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幼兒育兒知識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4歲的孩子特別吸引人,也許前一秒你還在為他的淘氣無可奈何,後一秒又為他豐富的想象力驚歎不已。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歲幼兒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四歲幼兒育兒知識篇一

  故意忽視你做過嗎?

  所有的養育原則,都在告訴父母:關注你的孩子,無時無刻!因為忽視孩子所帶來的心理問題、社會問題等等,也有連篇累牘的報道。可是,面對孩子的一些不良行 為,媽媽們發現,即使百般勸說,無限耐心,對古怪精靈的小傢伙都不起作用,甚至有的時候,你越關注反而情況越遭,我們該怎麼辦?

  故意忽視:

  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心理學依據是“行為改變技術”,意思是通過關注和鼓勵孩子的良好行為,使孩子越來越強化好行為,而通過忽視寶寶的不良行為,使孩子感到這種行為並不能引起大人關注,從而逐漸放棄不良行為。

  你是不是這樣:

  當孩子向地上摔東西發脾氣,你想盡辦法給予同情、理解、勸說、甚至威嚇,但都無濟於事,最後你忍無可忍暴跳如雷,一頓暴風驟雨後,大家都覺得又傷心又後悔又疲憊?並且,你還感到自責:覺得自己沒用,是個不合格的媽媽?

  實際情況是,你是太有自律精神和犧牲精神的媽媽,只是中了“孩子的圈套”——引起大人關注,是孩子天生的自我保護手段。

  試試這樣做:

  孩子發脾氣時,保證孩子是在安全的地方,那麼你就可以離開去另一個房間,直到他停止發脾氣你再回來。或者你轉過身,假裝在做其他事情。當他的不良行為終止時,再給予他充分的關注。切記一定不要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妥協而給予任何形式的獎勵。

  “故意忽視”能避免:

  由於無意中所給予的注意,而加重了孩子的印象,間接地助長了孩子的不良行為。

  “故意忽視”的要點是:

  1、轉移對孩子的所有注意力;

  2、拒絕爭辯、責備或交談;

  3、將頭轉開並避免目光接觸;

  4、不要表現出生氣的樣子;

  5、假裝專注於其他事情或離開房間;

  6、保證使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任何形式的獎勵;

  7、當孩子的不良行為終止時,給予極大的關注。

  特別提醒:

  “忽視”的另一面,多關注孩子好的行為,否則孩子會做出更多的不良行為還吸引你的注意。

  四歲幼兒育兒知識篇二

  兒童早餐的誤區

  兒童早餐已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了“牛奶+麵包”模式,我們原來熟悉的,米粥,油條,豆漿等等不知怎的已經淡出了孩子的餐桌。吃飯就是為了攝取營養,可是牛奶加麵包就比較有營養嗎?這裡要打一個問號。更不用說那些連早餐都不吃的人了。

  不吃早餐的原因也是多樣的,有的是因為沒時間,有的是因為沒食慾,還有是為了減肥而不吃早餐。暫且不論這些行為的對與錯。繼續看下一個現象。關於孩子吃早餐,即使是吃早餐的人早餐進食速度普遍較快,絕大多數小學生吃早餐所花時間在20分鐘以內,而上海約有40%的小學生只用10分鐘吃早餐。

  其實我們對早餐的認知程度也不是沒有,只不過理由太多,人也太懶等等,但是孩子總不會那麼的忙,那麼的沒時間吧,即使是趕去上學,身體也是第一位的,個人認為遲到一點並沒什麼,好好的吃個早餐比早到課堂幾分鐘用處要大得多。

  還有一個原因,有可能造成兒童不愛吃早餐,就是早餐的種類比較單調。孩子不喜歡,無論是家裡自己做,還是外面吃,早餐永遠是改不掉的那幾樣。很多家庭的早餐長期是豆漿、油條,或者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是不是可以在這個方面下點功夫?

  “早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佔了全天總需求的30%以上,早餐能否吃好直接影響一天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對於處在生長髮育期的兒童來說,搭配合理、營養豐富的早餐是必不可少的。”不吃早餐或早餐營養不足,就不能為人的大腦正常運轉提供充足的能源物質。

  不重視早餐的後果也是嚴重的,越來越多的人患了膽結石,營養缺乏引起的肥胖,代謝異常等等,不論不吃早餐的理由多麼的多,多麼的充分,也不能剝奪孩子吃早餐的權利,即使他自己也不想吃,我們不僅要保證孩子有的吃,還要保證孩子愛吃,這才是我們為孩子準備的營養的愛心早餐。

  四歲幼兒育兒知識篇三

  孩子暴飲暴食怎麼辦

  孩子的吃飯問題,一直困擾著家長,逢年過節或家庭聚會,家中總會準備最豐富的菜色,熱鬧的氣氛使寶寶更加活躍,開始暴飲暴食起來,吃了過量的油膩,冷甜食物,把孩子的小胃脹得鼓鼓的,接下來的消化不良等問題就會接踵而至,孩子暴飲暴食怎麼辦?我們給您出幾招。

  想讓孩子不再暴飲暴食,傷害身體,家長就要從平時的合理膳食抓起,由於幼兒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大都有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便多吃或者挑食的想法,這樣暴飲暴食的可能就會大大增加,幼兒在短時間內攝入過多的食物,使胃部負擔突然增大,易引起嘔吐、消化不良、胃部不適、腹瀉等症狀,甚至可能引發急性腸胃炎,對幼兒的身體十分有害,長期下去,會影響幼兒對體內所需營養的需求,造成幼兒營養不良,過胖或過瘦。

  我們建議您首先要教育孩子認識到暴飲暴食的危險。寶寶的暴飲暴食往往和家長對其飲食方式上的溺愛、嬌縱有關,家長要忍心對貪吃的寶寶說“不”,對引發寶寶不良飲食習慣的食物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同時通過多種方式,讓寶寶知道暴飲暴食對身體有害。其次,在生活上影響寶寶,給寶寶做最好的榜樣。逢年過節,很多成年人也會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家長都不能有規律的食用三餐,有一頓無一頓或飢一頓飽一頓,寶寶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最後,我們希望您能給寶寶的日常飲食進行合理的安排,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從小飲食均衡的好習慣,定時定量,每日三餐保證寶寶食物的攝入量。每頓飯儘量合理安排一些寶寶愛吃的食物,切忌把“美食”放在一餐裡讓寶寶享用。

  如果您家的寶寶平時見到食物就沒有胃口,一到過節就開始暴飲暴食,您要開始注意了,小兒的好習慣都是爸爸媽媽教匯出來的,在飲食習慣上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保證孩子的營養攝入,積極教育開導,遠離腸胃疾病,必要時找到醫生進行管理,暴飲暴食的寶寶也會慢慢適應,迴歸到正常的生活之中。

  四歲幼兒育兒知識篇四

  你家寶寶胃口好嗎?

  很多媽媽都碰到過這種現象,寶寶胃口不好,這也不吃,那也不吃,見到飯就飽了,讓餵飯的媽媽苦不堪言。對於這種情況,一些家長並不在意,因為他們認為,孩子既然不吃,何必勉強,順著孩子自然的生長規律就好。你知道嗎,寶寶胃口不好,總不按時吃飯,會出現很多疾病,究其原因主要就有以下幾點。

  您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喜歡邊吃邊玩,喜歡含飯,吃到嘴裡不嚼不咽,吃得特別慢特別少,碰到很爛很軟的食物,稍微硬一點的乾飯、青菜基本不吃。面對這些現象時,家長要先考慮是不是孩子的身體原因。寶寶比較小,腸胃的發育不健全,容易造成積食的問題。有時候並不是寶寶不愛吃飯寶寶不願意吃,而是吃不下,自然會讓家長認為孩子挑食厭食,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買一些健胃消食的藥給孩子吃,但是“是藥三分毒”,不僅藥物會有依賴性,對寶寶的身體也不好,最好的方法還是食療。

  如果排除了寶寶的身體因素,那麼最有可能導致孩子胃口不好的就是孩子過分依賴大人喂,吃飯進餐缺乏主動性。家長總擔心孩子餓著,不管孩子有沒有食慾、能吃多少,強行喂孩子吃,怕孩子自己吃得慢或撒了飯菜,不讓孩子自己吃。久而久之,孩子就無法養成吃飯進餐的主動性,有的還產生厭食的現象。我們建議所有的家長,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試著做些符合孩子生長需要的事情。比如從最初的清淡飯菜,到有些淡淡鹹味或甜味的食物;從最初的餵食,到手把手教孩子用餐具;從單一的菜色,到多變的款式和種類,這些做法都會增加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寶寶胃口不好,家長要先找找原因。如果是挑食,要及時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如果是生病,要找準病因尋醫問藥;要讓小兒吃的食物能夠很好的消化吸收,從而使身體長的強壯,要讓寶寶按時的吃好三餐,孩子的腸胃也會“有勞有逸”。

  四歲幼兒育兒知識篇五

  吃“硬食”可以讓孩子更加益智和健腦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都喜歡上了“可以用抿的”食品,香濃的冰淇淋、***即化的巧克力……等這些食品。但是卻冷落了甘蔗、核桃之類的硬食,醫學專家指出,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會有牙齒排列不齊的危險,連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影響一:小兒便祕影響智力

  日本學者飯野節夫在《兒童飲食與健腦》中指出,兒童腹脹不適,但因無法表述自己的這種不適,更不能引起父母的重視,其注意力過多集中在便祕不適上,故會對外界事物淡漠而“呆頭呆腦”。

  影響二:“吃軟怕硬”不健腦

  “吃軟怕硬”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遠不止於牙齒,還有大腦。我們所講的對大腦進行刺激,不但是要讓大腦去思考問題,而且包括咀咬食物時對大腦的刺激,兩者對大腦有益。只吃軟,頭腦變得痴呆。咀嚼運動可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明顯增多,促進大腦發育。

  專家支招一:少***白米、面類

  精白米、面類,是生活中常食用的食品,頗受人們的歡迎,然而在製作的過程中,有益的成分已喪失殆盡,剩下的基本上只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只能起到“燃料”的作用。因此,不是益腦食品,而是一種損腦食品。

  專家支招二:多吃天然硬食減少便祕

  治療小兒便祕,改善飲食是個重點。控制食用麥片、蛋糕、餅乾等市售兒童食品;誘導其多喝水;胡蘿蔔青菜、竹筍、薯類、玉米等纖維食物應是其常見的桌上菜。另外,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培養其早睡早。起和晨起排便的好習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便祕會有所改善或痊癒。如便祕特別嚴重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瀉劑,但切不可自行多用久用瀉劑,否則,便祕未除,更添新恙。

  專家支招三:從小培養飲食好習慣

  寶寶的飲食好習慣很大程度上是靠父母有意識地養成,從寶寶6個月至1歲為飲食規律性的過度期,就可以開始為培養飲食好習慣做準備了,增加寶寶自己享受進食的興趣。寶寶加快熟練運用進食工具,也是運動協調能力的象徵,對掌握其他能力也有促進作用。

  1、生長和訓練咀嚼吞嚥能力等。

  2、讓寶寶自己用手拿著餅乾、饅頭片、瓜果片等吃,有鍛鍊手的靈活度、促進牙齒

  3、訓練寶寶用杯子喝水,用小碗喝湯。起初父母扶持寶寶完成喝水或喝湯,逐漸過度到完全寶寶獨立喝水或喝湯。

  4、在訓練寶寶獨立用杯子喝水和獨立拿勺子吃飯等過程中,父母要有耐心,不應怕寶寶喝灑出來,或飯菜塗到臉上、衣服上等,需要儘可能給以孩子鼓勵。

  5、給寶寶專用的吃飯位置和吃飯工具,引導讓寶寶自己拿勺子吃飯。隨著寶寶輔食量的增加,中餐和晚餐逐漸停止餵奶。不要用奶瓶裝輔食給寶寶吃,不能怕麻煩,用小勺子餵給寶寶吃。

  專家支招四:半歲寶寶也應軟硬兼“食”

  專家提醒,不光是兒童和成年人應多吃硬食,即使是出生幾個月的寶寶也應該軟硬兼“食”。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後6個月,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後,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乾等,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迴圈,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腦又美容。

四歲育兒知識
四個月寶寶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育兒寶典知識大全
幼兒禮儀知識大全
春季幼兒保健知識大全
育兒保健知識大全
各月年齡嬰兒餵養知識大全
四歲幼兒育兒知識大全
四歲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秋季大班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科學育兒知識大全
幼兒園小班育兒小知識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