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蘇宿遷飲食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宿遷居民以小麥、玉米、高梁、甘蔗等為主食,麥、玉米、高梁可磨為麵粉,可磨成稀糊狀烙煎餅。以下便是小編為大家所帶來的江蘇宿遷飲食習俗,希望各位會喜歡!

  江蘇宿遷飲食習俗

  長期以來,城鄉居民養成一天只吃兩頓飯的習俗,城市居民吃早點,農民在夏季大忙時,增一頓午飯,即食隨身攜帶的煎餅,城市居民逐漸養成一天吃3頓飯習慣,但早餐仍很簡單。

  境內居民多喜食蔥、蒜、辣椒。冬季到來之前,多習慣醃製大白菜、雪裡蕻***俗稱臘菜***、蘿蔔、大頭菜等蔬菜以備冬天食用。

  宴請客人,農村中喜慶事常用8碟8碗,喪事用8大碗或10大碗。城市居民喜慶事,至建國初仍沿襲先上果碟子***即乾果、水果、點心等***,由客人帶回。後果碟漸為香菸,洗衣粉,糖果乃至麵食及其他實用物所替代。菜餚一般為4冷碟、4熱碟、4大盤、1湯,俗稱“8碟5簋”。後冷碟漸增為6個、8個、10個甚至12個。喪事宴客不用果碟,多為10大碗,後逐漸類同於喜事宴席。

  境內宴席習慣於認定某一碟菜全體集中吃,再集中吃另一碟,先集中吃冷碟,次吃熱菜,後吃大盤,最後喝湯,主食為米乾飯和麵卷為主。

  民間正規的婚喪喜慶宴桌,以一圓桌坐11位客人為標準。官方設宴以一圓桌坐10位客人為標準。

  江西宿遷的特產

  宿遷宿曉紅葡萄:俗名小黑葡萄。為我國古老優良釀造葡萄品種。小黑葡萄的栽培,最早見於1901年的《宿遷縣誌》上,當時洋北半壁店 ***今船行*** 一帶多處連片棚架栽培。   宿遷鐵球山楂:又名麻球,產於黃河故道沿線、馬陵山麓的支口、蔡集、皁河鄉一帶,1570年前後 ***明代*** 即有栽培。果實圓,色紅,味酸甜。   宿遷水晶山楂糕:呈玫瑰色 ,晶瑩透亮,放在報紙上能透過糕體看清文字,酷似一枚紅色的水晶。口感細膩,酸甜適口。放於手上,似有彈性。有開胃消食,活血化淤,對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相傳2000年宿遷人民為懷念西楚霸王項羽而創制,初名“霸王糕”。   “黃狗”豬頭肉:由民間名師黃德 ***諢名叫黃小狗*** 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200多年曆史。其肉色澤紅潤,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嚐此肉,大為讚賞。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   宿遷黃花菜:花大肉厚,粗壯整齊,長短均勻,色澤淡黃,幹而光澤,緊實柔軟,久煮不爛,微帶脆感。有大菜、大鳥嘴、大黃殼等優良品種。   宿遷五香大頭菜:因放有小茴香、花椒、丁香、八角、桂皮等5種香料,故稱。明代末年開始生產。   駱馬湖銀魚:銀魚形體纖細,明瑩如銀,無鱗軟骨,肉嫩味美,具色、香、味於一體,實屬魚中極品。冷凍保鮮銀魚遠銷各省市。“金梅牌““太湖牌“冷凍保鮮銀魚獲江蘇省優質產品稱號。並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   埠子:埠子車輪餅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較為欣賞的一種食品,既香又甜,既脆又酥,工藝複雜,口味獨特,是饋送親友的理想佳品,被列為江蘇省“老字號”食品,享譽省內外。 有葷餡、素餡、豆沙餡之分,滋陰壯陽,質優價廉。

湖南飲食風俗有哪些
奧地利飲食習俗有哪些
相關知識
關於江蘇宿遷飲食習俗
關於重陽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關於元宵節的飲食習俗是什麼
關於元宵節的飲食習俗是什麼
關於保持健康飲食的文章
關於江蘇南京國防園導遊詞
關於江蘇景點的一些導遊詞
關於江蘇的導遊詞錦集
省政府轉發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江蘇省奶業整頓實施方案的通知
關於中學生的飲食營養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