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孔明借箭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 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回首本課的教學,由於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學生的引導上,偏重分析課文內容,學生的批註過多,整整說了一節,由於本課是文言文課文有很多語句不好理解,我又在教室電腦上找到翻譯成白話文的內容,通過螢幕讓學生仔細讀了兩遍,學生們頓時茅塞頓開,已不像開始初讀課文時接連不斷的向我詢問詞句的意思。

  但是由於時間關係我在朗讀方面花的時間就顯得少了。教學中沒有較好地落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加深對文章理解的。如果我把更多的時間分配到學生充分地朗讀上,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領悟人物形象,可能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範文二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諸葛亮,是文中著力讚美的人物,周瑜稱其“神機妙算”。引導學生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根據雙主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這堂課,我在課型設計上進行大膽的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叫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若學生不會回答,師在點撥一下。學生在讀讀、說說、議議、寫寫中不知不覺理解了課文,並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說。整個教學設計貫穿著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瞭解諸葛亮同周瑜鬥智,巧妙地取得勝利並不是教學的重點。學習這課的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讓學生弄懂周瑜要諸葛亮造箭的真正用意是什麼,而諸葛亮之所以樂意接受這一任務的原因又是什麼,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周瑜又為什麼自嘆不如,從而把事情的前因後果真正搞清楚。我通過例項操作,得到以下啟示:

  1、要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互動關係。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探究,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習語文。在本節課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合作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諸葛亮怎麼能夠做到讓船順風順水,小組同學合作演示諸葛亮怎樣掉轉船頭借到箭的。學生髮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智慧火花不斷閃現,潛能得以充分發展。

  3、讓學生在探究發現中學習語文。語文課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於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現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範文三

  《孔明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 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落實的不盡如人意,現總結得失如下:

  一、充分把握文章留白處,感知人物形象

  1、我以複習 舊知為突破口,讓學生弄明白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小說的三要素不外乎:情節、人物、場景。我把重點放在了人物上。先從結尾周瑜的感嘆入手,抓住“神 機妙算”一詞,在學生並不完全理解詞義的情況下,不急於查字典,而是直接讓學生在全文中去找諸葛亮神機妙算體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為什麼你覺得他這麼做很 好。學生踴躍發言,基本能夠把這些句子找到,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並沒有完,本文人物既然是重點,那麼,怎樣才能夠在不偏離中心軸 的前提下挖出人物形象諸葛亮呢,我把諸葛亮知人心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通過讀,通過交流知道諸葛亮怎樣識人心的,我把課文的2、3、7、8自然段作為重 點,以讀代講,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

  2本課我教學的重點之一放到了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於這篇課 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以對話形式組段。在教學中我提出:“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表演有關情節,給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加上他們說話時的動作、語氣、神情。並想 想為什麼這樣加?他們在說話時想些什麼?”我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研讀與合作探究交流,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比較活躍。

  3、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教學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

  1、情境採訪,深化認識:

  如,教師作為《三國週刊》的記者採訪“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學生會自然地對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總結,並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2、作業設計,拓展延伸:

  在 課的結束部分,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 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總結出: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講完時,我佈置學生課餘時間再讀《三國演義》,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 在文學名著中去學習和積累,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二、整體來說這節課還算順利,我卻從這節課中看到了許多不足。例如:雖然說在我的引 導下,學生認識了周瑜的陰險狡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這並沒有達到我的要求,我感到學生只是再讓我牽著走,缺少自己的看法,對文字只是盲目的服從,沒有 質疑能力。課堂看起來比較活躍,可是缺少思想的孩子會讓課堂顯得沒有靈魂,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善思考,會思考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大課題。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
孔明借箭的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孔明借箭教學反思
語文孔明借箭教學設計
孔明借箭教學反思
孔明借箭優秀教學設計
語文孔明借箭的教學反思
孔明借箭的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孔明借箭讀後感範文
高中數學圓錐曲線教案反思
教學動物的臉教師反思