉和分辨出複雜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訊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訊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這種功能是多麼神奇呀!

  五、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還有許多生物有奇物的本領,人們從青蛙看活動的東西很敏銳得到啟示,發明了“電子蛙眼”,能幫助飛機安全降落。工程師設計船體時模仿鯨的形體,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你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嗎?激發學生閱讀關於仿生學的科普讀物和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六、說板書

  用簡易表格明確地表示出:科學家通過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四年級上冊給予是快樂的相關作文示例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釣魚的啟示讀後感5篇
相關知識
小動物過冬教學設計小動物過冬說課稿
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合併同類項教學設計合併同類項說課稿
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圖形的旋轉說課稿
相交與垂直教學設計相交與垂直說課稿
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意識的作用說課稿
兩隻小獅子教學設計兩隻小獅子說課稿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金色的腳印說課稿
奶奶的白髮教學設計奶奶的白髮說課稿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五柳先生傳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